“军师之策虽好,可这个‘代理人’,该找谁呢?”
张宝沉声问道,他比弟弟张梁要稳重许多。
“这人既要替我们卖粮食,又要替我们买东西,还得靠得住,不能黑了我们的钱财跑了。”
张梁也反应了过来,立刻接话道:“对!最好找个听话的,胆子小的!咱们派人盯着他,让他不敢耍花样!”
不少渠帅都点头称是。
在他们看来,找个小商人,用武力胁迫,是最稳妥的办法。
然而,贾诩却摇了摇头。
“小商人,无足轻重,压不住场面。”
他沙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屑。
“我们要做的,是整个冀州,乃至整个北方的生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他有这个门路和人脉吗?那些世家大族,会把他放在眼里吗?”
“我们的代理人,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份量。”
贾诩转过身,那根枯瘦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他必须家大业大,在冀州商路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家族,必须富甲一方,这样才不会为了蝇头小利就背叛我们,因为他背叛不起。”
“最重要的一点……”
贾诩的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精光。
“他必须根基不稳,在政治上没有靠山,渴望更进一步,却又求告无门。”
“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抓住我们给的机会,才会心甘情愿地,被我们绑上战车。”
众人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头大。
又要家大业大,又要根基不稳,这么矛盾的人,去哪里找?
张皓心中却是一动。
他已经隐隐猜到了贾诩的目标。
果然。
贾诩的手指,最终停在了地图上的一个位置。
他的指尖,重重地,点在了“常山”二字之上。
一个名字,被他从那沙哑的喉咙里,缓缓吐出。
“甄氏。”
“常山甄氏?”
褚燕常年在冀州活动,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军师是说那个富可敌国,在冀州行商的甄家?”
“正是。”
贾诩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甄氏以商起家,富甲一方,族中良田万顷,僮仆上千。他们在冀州乃至整个大汉,都有自己的商铺和人脉,由他们出面,我们的红薯干,可以最快地铺满整个冀州。”
“而且,甄氏虽富,却始终被那些传承百年的高门大姓看不起,骂他们是‘商贾贱业’。他们做梦都想挤进真正的士族圈子,却连门都摸不到。”
“这样的家族,就像一头养得膘肥体壮,却没有獠牙的肥羊。完美符合我们所有的要求。”
张皓听着,内心已经开始为这个素未谋面的甄家默哀了。
被贾诩这条毒蛇盯上,算他们倒霉。
不过……甄氏?
常山甄氏?
张皓的脑海里,瞬间闪过一个风华绝代的身影。
那不是三国时期着名的大美人,后来当了皇后的甄宓(fu)她家吗?
卧槽!
张皓的内心,顿时八卦之火熊熊燃烧。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维持着“大贤良师”的淡定。
“军师所言,甚是有理。”
“只是,甄氏乃冀州豪商,未必肯为我等所用啊。”
贾诩闻言,发出了一阵低沉的笑声,笑声里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恶意。
“主公放心。”
“据诩所知,甄氏家主甄逸,最近正为一件事,愁得夜不能寐。”
“哦?何事?”
“旱灾。”
贾诩吐出两个字。
“甄氏虽有良田万顷,但今年大旱,同样收成锐减。可他家大业大,僮仆门客数千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是个惊人的数字。更别提,他还养着上千人的乡勇护卫家宅。”
“他囤积的粮食,已经撑不了多久了。他派人四处高价购粮,却收效甚微。如今的冀州,粮食比金子还贵。”
“我们可以帮他。”
贾诩的脸上,露出了狐狸般的笑容。
“我们只需派人,去常山无极县,‘请’这位甄家主,来我们谷中一叙。”
他特意在“请”字上,加重了读音。
“跟他‘聊一聊’红薯的生意。”
“告诉他,我们可以用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价格,卖给他足够的粮食。唯一的条件,就是他必须成为我们太平道在冀州的独家代理人。”
“一个快要饿死的人,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座吃不完的粮山。主公,您说,他会怎么选?”
帐内,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这哪里是去做生意,这分明是去逼良为娼!
张皓看着贾诩那张布满褶子的老脸,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这老小子,心是真他娘的黑啊!
不过,我喜欢!
他猛地一拍大腿,发出一声脆响。
(内心:就是你了,倒霉蛋!)
他站起身,环视帐内诸将,声音沉稳而威严。
“此事,就这么定了!”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褚燕的身上。
“褚燕!”
“末将在!”褚燕立刻出列,躬身抱拳。
“命你,即刻挑选五百精锐骑兵,换上便装,日夜兼程,赶赴常山无极县!”
“记住,本座要的,是‘请’!”
张皓同样加重了“请”字。
“务必,将甄家家主,毫发无伤地,‘请’到谷中来!”
“告诉他,本座这里,有天大的富贵,在等着他!”
褚燕的眼中,精光一闪。
他瞬间明白了张皓的意思。
“遵命!”
“末将,定不辱命!必将甄家主……‘请’来与大贤良师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