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芝刚过了十二岁生日,王瑞霞就准备好要出嫁了。
王瑞芝很不高兴。婚礼前亲家那边来过人,那个小老太太看上去有些尖嘴猴腮的,一开口那语气,就不像个好的。她妈和她爹却很是殷勤的亲家长、亲家短,又是端茶,又是递水的。
王瑞芝不耐烦在堂屋里听大人们拉挂,就跑回了她和她姐那屋,坐在炕上,扯着她妈给大姐缝红棉鞋时剩下的一小块布头子,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不是说好的夏天才嫁么。这会着急啥?”
王瑞霞笑着捏捏她的脸,说:“多大的姑娘了,还在这闹这个脾气。不是都说了,这些日子眼看着外头物价涨得厉害,不赶紧着办了,等到夏天更办不起了。”说着,王瑞霞看了一眼门口,又小声说道:
“这不是还得借着婚礼,叫满叔想办法把你哥哥带走么。”
“你嫁了,哥哥也走了,就丢下我一个,这算啥?”听到这儿,王瑞芝更不开心了。
“你还得好好陪着爹和妈呢。再说了,让你哥走,还不是怕被抓了丁。你不想让你哥好好的啊?”
“可是,跟着满叔走了,不是还得打仗?”
“满叔至少能照应上些。咱以前在乡下时候,打起来想躲还是想跑,不比在城里简单?”
“那为啥我姐夫不怕被抓丁啊?”
“你姐夫不是在电灯公司么,谁打仗都得要电。要电,就得有工人。”
“那可是你们都走了,就剩我自己了啊……”
“你多陪陪爹妈,要不了几年,你也得嫁人了。”看着妹妹圆圆的小脸,王瑞霞还是没忍住,又上手捏了一把。
“可是大姐,我不喜欢那个亲家太太。看见就刻薄的不行。”
王瑞霞听到这话,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说道:“你这个姐夫算是咱爹能寻下的最好的了。他妈不好就不好,总归是我和你姐夫过日子了。”
“那姐夫家离得咱家这来远,你以后有甚的事情都来不及回家来。”
“不了咱瑞芝跟上姐姐一起去?你就搬上铺盖,住到你姐夫家门口,一有甚的事情,你就直接进门给姐姐做主。”王瑞霞逗弄着妹妹。
“大姐……”王瑞芝扭着身子跟她姐撒娇不依。姐妹俩一时笑闹成一团。
到了正日子,王魏氏起了个大早,把一夜没睡好的王瑞霞也拽了起来,赶紧着洗漱收拾。穿上了早就做好的大红缎面棉旗袍。
院子里已经忙成了一团,临时搭的灶台早就烧起来了,正在给帮忙的人们做打卤面。
王家请来的大总管声音高亢的在院子里指挥着,生怕出了半点差错。
巷口的陈大娘作为全福人,拿着两根棉线,给王瑞霞绞了脸。又拿着梳子给她梳头,一边梳,一边朗声诵着那梳头歌:“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且不说王瑞霞心里正惆怅万分,马上就要嫁人离家了,心下忐忑难安,听到这梳头歌,觉得更加紧张。就说王瑞芝,听到陈大娘这段诵词,唰一下,泪蛋蛋就掉出了眼眶。
陈大娘给新娘子梳完头,一抬头就瞧见了哭得鼻涕泡都出来的王瑞芝,一下子笑出了声,捅了一把边上正端着打卤面碗,看着大女儿满心感慨的王魏氏,让她看看自家的小闺女吧。
王魏氏看到王瑞芝的鼻涕泡,啥感慨都散了,哭笑不得地说:“你姐姐嫁人呢,又不是你,咋地你还哭上了?”
“那我舍不得我姐姐。妈,不要叫我姐姐嫁人了行不行?”
一指头戳在了王瑞芝的脑门上,王魏氏小声说:“大喜日子,可不敢胡说。都得过上这么一遭的。不嫁人哪行。”
“快别哭了,看哭的等会出门,风一吹,脸皴了,疼。”
“赶紧的,妈还得喂你姐吃口饭。”
这时,外面传来了大总管的声音:“快把门拦好了!新郎来接人了!”
这下,啥都顾不上了的王瑞芝一下就从炕上蹦到了地上,用她的小身子把屋门死死抵住了,然后冲着外面叫道:“想接我姐姐,得先过我这关!”
听得此话的大人们,不管屋里还是屋外,全都笑成了一片。
陈大娘笑的,给王瑞霞头发上插红花的手都软了。
王瑞芝姐夫韩致中,此时已经到了门外,听到小姨子这声喊,登时笑出了声,大声回道:“你说!咋才能过了你这关?”
王瑞芝抹了一把鼻涕,抬头转了转眼珠子,大声道:“先唱一段《打金枝》!”
韩致中这下挠头了,千算万算,没算到小姨子要让自己唱戏呢。他妈是爱听这个,可是他从来都不耐烦听啊,更不要说现在唱出来了。
院子里的瞧热闹的人,看到新郎官那急得脸红脖子粗的样儿,笑的更欢畅了。
最终,在大管家的催促下,王瑞芝收了他姐夫给的一个大红包,放了行。
站在门里,看着大姐被哥哥抱着,坐在了挂着大红绸子,擦得闪闪发亮的黄包车上,王瑞芝又有点想哭了。她使劲踮了踮脚,想要再看看那大红盖头底下,姐姐的脸。
她哥也坐上了后面一辆黄包车,后面还有一辆空黄包车,用来拉新娘的木箱、铺盖、子孙桶了。
这么多黄包车,倒是显示新郎家里对于新娘的重视了。
晚间,送走了街坊邻居们,院子里终于安静了下来。王魏氏捶了捶自己的腰,坐在灶间。她盯着那灶火,一时之间,好像被迷了眼似的,红了眼眶。
此时,崔满仓摸进了灶间。
王魏氏看到崔满仓,赶忙擦了擦眼睛,说道:“满娃,今儿的饭还在锅里热的了,赶紧吃上些。”
“嗯,嫂嫂。我远远地看了看瑞霞那婆家。看见还不赖,就一个小姑子,年纪看见也快嫁人了。公婆看见还能动弹,瑞霞应该吃不了苦。你不用太操心。”崔满仓接过王魏氏递来的碗,安慰道。
“你说说你,这来危险的时候,你还非要跟上过去。她婆婆家在那兵工路上,尽是当兵的,抓了你可咋办?”王魏氏一脸担心。
“不亲眼看看,我也不放心。”崔满仓不在乎的笑了笑。
“嫂嫂,瑞林的东西都收拾好了?等等他回来了,我就带上他回古桥的。跟上我,你们也放心些。”
“嗯。收拾好了。他回来你们就走。早些回哇。”
看着儿子和崔满仓溜着墙根消失在巷口,王魏氏和王长顺两人同时想起了十年前,他们一家子离开清河府逃难的时候。
这次不一样了。王瑞霞嫁人了,只有王瑞林一个人跟着崔满仓走了。而家里,现在就剩一个小闺女王瑞芝了。
两人眼里全是担心。上一次,躲鬼子躲了整整八年,这一次,瑞林又要走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