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清晨,长浏地铁站尚未完全苏醒。晨光透过高处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晓梦站在三号通道的x光机后,感觉前夜的疲惫尚未完全消散。周末与张磊的火锅之约虽然愉快,却不足以抵消连日工作积累的倦怠。“请将随身物品放入安检机。”她的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像是一台需要润滑的机器。
早高峰的人流尚未到来,站厅里只有零星的乘客。晓梦得以稍作喘息,她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忙碌。就在这时,一位阿姨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位阿姨约莫五十多岁,穿着朴素的棉布衣裳,手中小心翼翼地提着一个盖着布的竹篮。她的步伐谨慎得近乎夸张,仿佛篮子里装着什么稀世珍宝。“阿姨,请将篮子放入安检机。”晓梦礼貌地提醒。
阿姨猛地停下脚步,像是被吓了一跳:“这个?这个不能过机器!”晓梦保持微笑:“所有物品都需要通过安检机检查,这是规定。”阿姨紧张地护住篮子:“这里面是鸡蛋!新鲜的土鸡蛋!过机器会有辐射,吃了要得病的!”
晓梦耐心解释:“阿姨您放心,x光机的辐射量非常小,不会影响食品质量。”“怎么不会!”阿姨激动起来,“我媳妇说了,辐射会改变分子结构!这些鸡蛋是我特意从老家带来的,要给我坐月子的女儿补身体的!”
后面开始有乘客排队,有人不耐烦地催促:“快点啊,赶时间呢!” “就是,几个鸡蛋有什么好查的?”晓梦感到左右为难。她想起培训时学到的知识,继续解释:“阿姨,x光检查不会让食品产生放射性,也不会影响营养价值。地铁安检机每年都经过严格检测,非常安全。”
但阿姨根本听不进去:“你们年轻人就知道讲科学!我活了这么大岁数,知道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这篮鸡蛋说什么都不能过机器!”局面陷入僵持。晓梦求助地看向王班长,却发现她正在另一个通道处理纠纷,无暇分身。
赵小雨从旁边通道凑过来,压低声音:“要不就算了?几个鸡蛋能有什么问题?” 晓梦摇摇头:“规定就是规定。而且万一里面真的藏了什么呢?”她尝试换个方式劝说:“阿姨,要不这样,您把篮子打开让我看一眼,确认都是鸡蛋就直接让您过去?”
阿姨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掀开篮子上盖着的布。里面果然整整齐齐地摆着两排土鸡蛋,个个饱满圆润,还沾着些许草屑。“看见了吧?都是好鸡蛋!”阿姨像是展示珍宝般,“我特意挑的最新鲜的,一个都没破。”
晓梦仔细检查,确认都是鸡蛋后,说:“那现在可以过一下机器了吗?就几秒钟。”谁知阿姨立刻变脸,重新盖好布:“说了不能过就是不能过!辐射会进去的!”
后面排队的人群开始骚动。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不耐烦地说:“能不能快点?我会议要迟到了!” 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拿出手机开始拍摄:“妈你看,地铁站有人不让检查鸡蛋!”晓梦感到头皮发麻。她想起上次被拍视频的经历,手心开始冒汗。但规定就是规定,她不能轻易让步。
就在这时,李哥闻声赶来。他看了一眼情况,露出惯常的笑容:“阿姨,这么新鲜的鸡蛋啊?是给女儿带的?”阿姨像是找到知音:“是啊!我女儿刚生完孩子,需要补身体。这些土鸡蛋最有营养了!”
李哥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那更要过一下机器了。您想啊,万一鸡蛋里面有什么细菌病毒,x光一照不就发现了?这可是为了您女儿的健康着想啊!”这个角度出乎所有人意料。阿姨明显愣住了,迟疑地说:“真的?能照出细菌?”
