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库封顶那天,滨海市的电视台都来了。记者扛着摄像机,对着“福顺冰库”四个烫金大字拍个不停,张大爷坐在轮椅上,被陈轩推到镜头前,手里捧着当年他弟弟拍的那张码头旧照,声音洪亮:“这冰库,是给所有码头人盖的!以后咱的渔获,再也不用怕变质,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陈轩站在人群后面,看着老人容光焕发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阿力拄着拐杖,在旁边给工人分发汽水,仅存的右手忙得不停,脸上却满是笑意。老刀和阿坤指挥着后勤,把早就准备好的红绸布系在最后一根钢梁上。
“轩哥,李队来了。”小马凑到陈轩耳边说。
陈轩转过身,就看见李队穿着便装,手里拎着个文件袋,正挤过人群朝他走来。“陈轩,恭喜啊,这冰库一建成,滨海的渔业能上一个大台阶。”
“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陈轩接过文件袋,“广联帮那边,有新进展?”
李队点点头,压低声音:“龙少把他爹所有的罪证都交了,包括‘暗阁’在国内的几个联络点。我们顺藤摸瓜,端了三个窝点,但核心成员还是没抓到。他们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陈轩心里一沉,指尖捏紧了口袋里的U盘——“星辰之核·终章”的芯片还在里面。“知道是什么吗?”
“不清楚,只听到他们内部称呼是‘钥匙’。”李队皱着眉,“你最近小心点,‘暗阁’的人睚眦必报,广联帮倒了,他们很可能把矛头对准你。”
陈轩没说话,只是拍了拍李队的肩膀:“知道了,谢谢你。”
冰库投入使用后,码头的变化肉眼可见。凌晨三点,渔获刚靠岸,就有工人推着冷藏车过来,直接拉进冰库分拣;下午,市区的水产商开着货车来进货,冰鲜的鱼虾蟹被整齐地码进车厢,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抢冷库位置争得面红耳赤。
张大爷的精神头越来越好,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冰库转一圈,看着电子屏上显示的库存数字,嘴里都能哼起渔歌。阿力则成了冰库的“大管家”,用那只右手把账目理得清清楚楚,连陈轩都佩服他的细心。
这天傍晚,陈轩正在夜潮会所的露台上,研究灯塔里找到的母亲的实验日志,阿力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信封:“轩子,有你的信,从北京寄来的。”
陈轩接过信封,上面的邮戳很模糊,寄件人写着“故人”。他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和一张纸条。照片是二十多年前拍的,母亲抱着年幼的他,站在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旁边,背景是实验室的仪器。纸条上的字迹很陌生,只有一句话:“星核的秘密,在你母亲的母校——滨海大学物理系档案室。”
“北京来的?”阿力凑过来看了一眼,“这照片……你妈旁边的人是谁?”
陈轩摇摇头:“没印象,可能是她的同事吧。”他捏着照片的边缘,心里却泛起疑云——“暗阁”的人在找“钥匙”,现在又有人匿名寄来线索,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第二天一早,陈轩就去了滨海大学。物理系的档案室在一栋老旧的红砖楼里,管理员是个戴着老花镜的老太太,听说他要查二十多年前的实验资料,推了推眼镜:“小伙子,这么久的资料,早就归档了,得去校史馆的特藏室找。”
特藏室在顶楼,堆满了落灰的木箱。陈轩和阿力找了半天,终于在一个标着“星辰计划”的箱子里,翻到了一沓泛黄的图纸和实验报告。图纸上画着复杂的能量循环系统,旁边标注着母亲的笔迹:“若能将星核的能量与潮汐能结合,或许能实现真正的清洁能源自给……”
“潮汐能……”陈轩看着图纸,忽然想起灯塔下的码头,每天潮起潮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就在这时,特藏室的门“哐当”一声被撞开,三个戴着黑色面罩的人闯了进来,手里拿着电击棍,直奔陈轩而来!
“是‘暗阁’的人!”阿力反应极快,一把将陈轩推开,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前面,“轩子,快跑!”
