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清晨,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给城市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湿气。林晓梦撑着那把有点漏雨的旧伞,踩着湿滑的路面走进地铁站。连续几天的阴雨,让她的心情和这天气一样,黏腻而低沉。手头更紧了,上次被扣的二百块钱像块石头压在心上,让她连早餐都只敢买半个馒头。
员工通道的布告栏前,意外地围了几个人,低声议论着什么。林晓梦没太在意,通常那里贴的不是排班表就是扣款通知,没什么好事。她低着头,想默默穿过人群去更衣室。
“晓梦!快来看!”王姐的声音带着难得的兴奋,一把拉住了她的胳膊。林晓梦被拽到布告栏前,有些茫然地抬起头。下一刻,她的目光凝固了。
在那一排排冷冰冰的考核通报和规章制度旁边,多了一张崭新的、粉色的A4纸。顶端用加粗的字体打印着三个字:“表扬信”。
她的心猛地一跳,视线迅速下移。“致长浏市地铁站领导:”“我是一名聋哑人的家属。上周一上午,我弟弟在贵站乘坐地铁时,不慎将装有重要物品的背包遗失,内心万分焦急。由于沟通障碍,他无法向工作人员有效求助。幸得贵站安检员林晓梦同志及时发现……”
信里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提到了她如何使用纸笔耐心沟通,如何帮助找到背包并办理认领手续。
“……林晓梦同志用她的耐心、智慧和极大的善意,解决了我弟弟的燃眉之急,也让我们家属深受感动。她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贵站工作人员高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特此致信,以表谢意!”
落款是“乘客家属:赵建国”,后面还附上了日期。白纸黑字,清晰地印着她的名字——“林晓梦”。不是“某安检员”,不是含糊的“工作人员”,就是“林晓梦”。
她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像是被施了定身术。周围同事的议论声仿佛隔着一层水幕,变得模糊不清。她只能听见自己心脏“怦、怦、怦”剧烈跳动的声音,血液涌上脸颊,带来一阵阵发热的感觉。
这是她职业生涯里,第一封正式的、点名道姓的表扬信。“可以啊,晓梦!不声不响干了件大事!”王姐用力拍着她的肩膀,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笑。
“就是,现在像这么有耐心的年轻人不多了。”旁边另一个老同事也点头附和。就连平时不太说话的几个同事,也投来了善意的目光。
李哥也站在人群外围,抱着胳膊,斜眼瞅着那张表扬信,嘴角撇了撇,但这次,他没说出什么风凉话,只是哼了一声,转身走开了。
林晓梦没有在意这些。她的眼睛像是被磁石吸住了一样,牢牢地盯着那封信。她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几乎不敢触碰地,轻轻拂过打印纸上的那个名字。
“林—晓—梦”。这三个字,此刻仿佛带着温度,穿透指尖,一直暖到心里最深、最委屈的那个角落。
多日来的阴霾——被扣钱的憋屈、同事的排挤、与张磊冷战的孤单、深夜里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似乎都被这薄薄一张纸透出的光,驱散了大半。
原来,她的坚持,她的那些在别人看来“没必要”的认真和努力,真的有人看得见,真的有人放在心上。而且,是用这样一种郑重其事的方式,将它记录了下来,公之于众。
这不只是一封表扬信,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一份对她选择道路的无声肯定。班长走过来,脸上也带着难得的笑意:“小林,干得不错!站领导也看到了,早上还特意提了一句。继续保持!”
“谢谢班长。”林晓梦的声音有些哽咽,她赶紧低下头,生怕被人看见自己瞬间湿润的眼眶。
一整个上午,她都感觉脚步轻飘飘的。站在安检机旁,腰背挺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直。当有乘客不耐烦地抱怨时,她耐心解释的语气更加柔和;当需要开包检查时,她的动作更加规范,解释更加清晰。
那封表扬信像一块能量巨大的电池,持续不断地为她注入信心和力量。她甚至觉得,连那台冰冷的x光机发出的嗡嗡声,听起来都不那么讨厌了。
中午去食堂,打饭的阿姨似乎都比往常多给她舀了半勺菜。她端着餐盘,再次路过布告栏时,忍不住又停下脚步,假装整理鞋带,偷偷地、满足地再看一眼那抹醒目的粉色,和那个让她心跳加速的名字。
张磊也看到了那封信。吃饭时,他端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表情有些复杂。
“行啊你,都上表扬信了。”他语气说不上是高兴还是别的什么。
林晓梦只是“嗯”了一声,没多说什么。他们之间那道裂痕,似乎并没有因为这封表扬信而弥合。但此刻,林晓梦觉得,这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下午的工作依旧忙碌,但她处理起来却感觉顺畅了许多。那种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极大地抵消了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消耗。
下班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西边的天空透出些许晚霞,给湿漉漉的城市街道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林晓梦走出地铁站,深深吸了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
她没有立刻去公交站,而是绕到站外的一个小报刊亭,破天荒地买了一本她看了好几次都没舍得买的《城市轨道交通》杂志。十八块钱,放在以前她会心疼半天,但今天,她觉得值得。
她把杂志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一个珍贵的奖品。回到宿舍,她再次翻开那个写着“梦想”的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她工工整整地抄下了那封表扬信的全文。每一个字,都写得极其认真。
写完,她在末尾画了一个小小的、和那位聋哑乘客画的一模一样的笑脸。她知道,明天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生活也不会因为一封表扬信就变得一帆风顺。但这封白纸黑字的认可,就像黑夜航行中看到的一座灯塔,明确地告诉她:你前进的方向,没有错。这束光,足以照亮她接下来很长很长的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