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柳、小夭带着相逸、相悦和龙珑,沿着熟悉又陌生的道路,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清水镇。
踏入小镇的那一刻,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小夭的心头。
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仿佛还留存着曾经的温度。
然而,当他们打听麻子、串子和桑甜儿时,却得知了令人唏嘘的消息。
麻子、串子与桑甜儿都已去世,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夭心中一阵难过,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此刻显得格外珍贵。
相柳轻轻握住小夭的手,给予她无声的安慰。
就在这时,回春堂的孩子们听闻消息,纷纷跑了出来。
他们虽然未曾见过相柳和小夭,但都还记得桑甜儿跟他们讲过相柳与小夭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大夫惊喜地指着相柳和小夭:
“我就说看着眼熟,你们一定是相柳和小夭前辈!桑甜儿奶奶经常跟我们提起你们呢!”
其他孩子们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崇敬。
相柳和小夭看着这些热情的孩子们,心中感到一丝温暖。
他们与孩子们交谈起来,得知麻子的后代依旧在经商卖肉,而且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已经买下了以前清水镇首富的房子居住。
如今的肉铺生意兴隆,门口挂着新鲜的肉类,顾客络绎不绝。
串子与桑甜儿的后代则继承了他们的医术,以治疗不孕症为主,在这一带颇有名气。
他们的诊所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
一个年轻的女大夫笑着说:
“我们一直记得,是小夭前辈传授给我们医术的基础,大家都说我们的医术来自于小夭前辈呢。”
小夭听着这些,心中感慨万千。
这时,一个孩子调皮地说:
“小夭前辈,你知道吗?你在民间可有个外号,叫送子娘娘呢!”
小夭一愣,有些惊讶:
“送子娘娘?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们笑着解释,因为经他们治疗后怀孕的夫妇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是小夭的医术神奇。
久而久之,就传开了这个外号。
众人说着,不知不觉来到了隔壁。
曾经回春堂的房子,如今已改为了送子娘娘庙。
庙宇不大,但布置得十分精致,香火旺盛。
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虔诚地对着小夭的塑像祈福。
小夭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她走进庙里,看着自己的塑像,仿佛看到了当年在清水镇的点点滴滴。
相柳站在她身边,轻声说:“小夭,这都是大家对你的感激和敬意。”
小夭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相逸、相悦和龙珑好奇地在庙里四处打量,他们听着大人们的讲述,对小夭和相柳在清水镇的过往充满了好奇。
龙珑拉着小夭的手:“姑姑,你以前在这里做了这么多好事呀!”
小夭笑着摸摸他的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但看到大家过得好,我也很开心。”
走出庙宇,小夭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她转头看向相柳,问道:
“相柳,你还记得吗?以前桑甜儿问我是宝柱的什么人,我一直没问你,为什么叫宝柱呢?”
相柳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他看着小夭,耐心地解释道:
“那时我就想,宝柱这个名字,是想保住我在清水镇的记忆,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珍贵。更重要的是,保住我们之间的纯真感情,还有你在乎的那些人、那些事。这名字就像一个寄托,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段时光。”
小夭听着相柳的解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想起在清水镇的日子,虽然历经波折,但有相柳的陪伴,一切都变得无比美好。
相逸、相悦和龙珑听着相柳的话,也感受到了这份深厚的感情。
相悦靠在小夭身边:“爹爹和娘亲的故事,真好听。”
相逸则说:“以后,我们也要像爹爹娘亲一样,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人。”
在清水镇的这段日子,相柳、小夭带着孩子们,与这里的人们交流相处,感受着小镇的变化与温暖。
他们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与当下的温馨交织在一起,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也明白了传承与感恩的意义。
而清水镇,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也将永远留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