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务堂的风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在迎仙谷悄然扩散。王小仙当众质问赵执事,并逼得其承诺次日补发资源的事,不过半日功夫,便在外门弟子中传得沸沸扬扬。许多平日里饱受克扣、敢怒不敢言的弟子,心中那团被压抑已久的火苗,被悄然点燃。虽然明面上依旧无人敢公然对抗,但私下里的议论、对赵德柱及其爪牙的怨愤,却如同地底暗流,开始涌动。
王小仙深谙人心之道,并未趁热打铁,四处串联。他清楚,过犹不及。此刻他需要做的,是巩固初步建立的“威信”,并寻找下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他将目光投向了次日即将开讲的“讲法堂”。
讲法堂,乃是内门长老或资深执事定期为外门弟子讲授道法、解惑释疑之地,是外门弟子获取正统传承、提升修为的重要途径。每次讲法,都座无虚席。而此次主讲之人,乃是戒律堂下属、专司弟子行为督导的执事——吴清风。此人素以古板严苛、铁面无私着称,但据王小仙之前零星打探到的消息,这吴清风与丹霞峰一脉,似乎并不怎么对付,曾因弟子惩戒之事,与玄明真人有过几次不大不小的龃龉。
“这是个机会。”王小仙指尖轻敲桌面,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吴清风此人,油盐不进,但极重规矩。若能在他面前,巧妙地揭穿丹霞峰某些人破坏规矩的行径,或许能借他之手,再撕开一道口子。”
鸡哥蹲在窗沿,歪头道:“嘎!那古板老头,能信你的话?”
黑爷低吼:“汪!风险大!他若不信,反咬一口,麻烦!”
“所以,要借力打力,要让他‘亲眼所见’,而非听我一面之词。”王小仙成竹在胸,“而且,咱们不是刚得了些‘助力’么?”
他指的是以黄禹为首的几个受过他小恩惠、对丹霞峰怨气深重的弟子。这些人修为不高,背景不硬,但正因如此,他们的“遭遇”才更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次日辰时,讲法堂内已是人头攒动。王小仙特意选了个人多眼杂的中排位置坐下,黄禹和另外两个面相老实、同样被克扣过资源的弟子,则按照事先约定,分散坐在了他附近。
吴清风准时踏入讲堂,一身洗得发白的戒律堂执事袍,面容肃穆,眼神锐利如鹰。他讲授的是《青玄宗基础戒律与心性修养》,内容枯燥,但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将宗门戒律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堂下弟子大多屏息凝神,不敢造次。
课至中途,讲到“同门相济,不得恃强凌弱,克扣资源”这一条时,吴清风目光扫过全场,沉声道:“此乃宗门根基之一,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就在这时,坐在王小仙斜前方的黄禹,按照事先计划,并非刻意,而是仿佛因为紧张或身体不适,轻轻咳嗽了一声,袖口不经意间带倒了放在案几上的一个小小灵石袋。袋口松开,几块光泽黯淡、明显灵气不足的下品灵石滚落出来,数量寥寥,与一名外门弟子每月应得的份例相去甚远。
这动静不大,但在寂静的讲堂内,却显得有些突兀。附近几个弟子都瞥了一眼,看到那点寒酸的灵石,脸上都露出些许异样神色。黄禹顿时满脸通红,手忙脚乱地去捡,一副窘迫不堪的模样。
高台上的吴清风眉头微皱,显然也注意到了这小小的插曲以及那明显不足数的灵石。他虽古板,却不傻,自然知道外门弟子份例的大致标准。
王小仙看准时机,并未直接出声,而是轻轻叹了口气,用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几人包括前排的吴清风隐约听到的音量,对身旁一位弟子低语(实则更像是无奈的感慨):“唉,黄师弟近日修炼刻苦,奈何资源不济,连听讲都心神不宁……若是份例能足额发放,何至于此……”
他这话,看似关心同门,却精准地将“资源不济”与“份例不足”联系了起来,并且点明了黄禹是因为修炼刻苦导致资源消耗大,而非怠惰。
前排的吴清风执事耳朵微动,目光再次扫过黄禹那窘迫的背影和地上零落的灵石,眼神又严厉了几分。他没有当场发作,但紧绷的嘴角显示,此事已引起他的注意。
课间休息时,王小仙并未主动接近吴清风,而是与黄禹等几人聚在一处角落,看似闲聊。
“黄师弟,昨日庶务堂赵执事不是承诺补发资源了吗?怎地今日还是……”王小仙故作关切地问。
黄禹一脸苦涩,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说辞,低声道:“补是补了,可……可数量还是不对,品质也差……我去理论,赵执事说……说库房紧张,让我们克服一下,还说……再闹就去戒律堂评理……”他这话半真半假,既反映了事实(补发不足),又点出了赵德柱的嚣张(威胁去戒律堂)。
旁边另一个弟子也忍不住抱怨:“何止黄师兄!我们几个也是!补发的灵石杂质多了三成不止!丹药更是药力涣散!”
“是啊,吴执事刚才还讲同门相济,不得克扣……可我们连基本修炼都难以为继……”
几人的对话声音不大,但足够让有意无意路过附近的吴清风听得清清楚楚。王小仙注意到,吴清风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心中暗笑,火候差不多了。
下半场讲法,吴清风明显心绪不佳,讲解时甚至几次引错条例,这在以严谨着称的他身上是极为罕见的。最终,课程提前结束。吴清风面无表情地宣布下课,却在离开前,目光如刀般扫过庶务堂的方向,冷冷地哼了一声,这才拂袖而去。
“嘎!成功了?那古板老头好像真生气了!”鸡哥兴奋地传音。
“汪!他看庶务堂的眼神不对!”黑爷也低吼。
王小仙微微一笑,目的已达到。他在吴清风心中埋下了一根刺,一根关于庶务堂,关于资源克扣,关于丹霞峰可能涉及不公的刺。以吴清风的性格,绝不会对此事置之不理,后续定然会暗中调查。而这,正是王小仙想要的。
接下来的几天,王小仙并未再有大的动作,而是看似沉寂下来,每日除了修炼,便是去讲法堂听课,或是到任务堂接取一些简单任务,表现得如同一个勤恳低调的普通外门弟子。然而,暗地里,鸡哥和黑爷的信息搜集工作从未停止,黄禹等人也按照他的指示,小心翼翼地与其他受过委屈的弟子接触,传递着一种无声的共鸣与怨愤。
暗流,在迎仙谷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悄然汇聚。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喷薄而出。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王小仙,则如同一个耐心的渔夫,静静地坐在岸边,等待着鱼儿咬钩,等待着……将那看似固若金汤的对手的根基,一点点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