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文琅和花咏,自己活了
2.为何而写、为谁而写
3.写作技能树与完结
4.把你故事的冰山沉下去
5.小说里面怎么放钩子(立即上手版)
6.用你的时间锻造你的武器
第四部结束了,到了24万字。
这部分写得太顺手,以至于许多之前甩了的情节和钩子,又被我捡回来一些。
若有追创作手记的读者,大约看我就像看郑与山家的狗,一会儿贪,一会儿馋,一会儿又想起玩儿飞盘。
老规矩,放个碎碎念的创作手记吧。
1.沈文琅和花咏,自己活了
经过前三部分的渲染、铺排,于我而言,第四部就是执行“All高途”这个设定,毕竟背了这么个标签,不玩儿一把,枉来游戏这一遭。
我是不惧写“追妻修罗场”的,也还想着给放长一点的线,但是写到59(夜奔)结束的时候,沈文琅自己活了。
这篇小说里的沈文琅,和小郑总不同,骨子里就是个敢想敢做敢争敢抢的人。第三还是第几章,就写过一句,类似,都送上门了,自己若还端不上桌,算什么事儿。
这个契机,和郑与山的风岛告白一样,这个时间点不打蛇随棍上,等什么……只要沈文琅敢有半点退缩,那之前为这个人物揪回来的部分,就全部塌了。
于是,顺理成章地有了60(持志)、61(妖孽)、62(美德)、65(留宿)这四章内容。包括75(告别)里的电梯吻,也是沈文琅自己的行动意识。
同样,72(窄巷)的花咏,也是自己活过来下手打的沈文琅。
我原本是想减少花咏的戏份,不过分延展,这里走一走花咏的前置人设和一些剧情就行了。结果铺完两人的言语对峙,发现到了这个收束该章情节的时候,必须得打下去。
因为我只要敢让花咏听沈文琅的劝,要收手,那关于花咏的“是揪是捡有什么区别”“管他作文论文,有用就行”“颗粒未收,不是我的风格”“看上的人,不能放在外面太久”……所有为这个人物在前面给他交织的细节,全部自相矛盾,会蜘蛛网一样的连起来坍塌。
目前的《玫瑰苦刑》,其实已经到了“故事自己生长”这个阶段了,只能顺着人物的毛捋,调着人物去发生这个宇宙里能发生的故事,不然就会出现事故。
2.为何而写、为谁而写
关于沈文琅和高途的拉扯环节,为啥情感铺的那么满,写的细节那么密,不像其他章节,是留了阅读节奏的。
这完全是出于我的私心。
就算是副cp,那么大个酒店,结果把这么重要的情节安排在布草间,短剧也不这么干。
其实写到现在,已经能对9月那个决定写《玫瑰苦刑》的意难平的我有个交代了。因为,我把那些不满意的荡平了大半。
这种感觉,大约只有特别迷恋高途这个角色、又为他痛到过骨子里的人才深有体会。
郑与山与高途的对谈,那四章的救赎。
沈文琅与高途的倾身,这四章的拉扯。
沈文琅与花咏的前传,这四章的解构。
有了这些章节,我终于敢说,姐妹们,我对得起你们对我的期待。
人生路上,不枉这场热情,不枉这场高烧,不枉这场同好。
引一段张秋子《小说榫卯》里特别契合的内容放在这里:
这正是冷峻的伦理立场不可或缺的时刻——它决定着我们为何而写、为谁而写,又为何在无数可能中选择某一部作品、某一类细节,予以注目、阐释、放大。这些选择,从来不仅仅是审美的趣味或理论的倾向,它们无一不是一次伦理的表态:我们愿意倾听谁的声音,愿意承认谁的破绽,愿意赋予哪一种存在方式以重量。
从动手到现在,正好两个月。这24万字,就是我给高途打下的江山。
我是因为高途来写的,也是为高途而写的。
3.写作技能树与完结
这部分整体写的很轻松,主要是跑情节,其实是不太费力的。
情节转换、氛围浓度、剧情密度……对我来说,这些大半要归功于现实里我写过很多年的专栏。
专栏,就一千二百字,多一个字没有,又要有话题情节、又要整篇好看、又要言之有物、又要撑得起场面、又要收束的有韵味,当时的苛刻雕琢,没想到,现在隔空把这个技能点成全到《玫瑰苦刑》上来了。
写作这个手艺活,真是每一步都算数。
这次写因为是玩儿,也就放开地玩儿了一下。比如次要人物,都留了一些人物关系的发挥空间;比如第二卷,其实是跟着第一卷的内容对照着在走的;比如一些小题目,前后看是对照,但在单章,映照哪个人物都可以,全看读者喜欢谁。
没有野心往一百万字以上堆,就现有的框架,拉着各种人物线顺着走就是了。现在感觉自己特像个插花师,每天在花园里溜一圈,薅几把新鲜的花花草草,插瓶出来给大家以供赏玩。
《玫瑰苦刑》现在不需要我的热情了,只需要我的专业和认真。
