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节竹的叶片,在又一个深秋悄然染上霜华,而后在凛冽的山风中簌簌落下,铺满地面,又被新的积雪覆盖。
大竹峰上的岁月,在看似不变的循环中,悄然流淌了十数个寒暑。当年的小团子田灵儿,已出落成十一二岁的明媚少女,一身红衣似火,修为在父母和诸位师兄的宠爱与指点下,也已踏足玉清境第三层,灵动活泼,成了大竹峰名符其实的开心果。
杜必书入门近二十年,虽在《太极玄清道》上的进境依旧缓慢,堪堪达到玉清境第四层,但在吕大信“因势利导”的指点下,竟另辟蹊径,对炼器之道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喜欢钻研一些与“运气”、“概率”相关的小玩意儿,虽十有八九失败,却也乐此不疲,为大竹峰平添了许多笑料与“意外”。
大师兄宋大仁修为愈发精深,已至玉清境第八层,沉稳持重,是田不易不可或缺的臂助。吴大义、郑大礼、何大智三人,也均在玉清境第六层上下稳步修行。整个大竹峰的实力,与数十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而吕大信,则已悄然站在了玉清境第九层的门槛之前。
他并未急于突破。这近二十年的时间,他绝大部分的心力,都投入到了对“练气期”极致的打磨和对“筑基期”框架的完善上。在混沌珠的辅助下,他不仅将自身法力锤炼得精纯无比,对经脉丹田的淬炼更是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地。他甚至隐隐感觉到,自己若能突破至“筑基期”(对应上清境),其根基之厚,法力之雄浑,恐怕将远超寻常上清境初期的修士。
他对新体系的推演也已初具雏形。“练气期”对应玉清境,分初、中、后期,他已臻至圆满。“筑基期”对应上清境,旨在筑就无上道基,为凝聚金丹做准备。至于“金丹期”对应太清境,以及其后的“元婴期”,则还多是理论上的构想。
这一日,秋意已深,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
吕大信静坐于竹林深处,并非修炼,而是将心神完全放空,与这片陪伴了他数十年的黑节竹海融为一体。修为日深,灵觉愈发敏锐,他近日总有一种莫名的心悸感,仿佛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他伸出手指,轻轻拂过一株老竹上深刻的节痕,那是他多年练功、试验所留。触手冰凉,带着岁月沉淀的坚硬。
忽然,他心念微动,抬头望向东南方向。那是青云山门之外,河阳城,以及更远处的草庙村所在的大致方位。
几乎在同一时间,他感到怀中一枚温润的玉佩微微一热。这是他与几位师兄联络用的简易法器,若非紧急或重要之事,不会动用。
神识探入,大师兄宋大仁沉稳中带着一丝凝重的声音传入脑海:“五师弟,速回守静堂,师父有要事相召。”
吕大信目光一凝。这个时候,师父突然相召……
他不再犹豫,身形一动,便如一道青烟,悄无声息地掠过竹林,向守静堂疾驰而去。速度之快,身形之飘逸,已远非寻常玉清境弟子可比。
片刻后,吕大信步入守静堂。堂内气氛肃穆,田不易端坐主位,面色沉静,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苏茹坐在一旁,眉头微蹙。宋大仁、吴大义、郑大礼、何大智皆已到场,连杜必书也收起了平日的嬉笑,站在末位。
“师父,师娘。”吕大信行礼后,站到宋大仁身侧。
田不易见人到齐,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刚接到掌门谕令,近日魔教余孽在河阳城附近活动频繁,似有异动。为防不测,各峰需加强戒备,加派弟子巡视。”
魔教异动!
众人心中皆是一凛。虽然近百年来正魔大战平息,但魔教蠢蠢欲动的消息时有耳闻。掌门亲自下令加强戒备,显然情况非同小可。
吕大信的心更是猛地一沉。
河阳城附近……草庙村!
看来是苍松道人联系魔教之人,说明了噬血珠之事,才使得魔教中人有异动。
时间点,终于要对上了吗?那场席卷青云、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惨剧,其序幕已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