陈轩刚想反抗,就感觉后颈一麻,被电击棍击中,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等陈轩醒来时,发现自己被绑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手脚都被粗麻绳捆着。阿力也被绑在旁边,脸上有几道血痕,显然刚被打过。仓库中央,站着那个在灯塔里见过的刀疤脸,他手里拿着母亲的实验日志和那个装着芯片的U盘,脸上带着得意的笑。
“陈先生,别来无恙啊。”刀疤脸把玩着U盘,“没想到吧,你母亲的研究,最终还是落到了我们手里。”
“你到底想干什么?”陈轩挣扎着,绳子勒得手腕生疼。
“很简单,”刀疤脸走到他面前,蹲下身,“把‘星辰之核’的启动方法说出来,我就放了你们。否则……”他指了指旁边的阿力,“我不介意再让你这位好兄弟,多受点‘照顾’。”
阿力啐了一口血沫:“做梦!你就算杀了我,也别想从轩子嘴里知道半个字!”
刀疤脸笑了,挥了挥手,旁边的手下举起了电击棍。
就在这时,仓库的大门突然被撞开,李队带着警察冲了进来,手里的枪对准了刀疤脸:“都不许动!警察!”
刀疤脸脸色一变,刚想反抗,就被李队一枪托砸在头上,晕了过去。
警车呼啸着离开仓库时,陈轩靠在阿力身边,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五味杂陈。
“轩子,你没事吧?”阿力的声音还有点虚弱。
“我没事,”陈轩摇摇头,“倒是你,又替我挡了一次。”
阿力笑了笑,露出豁牙:“咱俩什么关系,你忘了?当年在孤儿院,你为了护我,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现在我护你一次,不是应该的吗?”
陈轩没说话,只是紧紧握住了阿力的手。
回到码头,陈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冰库找张大爷。老人正坐在冰库门口的石凳上,看着工人们卸货,嘴里哼着渔歌。
“张大爷,您得注意身体,别老往外跑。”陈轩走过去,扶他起来。
张大爷拍了拍他的手:“我没事,看着这冰库,我就高兴。对了,阿力呢?听说他为了救你,受伤了?”
“他没事,在会所休息呢。”陈轩笑了笑,“您放心。”
“那就好,那就好。”张大爷叹了口气,“这码头啊,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年轻人,才有希望。”
陈轩看着老人布满皱纹却充满希望的脸,又看了看远处繁忙的冰库,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决定。
几天后,陈轩在夜潮会所召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码头的渔民代表、冰库的管理人员、还有李队都来了。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有件事要宣布。”陈轩站在众人面前,手里拿着那个装着“星辰之核”芯片的U盘,“我父母当年研究‘星辰计划’,是为了让码头用上清洁能源。现在,我想把这个技术,交给码头,交给大家。”
众人一片哗然。
“陈先生,这……这太贵重了!”一个老渔民激动地说。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陈轩看着大家,“但我相信,只有把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码头才能真正安稳,才能真正发展。李队,我需要你的帮助,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星辰计划’的落地和安全。”
李队点点头:“没问题,我们会全力配合。”
张大爷也站了起来,虽然腿脚不便,但声音很洪亮:“轩子,我信你!这冰库是咱们码头人的根,这‘星辰计划’,就是咱们码头人的未来!”
阳光透过夜潮会所的玻璃窗,照在陈轩手里的U盘上,反射出细碎的光芒。他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暗阁”的余孽还在,新的困难也会出现,但他不再害怕。
因为他身后,是蒸蒸日上的码头,是团结一心的渔民,是用生命守护他的兄弟,是把他当亲人的老人。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的码头,冰库的烟囱正冒着白汽,像一条巨龙,在阳光下蜿蜒。陈轩的嘴角,露出了一个释然的微笑。
这码头,这生活,因为有了这些人和事,终于在历经风雨后,迎来了属于它的、充满希望的新生。而他陈轩,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守护的东西——不是什么地下帝国,而是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和土地上这些鲜活的、充满韧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