所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个故事最多再玩儿十多万字,两三部,我就要完结了。
除非沛恩和那谁有什么大动向……
4.把你故事的冰山沉下去
因为写创作手记,一些同是同人创作的朋友来和我探讨字数,因为我之前号称是写十万字的人,现在跑到这么多,结果还在写,而前面的东西却也没有崩,还是压得住。
想一想,这个它其实不是字数的问题,是写作方法的问题。
就现在这二十多万字,不加新的人新的情节和新的冲突,就这原地里面转圈,我还能转出二十万字来(当然,那就只能当番外和日常向内容)。
写小说,对新手来说,要会布置很多没有写出来的后手,可以是你的背景设置、可以是你的想象勾连,写出来的是五百字,背后可能是五千字甚至五万的体量在撑着,只是你没有往出写,但是,你必须要有。所以,尽可能丰富你的人物小传,特别是同人,要从缝隙里挑你要用的线。
这个冰山你沉不下去,结果写的时候又下笔太狠,钉得太死,那么你再想翻起东西,是很难的。真的,不要逮住一个人把他完全写尽,要给自己留转圜的余地。
这个问题不往大了讲,放一段之前写《玫瑰苦刑》的时候,和大家聊过的写小说放钩子的方法,再粘贴一次。
对不起,这么爱讲课,不喜欢的直接滑走下面这一段。
5.小说里面怎么放钩子(立即上手版)
5.1
首先是从布局上。
比如,发展事件是。
写的时候,得从3开始,那么1和2,你放下去了。
更狠的,从6开始,比如悬疑小说,一剑封喉,直接告诉你,谁死了,谁杀的。
但一般新手拉不住从6开始的,因为要绝对张力,情节设置不炸裂的,直接卡死。
5.2
布局组合。
比如,你有三个人物,每个人的发展事件还是。
A,你从4开始;b,你从5开始;c,你从2开始……
好了,编吧。你可以有黑白对照组、相爱相杀组、没头脑和不高兴组……
人物越多,头越多,钩子越多。
5.3
当你很熟练的时候,你的发展事件顺序可以是到无穷大,你的人物可以从一到万。
,你从这里面随便选从几开始,人物你随便往里拉,这样钩子够多了,写就是这样经纬的往起织的布。
能拉住多少,拉满多少,这就是作者自己的功底了。
5.4
上面是大钩子,再说说小钩子。
小钩子一般是现在时的。(当然,根据体量来,大体量的,二十章内也是小钩子,小体量的,十章内也是大钩子。)
挂的时候不能涉及太多人物(老手不在此列,想挂整个江湖也行),不然你挂不住,钩出来翻不出大效果,你得挂在你的点睛人物上,留一句话的气口,后面扯出来就行。最简单的,就是话不说死,模棱两可,迷惑住读者。
5.5
谐音,误会,偷听,视觉欺骗……
所有正误、黑白的,都可以布成钩子。
还有一种就是中立或者灰色。
越强调这样的属性,反折到另一面的时候,效果就越大。
5.6
埋的时候不能太急,收的时候也不能太过。
埋太急会塌文本效果,为什么有人的作品会被嘲金手指太过,就是埋的太刻意,一点不尊重固有逻辑。
收太过会失去读者信任,因为没有把读者欺骗过去,反倒引起了大家反感,造成故弄玄虚的坏印象。
5.7
这是多练的事儿,放几次自己满意的钩子后,慢慢就熟能生巧了。
6.用你的时间锻造你的武器
还有朋友问书单的问题。
我是生冷不忌,什么都看的类型,平时微信读书、读库和周刊,每年也会买喜欢的作者的书,整体读。
像今年,是刘亮程和阿来,买了全集的纸质书在细看。
但,自从写上这个文,就啥啥没看……
虽然想知无不言,但这个话题毕竟太大了,以后这个文完结,番外单开个章节细说。
书分三部分,底色、武器和消遣。
在我看来,读书为用。
完全的消遣,是不可取的。
读书,必须用你的时间锻造你的武器,并能为你所用,不然就太可惜了。
当然,每个人和每个人不一样,都要根据自己的现实去挑去排布这三部分比例。
我的话,大约从《玫瑰苦刑》里能看出来,写的是小说,但底色是诗歌,武器是散文。
想想这几个月,蛮有趣,不仅披了马甲来写同人文,还给这个同人文写了上万字的创作手记;不仅写了上万字的创作手记,还在这里面探讨写作技法、读书书单、珍惜时间。
哈哈,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总之,谢谢大家陪我、包容我、夸奖我,还给我写长评、打赏。
咱们《玫瑰苦刑》,第五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