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庭期间,法庭外的走廊气氛压抑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苏婉婷靠在冰凉的墙壁上,脸色苍白,指尖仍在无法自控地微微颤抖。周骁的证词、那份天文数字的资产转让声明、尤其是念念那句石破天惊的“想谢谢黑色的爸爸”,像一场威力巨大的精神风暴,将她内心深处用三年时间筑起的恨意与防备,冲击得摇摇欲坠。
顾清风沉默地站在她身边,递上一瓶拧开的水,眼中满是担忧。“婉婷,”他声音低沉,“无论判决如何,你和念念的生活都不会改变。你永远是他最依赖、最爱的母亲。”
苏婉婷接过水,却没有喝,只是无力地摇了摇头。她知道顾清风在安慰她,但事情的发展早已超出了简单的“输赢”范畴。陆寒琛以这样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将他扭曲、偏执却又真实存在的“父爱”摊开在她面前,让她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将他定义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
王律师在一旁,眉头紧锁,快速地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什么,偶尔与助手低声交换意见。显然,周骁的证词和那份资产声明,给本案带来了巨大的变数。
另一边,张律师则显得镇定了一些,似乎认为那份声明和念念的话,极大地扭转了陆寒琛的负面形象。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
终于,法警通知重新开庭。
众人再次步入那庄严的法庭,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每个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法官端坐于审判席,脸上依旧是那副严肃得看不出一丝情绪的表情。她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重新坐回原告席的苏婉婷,以及证人席旁站立的周骁身上。
“现在继续开庭。”法官的声音平稳有力,打破了法庭的寂静,“关于苏念抚养权一案,本庭在充分聆听了原、被告双方的陈述、证人证词,审查了各项证据,尤其是休庭期间出现的新证据及听取了孩子的意愿表达后,现做出如下判决。”
整个法庭落针可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法官那开合的嘴唇上。
“本庭认为,此案的核心在于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未成年人苏念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对此,本庭作出如下认定:”
“第一,关于母亲苏婉婷。本庭充分肯定并高度认可苏婉婷女士作为母亲所做的一切。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她独立抚养苏念,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爱与艰辛。她为苏念营造了一个稳定、温暖、充满艺术氛围的成长环境,成功地将苏念培养成了一个聪慧、善良、情感丰富的孩子。苏婉婷女士是一位合格、伟大且无私的母亲,她对于苏念的爱与付出,毋庸置疑,亦不可替代。”
法官的话语清晰而肯定,如同暖流瞬间涌过苏婉婷的四肢百骸,让她冰冷的指尖恢复了一丝温度。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视线,但这一次,是带着委屈与欣慰的复杂泪水。她的付出,她的努力,终于在这庄严的法庭上,得到了最权威的承认。
“第二,关于父亲陆寒琛。”法官的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审慎,“不可否认,陆寒琛先生在过去,因其自身的情感认知缺陷和偏执行为,对苏婉婷女士造成了深重的伤害,其行为方式亦对幼子苏念的心理安全感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法官的这个词,让所有人的心再次提了起来,“根据证人周骁的证词,以及陆寒琛先生在其昏迷前亲笔签署并公证的资产转让声明,本庭注意到,陆寒琛先生在得知孩子存在后,其内心经历了巨大的冲击与挣扎,并试图以他所能理解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其扫清潜在威胁、进行巨额资产赠与——来表达其对孩子的重视与守护之意。尽管其方式或许仍存偏激,但其动机中包含了作为父亲的责任感与迟来的悔悟,这一点,本庭予以有限度的确认。”
“尤其需要考量的是,”法官的目光似乎柔和了一瞬,“孩子苏念本人通过视频连线表达的意愿。他明确表示希望与母亲苏婉婷共同生活,这充分体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同时,他对于父亲陆寒琛所表达的‘想谢谢’之意,虽源自童真,却亦反映出孩子内心中,对父爱本能的渴望与接收到‘保护’信号后的单纯反馈。”
苏婉婷的心紧紧揪着,她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法官提高了音量,宣判道:
“综上所述,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款,秉承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本庭判决如下:”
“一、未成年人苏念的抚养权,归母亲苏婉婷所有。”
槌音落定!
