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船的痛苦勉强被意志力压下,但林晓深知,作为“海狼”计划的最高决策者和未来可能的随舰指挥官,仅仅不吐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真正理解海洋,理解潜艇,理解如何在这片蔚蓝的棋盘上运筹帷幄。一个连航海图和六分仪都看不懂的“船长”,是无法带领“海狼”号在危机四伏的太平洋上生存和猎杀的。
然而,航海,尤其是潜艇作战,是一门极其精深复杂的学问,涉及天文、地理、水文、气象、机械、声学等诸多领域。即便是最富天赋的学员,也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登堂入室。留给林晓的时间,却只有短短数月。
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林晓再次启动了他最大的依仗——脑海中的系统。这一次,他并非直接兑换成品装备,而是开启了系统知识库中关于“二战及战后初期海军战术与航海技术”的深度灌输模块。
这个过程并非轻松愉快。大量晦涩的专业知识、复杂的计算公式、海量的图表数据,如同汹涌的潮水般强行涌入他的大脑。剧烈的信息流冲击甚至引发了短暂的头痛和眩晕,让他不得不依靠在舱室的墙壁上,脸色苍白地喘息。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旅座晕船后遗症尚未完全消除的表现。
但当他再次睁开眼时,那些原本如同天书般的航海术语、潮汐推算方法、星图定位原理、潜艇水声特性分析、甚至是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战术想定(如被动声呐阵列的应用、深海跃层规避等),已然在他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脉络和深刻的理解。
当然,系统灌输提供的是理论和“知道”,距离真正的“掌握”和“运用”还有差距。林晓明白,他需要实践来消化和验证这些知识。
从那天起,林晓的身影几乎钉死在了训练舰的驾驶室、海图室和后来搭建的模拟潜艇指挥舱里。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而是成了一个最勤奋、也最“奇怪”的学生。
他缠着那位曾被他“惊为天人”理论震撼过的霍兰德先生(霍兰德在船员训练阶段也常驻指导),以及经验丰富的美澳军官,提出一个个精准而刁钻的问题。从最基本的等高圈定位误差分析,到复杂海流对潜艇隐蔽航渡的影响;从传统潜望镜观测的局限性,到对通气管航行状态下雷达散射截面的估算……
他的问题常常让这些老航海们陷入沉思,甚至需要翻查资料才能回答。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林晓的学习速度快得匪夷所思。前一天还在询问六分仪的使用要领,第二天就能就恒星高度定位的修正因子提出自己的见解;上午刚接触声呐原理,下午就能参与到关于主动\/被动声呐在不同水文条件下探测效率的讨论中。
“林将军,您……您以前真的没有系统学习过航海?”霍兰德在一次关于利用深海声道进行远距离声音传播的讨论后,忍不住再次发出疑问。林晓对声波在不同水温和盐度层中折射的理解,已经超出了普通海军军官的范畴。
林晓只是微微一笑,再次搬出那套说辞:“或许是那些零散的德国理论笔记,与我个人的一些……跨领域思考,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他不仅学习,更开始尝试“输出”。在一次模拟的潜艇猎杀商船队的战术推演中,美方指挥官按照标准流程,计划利用夜色和雷达优势进行水面接近攻击。林晓却在仔细分析了推演区域提供的水文数据(虽然是模拟的,但基于真实资料)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放弃水面高速接敌,转而利用该区域存在的一个季节性温跃层,指挥潜艇潜入跃层之下,以极低的速度静默接近,利用被动声呐捕捉目标,从水下发起突袭。
这个方案风险极高,对潜艇的静音性能和指挥官的耐心是巨大考验,但一旦成功,隐蔽性将无与伦比。推演结果,林晓指挥的“蓝方”潜艇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成功突入到商船队核心位置,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推演室内一片寂静。几位美方潜艇军官面面相觑,这种对水文环境的极致利用和近乎偏执的静默攻击思想,与他们熟悉的战术大相径庭,却又隐隐指向了未来潜艇作战的发展方向。
“林将军,”一位美军潜艇中校终于开口,语气复杂,“您的战术……非常……非常规。但如果‘海狼’号真能拥有您所期望的静音性能,这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险路。”
林晓的“航海速成班”效果显着。他凭借系统灌输的底蕴和自身的领悟力,在极短时间内,从一个连经纬度都搞不太清的“旱鸭子”,迅速蜕变成了一个在理论上甚至能挑战资深军官的“高手”。虽然实际操作经验尚有欠缺,但他的理论知识深度和战术前瞻性,已经赢得了 multicultural 船员大队中技术派成员的尊重。
然而,在这飞速进步的背后,林晓也察觉到了一丝异常。在一次检查霍兰德带来的最新一批“海狼”号建造进度照片和部分技术参数时,他敏锐地注意到一个关于耐压壳体某处焊缝的检测报告数据,与系统知识库中关于类似结构的最佳实践存在细微偏差。这种偏差在常规标准下或许可以接受,但在林晓追求的极限性能下,可能成为一个隐患。
他将这个疑虑私下告知了霍兰德。霍兰德起初不以为意,但在林晓引用了一系列复杂的应力分布计算和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后,老工程师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我需要立刻与船厂联系,进行二次探伤和复核计算。”霍兰德沉声道,“林将军,您的眼睛……太毒了。”
林晓没有多言,心中却升起一丝警惕。“海狼”号的建造,似乎并非一帆风顺。是正常的技术误差,还是……有别的什么?与此同时,张三也从陆上训练基地发来密报,发现有不明身份人员试图接近训练基地,虽被警戒部队驱离,但迹象表明,他们对“海狼”计划的窥探,正在升级。
“船长”的速成之路,注定与风浪和暗礁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