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傅宅别院隐匿于京城西郊的松林深处。
庭院静得能听见风穿过竹叶的沙响,唯有主屋内一盏孤灯未熄。
苏倾月盘膝坐在地毯上,银针在指尖轻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
小铃儿躺在软榻上,呼吸微弱而紊乱,额角渗出细密冷汗。
她的手腕被一根暗红色丝线缠绕,那是从拍卖会上救下她时就系着的——像某种仪式的烙印。
“别怕。”苏倾月低声安抚,指尖轻搭女孩寸关尺。
脉象浮乱无根,心神受扰极深,仿佛灵魂被无形之手反复拉扯。
这不是普通的心理创伤,而是音律洗脑留下的后遗症。
她取出那枚缠枝莲纹徽章,贴于小铃儿眉心。
刹那间,徽章骤然发烫,颈间的残符也微微震颤起来,两者之间竟泛起一圈肉眼难辨的波纹光晕。
“嗡——”
一声极细微的共鸣响起,如同古钟余音,在寂静中荡开。
紧接着,一行细若游丝的古篆凭空浮现于半空,墨迹灰白,似由尘埃凝聚而成:
“铃鸣十二,验骨三重。”
苏倾月瞳孔微缩,心头一震。
这八字口诀绝非寻常,字字透着邪异与肃杀。
她迅速打开腕表终端,接入全球古籍数据库,输入关键词逐一检索——无果。
再以图像识别比对历代符箓、密文体系,依旧毫无匹配记录。
“不是现代伪造……这是真的失传文字。”她喃喃自语,指尖划过虚空中那行字,仿佛触到了百年前冰封的秘密。
房门轻响,傅司寒推门而入,黑色大衣未脱,眉宇间带着一丝倦意,却掩不住眼底的锐利。
“查到了什么?”
“线索断了。”她抬眸看他,“但我知道它来自哪里——一个叫‘影阁’的组织,用音律筛选血脉,淘汰者……大概不会活着走出他们的地宫。”
傅司寒沉默片刻,忽然道:“你查死人的记忆,不如去找活的历史。”
她一怔。
他继续道:“陆婉清昨天联系我,说她采访过一位退休民俗学家,住在香山脚下,研究民国秘教多年,或许知道些东西。”
苏倾月立刻起身,“明天一早我就去。”
翌日清晨,香山薄雾缭绕。
一座老旧木屋藏在枫林深处,檐下挂着风铃,声音清冷,却不合节拍地偶尔停顿一下,像是卡住了时间。
老人沈老须发皆白,拄着拐杖开门时眼神浑浊,可当看到苏倾月手中的徽章时,整个人猛地一颤,枯瘦的手几乎抓破她的手腕。
“你……你怎么会有这个?!”他声音嘶哑,“这是‘织宫’信物!是‘天音使’才能持有的印记!”
苏倾月不动声色抽回手,“您认识它?”
沈老踉跄退回屋内,翻箱倒柜良久,终于捧出半册泛黄手稿,纸页脆如枯叶,边角焦黑,似经火劫。
“这是我父亲从北平档案局偷抄出来的《天音录》残卷。”他颤抖着翻开一页,指着一段蝇头小楷,“你看这里——‘影阁百年一轮回,择净血之子十二,听铃辨脉,奏音验骨。不成者,沉井祭铃,以血养谱。’”
苏倾月呼吸微滞。
“他们用孩子做实验?”她问。
“不止是实验。”老人苦笑,“是提纯。他们相信,只有经过特定音波激活的血脉,才配继承‘天命之声’。不合格的……就被当成废料处理。我妹妹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铃祭’,负责为候选童子奏《归月吟》,结果某夜突然失踪,只留下一只断铃。”
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块铜铃碎片,锈迹斑斑,内壁刻着微小编号:乙卯·九。
“若你真要进他们的铃室,”老人将碎片塞进她掌心,“摇它三下。亡魂会指路。”
离开香山时,天已渐暗。
苏倾月坐在车里反复摩挲那片铜铃,脑海翻腾着“铃鸣十二,验骨三重”的含义——十二次铃响?
十二个孩子?
还是十二道关卡?