苏婉婷猛地闭上眼睛,长长地、无声地舒出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瞬间垮了下来,一种巨大的、近乎虚脱的轻松感席卷了她。赢了……在法律上,她终于为她和念念赢得了名正言顺的、不受干扰的未来。
王律师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顾清风在她身后,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和祝贺。
“二、”法官的声音再次响起,压下了旁听席上细微的骚动,“鉴于陆寒琛先生目前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垂危,无法行使抚养职责,且其过往行为确实存在不稳定因素,本庭认为,现阶段不宜赋予其完整的探视权。”
苏婉婷刚刚落下的心,又微微提起。
“但是,”法官的转折再次牵动人心,“考虑到陆寒琛先生与苏念的血缘关系,以及其近期所表现出的、试图弥补和守护的意愿与行动,完全剥夺其作为父亲的权利,亦不符合孩子长远的情感发展利益,且可能对孩子未来理解‘父亲’角色造成困惑。”
法官的话语充满了法律的理性与人情的温度,她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
“因此,本庭判决,待陆寒琛先生身体康复至具备基本民事行为能力,并经权威医疗机构及心理评估机构共同认定,其情绪状态稳定,不再对苏念的身心健康构成实质性威胁后,可拥有有限的、受监督的探视权。具体探视时间、地点、方式及监督人,需由苏婉婷女士与陆寒琛先生(或其监护人)
另行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可提请法院裁决。在陆寒琛先生不具备上述条件期间,其探视权暂缓行使。”
有限的、受监督的探视权!
这个判决,既保障了苏婉婷和念念当前的安全与稳定,又没有彻底关上陆寒琛未来与孩子相见的大门。它将未来的决定权,很大程度上交到了苏婉婷手中,同时也设置了一道严格的安全门槛。
苏婉婷心中五味杂陈。这个结果,或许已经是目前情况下,最合理、也最人性化的安排了。她没有感到胜利的狂喜,反而有一种沉重的释然。
“三、”法官继续宣读,内容转向了那笔巨额资产,“关于陆寒琛先生在其声明中,将其名下半数资产赠与苏念一事。该声明系陆寒琛先生意识清醒时自愿签署,并经过合法公证,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亦未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本庭对该赠与行为的合法性及有效性,予以确认。”
“该部分赠与资产,已由独立第三方托管机构接管,本庭要求该托管机构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及陆寒琛先生声明之约定,履行资产管理职责,确保资产安全。待苏念年满十八周岁后,由其自主支配。在其成年前,由抚养权人苏婉婷女士,或由苏婉婷女士指定之合适人选,代为行使管理权,并须定期向法院报备资产管理情况,确保所有用途均用于苏念的成长、教育与福祉。”
法官最终敲下法槌,一锤定音:
“综上,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即刻生效!闭庭!”
结束了。
这场牵扯着爱恨纠葛、关乎一个孩子未来的抚养权诉讼,终于在这一刻,在法律庄严的宣判声中,尘埃落定。
法庭内瞬间人声鼎沸,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想要冲上来采访,陆氏集团的高管们神色各异,议论纷纷。
苏婉婷却仿佛听不到周遭的一切喧嚣。她怔怔地坐在那里,看着法官离席,看着法警开始疏散人群。
王律师在一旁低声向她解释着判决的细节和后续需要办理的手续,她只是机械地点头。
周骁走了过来,他的神色复杂,带着一丝如释重负,也带着对病床上陆寒琛的担忧。他对着苏婉婷,深深地鞠了一躬。
“苏小姐,”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谢谢……谢谢法院给了陆总一个未来的可能性。也……谢谢您。”他知道,苏婉婷之前的撤诉和在法庭上最终的陈述,无形中也影响了法官的判决,没有将陆寒琛彻底打入绝境。
苏婉婷看着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谢谢?她不知道该谢他什么。恨?似乎也失去了原本清晰的靶心。
顾清风护着她,在王律师和助理的帮助下,艰难地从人群中开辟出一条路,离开了法庭。
坐进车里,隔绝了外界的嘈杂,苏婉婷才仿佛重新找回了呼吸。她靠在椅背上,疲惫地闭上双眼。
赢了,她赢了官司,守住了念念。
可是,她的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畅快和喜悦。
陆寒琛那躺在病床上苍白脆弱的脸,周骁描述的他为保护儿子近乎自毁的疯狂,那份沉重得烫手的资产转让声明,还有念念那句稚嫩的“想谢谢”……所有这些画面和声音,交织成一张巨大而复杂的网,将她紧紧缠绕。
她知道,法律上的战争结束了。
但她与过去、与陆寒琛这个名字、与内心那份无法彻底泯灭的复杂情感的战争,或许,才刚刚进入一个新的、更加艰难的阶段。
车子缓缓启动,驶离法院。
就在苏婉婷身心俱疲,只想尽快回家拥抱儿子的时候,她的手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屏幕上闪烁的名字,是圣心医院负责陆寒琛病房的护士长。
苏婉婷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她。
这个时候,医院打来电话……
她颤抖着手,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传来护士长焦急而带着一丝……奇异兴奋的声音:
“苏小姐!苏小姐您还在法院吗?太好了!陆先生……陆先生他……”
苏婉婷的呼吸骤然停滞。
“陆先生刚才……他的生命体征监测仪显示,他的各项指标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稳定的好转迹象!医生们正在紧急会诊!初步判断,他可能……可能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
脱离……生命危险?
在法院判决下达的同一时间?
苏婉婷握着手机,僵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又一场安排?
刚刚尘埃落定的局面,似乎又因这一线生机的出现,而充满了新的、未知的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