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标兵”的风波还没完全过去,林晓梦感觉自己像动物园里被围观的猴子,走到哪儿都能收获一堆含义不明的目光。休息室里,她习惯坐的那个角落,现在常常只有她一个人。以前还会凑过来聊几句家常的同事,现在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就聚在另一边低声说笑,把她无形地隔绝在外。
就连吃饭,她也只能端着餐盘,找个最不起眼的位置坐下,默默地、快速地吃完,然后逃离那个让她浑身不自在的食堂。
这种被孤立的感觉,比明着吵架更让人难受。像是被浸在冰冷的水里,无声无息,却寒意刺骨。
周四下午,客流稍缓。林晓梦站在安检机旁,眼神有些放空,脑子里还在回放着前几天那两次糟心的面试经历。现实的残酷,让她连逃离的力气都快被抽干了。
“晓梦,去库房帮我领两卷新的防爆毯标签过来。”王姐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打断了她纷乱的思绪。
“好。”林晓梦应了一声,转身就往库房走。这是例行公事,她没多想。
库房在站厅最尽头,光线有点暗,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橡胶和灰尘混合的味道。她找到管理库房的老刘,签了字,拿着两卷标签正准备离开,却看到王姐也跟了进来。
“刘师傅,我找点东西,您忙您的。”王姐对老刘打了个招呼,然后状似无意地走到林晓梦身边,在一个堆放着过期宣传资料的货架旁停了下来。
林晓梦有些疑惑地看着她。
王姐没看她,手指无意识地划过落满灰尘的纸箱,声音压得很低,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专门说给她听:“这地方,呆久了,什么鸟都能见到。”
林晓梦愣了一下,没接话。
王姐这才转过头,看着她,眼神复杂,少了平时的泼辣,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几天,不好受吧?”
这句话问得突然,林晓梦鼻子一酸,差点没忍住眼泪。她低下头,看着手里那两卷崭新的标签,轻轻“嗯”了一声。
“公司就那德性,逮着点能往脸上贴金的事,就可劲儿薅。”王姐嗤笑一声,带着看透一切的嘲讽,“什么标兵,什么典型,都是虚的,用完就扔。你还真往心里去?”
林晓梦抿着嘴,没说话。她知道是虚的,可被架在火上烤的滋味是实的。
“还有那些人,”王姐朝休息室方向努了努嘴,“你也别怪他们。在这地方混久了,都成精了。看你被上头‘看上’,心里能不泛酸?能不防着你?人性就这样。”
这话说得直白,甚至有些刻薄,却奇异地让林晓梦心里堵着的那口气,稍微顺畅了一点。至少,王姐没有用那些虚伪的客套话来敷衍她。
“王姐,我……”她想说自己根本没想被“看上”,也没想威胁谁,她只是想做好分内的事。
“我懂。”王姐打断她,叹了口气,“我刚来那会儿,也跟你差不多。觉得只要认真干,总能被人看见,总能有出路。也跟你一样,傻乎乎地往前冲,得罪了人还不自知。”
她靠在货架上,眼神有些飘远,像是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事。“后来摔了几次跟头,才慢慢明白,干活是一回事,做人又是另一回事。在这地方,光会干活不行,还得会‘混’。”
林晓梦安静地听着。这是王姐第一次跟她说这么多心里话。
“但是啊,”王姐话锋一转,目光重新聚焦在林晓梦脸上,带着一种过来人的认真,“‘混’归‘混’,心里的那杆秤不能丢。该认真的时候,还得认真。该坚持的,只要你觉得对,就别轻易松手。”
她伸手指了指林晓梦的心口:“就像你帮那个说不了话的乘客,这事儿,做得对!别管公司怎么利用,别管别人怎么说风凉话,你对得起他当时那个感激的眼神,对得起自己这儿,就行!”
林晓梦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她抬起头,看向王姐,眼圈不受控制地红了。
王姐看着她这副样子,语气软了下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关切:“姐跟你说这些,是让你长个心眼,别傻乎乎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以后机灵点,保护好自己,有些亏,没必要吃。但是——”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别丢了你这股子认真劲儿,别凉了这颗热心肠。这地方,这样的人,不多了。”
“保护好自己,但别丢了初心。”王姐最后总结道,像是给她的一句箴言。
说完,她像是完成了什么任务似的,轻松地拍了拍手上的灰,“行了,标签拿好,赶紧回去干活。一会儿班长该找了。”
她率先走出库房,背影依旧带着那股子利索劲儿。
林晓梦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那两卷标签,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心里却像是有一阵暖风吹过,冰封的河面咔嚓裂开了一道缝隙。
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她。原来,她的坚持和努力,王姐都看在眼里,并且,是理解的。
这份来自同事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理解和点拨,比那张轻飘飘的奖状,比任何空洞的表扬,都来得珍贵,来得有力量。
它让她知道,在这片看似冷漠的职场泥沼里,她并不是完全孤独的。
她深吸了一口库房浑浊的空气,却感觉比外面清新的风更让她舒畅。她整理了一下情绪,快步跟了上去。
回到安检岗位,王姐已经像没事人一样,在检查另一个通道的设备了。但当她看向林晓梦时,两人眼神交汇,有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动。
下午的工作依旧忙碌,乘客依旧形形色色。但林晓梦感觉自己的心态不一样了。她依然认真检查每一个包裹,依然耐心回答乘客的问题,但心里那份因为被孤立而产生的委屈和愤怒,淡了许多。
她知道前路依然艰难,公司的利用、同事的复杂、生活的压力都不会消失。但至少,此刻,她获得了一份难得的理解和支撑。
这份来自王姐的、带着烟火气的理解和提醒,像黑暗里递过来的一盏小灯,光线不算明亮,却足以让她看清脚下,让她有勇气,继续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带着警惕,也带着那份不肯熄灭的初心,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