就在她准备调取更多资料时,手机震动。
四哥苏景霖来电,语气罕见凝重:“刚刚追踪到一条异常信号,源自城南方向。有人在用高频脉冲扫描地下结构,频率和昨晚育婴堂地窖里的音频一致。”
她正欲追问,别墅警报系统突然响起。
监控画面显示,一道瘦小身影翻墙跃入庭院,浑身湿透,怀里死死护着一个破布包。
是阿九——那个曾帮她找到排水通道的流浪少年。
苏倾月立刻赶回。
阿九跪倒在客厅地板上,嘴唇青紫,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我在下水道……听见他们在说话……要灭口……小铃儿不能活……”
他颤抖着打开布包。
里面是一块玉符残片,材质与小铃儿颈间那半枚完全相同,只是纹路更清晰,背面阴刻四个字:
丙辰组·七号
苏倾月心头剧震,立即将两块残符拼合,再以徽章接触。
刹那间,意识被拉入一片幻境——
昏暗大厅,十二口青铜铃悬于头顶,光影摇曳。
一群孩童排排坐,每人手腕系红绳,面前摆放测心仪,心跳化作波形图谱滚动记录。
一名戴眼镜的女人站在前方,正在念名单:“丙辰组,一号至十号,淘汰。明日送井。”
镜头缓缓扫过孩子们的脸。
其中一人,约莫七八岁,低着头,袖口沾泥——
赫然是幼年的李校长!
苏倾月猛然睁眼,冷汗涔涔。
原来如此。
当年所谓的育婴堂,根本不是慈善机构,而是“影阁”百年计划的第一环——初筛场。
那些被收养的孩子,不过是待选的“净血之子”。
而李校长……竟是幸存者之一。
她望向窗外沉沉黑夜,手指缓缓收紧。
师父沈青梧为何隐居乡野?为何临终前叮嘱她“莫听天音”?
因为他知道,这场阴谋从未终结。
而现在,它正悄然重启。
夜色如铁,城南老戏楼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阴影,像一头蛰伏百年的巨兽,静默地吞吐着腥风。
傅司寒站在临时指挥车前,冷眸盯着卫星热成像图上那一片异常温区——地下三十米,恒温28c,远超地下水层常态,且轮廓规则,绝非自然形成。
他指尖轻敲屏幕,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结构完整,有独立供氧系统,至少存在三年以上。”
四哥苏景霖的声音从耳机传来:“市政管网图已破解,一条废弃防空洞连接戏楼地窖与郊外‘云岫山庄’,路径隐蔽,入口被水泥封死,但内侧有活动痕迹。”
“影阁的地巢。”苏倾月立于车旁,风拂起她额前碎发,露出一双清冷如霜的眼。
她凝视着那栋破败戏楼,指尖摩挲着沈老给的铜铃碎片,仿佛能听见百年前孩童的哭声藏在风里。
她抬步欲走,却被一只冰冷而有力的手攥住手腕。
“至少带上追踪器。”傅司寒拦在她身前,高大的身影将她笼罩。
他眉宇间是从未有过的紧绷,那双向来漠然的眼,此刻竟透出一丝几不可察的动摇。
苏倾月微微仰头,唇角扬起一抹极淡的笑,像是月下初绽的昙花。
她轻轻将缠枝莲纹徽章按进他掌心,触感微烫,仿佛还残留着某种古老脉动。
“我不需要机器定位——”她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只要你还在听《归月吟》,我就一定能回来。”
傅司寒瞳孔微震。
他知道这首曲子对她意味着什么。
那是师父沈青梧临终前哼的最后一支调,也是“影阁”用来甄别血脉的邪音。
而她现在,竟以这首歌为契,将自己的归途系在他耳畔。
他沉默良久,终于低声道:“那我今晚就开始练。”
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虚假的承诺。只这一句,重若千钧。
阿九带着他们从排水口潜入,狭窄的管道湿滑幽深,空气中弥漫着霉腐与铁锈的气息。
小铃儿紧紧抓着苏倾月的衣角,眼神时而涣散,时而清明,仿佛体内有两个灵魂在拉扯。
当三人终于撬开地窖暗门,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神剧颤——
巨大石厅穹顶高耸,四壁挂满铜铃,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如铃铛,有的似编钟,表面刻满扭曲符文,在昏暗灯光下泛着诡异幽光。
中央一台老式录音机正缓缓转动磁带,播放着《归月吟》的变调版本,旋律缓慢、阴柔,带着催眠般的韵律,仿佛能渗入骨髓,搅乱神志。
“他们在用声音驯化神经反应……”苏倾月低声自语,目光扫过地面细微的划痕——那是拖拽脚印,方向一致,通向深处。
突然,小铃儿浑身一颤,猛地挣脱苏倾月的手,跌跌撞撞冲向最深处那口高达三米的青铜巨钟。
她抬起小手,指尖轻敲三下——叮、叮、叮。
刹那间,地面微震,整面墙壁如机关开启,缓缓向两侧退去,露出一道向下延伸的石阶,漆黑深邃,仿佛通往地狱咽喉。
苏倾月走上前,取出沈老所赠的铃片,贴于唇边,低语如祭:
“师父,我找到你的对手了。”
她踏上第一级台阶。
就在足底落定的瞬间,掌心徽章骤然发烫,内核浮现出一行新字,猩红如血,缓缓浮现——
【铃响处,血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