李哥面不改色:“当然能!现在的科技可先进了。不光能看有没有坏蛋,还能检测出农药残留、细菌污染什么的。”晓梦强忍着才没笑出声。这完全是信口开河,但看起来居然奏效了。阿姨显然被说动了,但还在犹豫:“可是辐射...”“微量!微量!”李哥摆手,“比您晒太阳接受的辐射还少呢。再说就几秒钟,完事了我帮您提篮子,保证一个都不破。”
最终,阿姨半信半疑地将篮子放入安检机。晓梦紧张地盯着屏幕,确认里面除了鸡蛋别无他物。“您看,一切正常!”李哥殷勤地帮阿姨提起篮子,“都是好蛋,一个坏的都没有。这下您可以放心给女儿吃了。”
阿姨千恩万谢地走了,临走前还非要塞给李哥两个鸡蛋:“谢谢你啊小伙子,你真是个好人!”风波平息后,晓梦忍不住问李哥:“你真能看见细菌和农药残留?” 李哥得意地笑了:“她信不就行了?这种老太太,你跟她讲科学没用,得用她的逻辑打败她。”
晓梦哭笑不得。虽然方法值得商榷,但确实解决了问题。她忽然对李哥多了一丝理解——在这种工作中,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特别的”处理方式。午休时,这件事自然成了食堂里的笑谈。
赵小雨模仿着阿姨的语气:“‘辐射会改变分子结构!’她当这是科幻片呢?” 一个同事接话:“要我说最绝的还是李哥,居然能扯出检测细菌来!” 李哥得意地扬着眉毛:“这叫因材施教!对付什么人用什么招。”
王姐却若有所思:“其实老太太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很多人对不了解的技术都有恐惧心理,咱们的工作不仅要执行规定,还要学会化解这种恐惧。”
这番话让晓梦陷入沉思。她想起那个担心隐私被侵犯的年轻男子,想起拒绝让保温瓶过安检的大妈,想起所有因为不理解而产生抵触的乘客...也许,他们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规定解释,而是能够理解他们担忧的沟通方式。
下午工作时,晓梦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一个母亲担心婴儿车过安检会影响孩子健康时,她没有简单重复规定,而是耐心解释辐射量的安全性,并主动提出可以手检。当一位老先生担心心脏起搏器会受到干扰时,她立即联系公安人员提供专业说明,并引导他从特殊通道通过。
这些细微的改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乘客们的配合度明显提高,抱怨和争执也少了许多。晓梦发现,当她真正站在乘客的角度思考时,很多问题都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下班前,王班长特意找到晓梦:“今天处理得不错。特别是那个带婴儿车的乘客,投诉信箱里收到了表扬信。”
晓梦惊讶地睁大眼睛:“表扬信?” 王班长点点头:“说你‘既坚持原则又有人情味’。很难得啊。”回出租屋的路上,晓梦的步伐格外轻快。她想起那个护鸡蛋如珍宝的阿姨,想起李哥机智的应对,想起王姐富有洞见的点评...所有这些都让她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手机响起,是张磊发来的消息:“听说今天你们那有鸡蛋保卫战?” 晓梦忍不住笑了:“保卫成功,一个都没破。” 张磊回复:“佩服!什么时候也教教我怎么说服乘客。”成长的道路上,有些课程来得突然却深刻。今天的“鸡蛋风波”让晓梦明白,职场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沟通智慧和应变能力。而真正的专业,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也能找到让人接受的方式。
夜深了,晓梦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学到的道理: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硬碰硬,而是找到那把合适的钥匙。理解比解释更有力量,沟通比对抗更有效果。这就是工作的艺术,也是成长的智慧。”是的,她依然是个安检员,依然要面对各种奇葩事件和难缠乘客。但她已经学会,用更加智慧的方式应对这些挑战,在规则与人情之间找到平衡点。
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而她会带着今天的收获,继续学习,继续成长。因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岗位上,每一天都是新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是的人生导师。而这,或许就是工作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