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生!”
“到底是谁干的!”
一声怒吼,从老朱的喉咙里迸发出来,充满了无边的愤怒和杀意。
就在这时,一阵整齐而沉重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燕王万岁!”
“皇上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从街道的尽头传来。
三人猛地抬头望去。
只见一个身穿金色铠甲的中年男人,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战马上,正缓缓入城。
他的面容与朱棣有七八分相像,但更加冷峻,更加沧桑。
那双眼睛里,没有半分温度,只有睥睨天下的霸气和历经杀伐的冷酷。
他就是燕王朱棣。
不。
是未来的永乐大帝。
他身后的军队,盔甲上沾满了血迹,手中的兵器还在滴血,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浓烈的煞气。
沿途的百姓,全都跪伏在地,身体抖得和筛糠一样,口中却高喊着“万岁”。
那喊声里,听不出半点喜悦,只有深入骨髓的恐惧。
朱元璋的目光,死死锁在那个骑在马上的儿子身上。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栽倒在地。
朱标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父皇!”
“咱的江山……咱的应天……”
朱元璋指着那个得胜归来的朱棣,嘴唇哆嗦着,一句话都说不完整。
而站在一旁的年轻朱棣,则彻底呆住了。
他看着那个未来的自己,看着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踏过尸山血海,君临这座燃烧的城市。
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就是……他想要的吗?
这就是他成功的代价?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历时三年,攻入应天。”
时靖平静的叙述,在三人耳边响起。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宫中燃起大火。”
“城中建文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宁死不降,被悉数诛杀,甚至株连十族。”
“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时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朱元璋和朱标的心上。
方孝儒!
那是朱标为自己儿子朱允炆选定的老师,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
株连十族?
朱元璋的眼睛瞬间红了。
他这辈子杀人无数,可也做不出这种灭绝人性的事情!
他猛地扭头,一双喷火的眼睛瞪着身边的四儿子朱棣。
“你这个逆子!”
“你看看!你看看你干的好事!”
年轻的朱棣被他吼得一个哆嗦,脸色惨白,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能说什么?
说那不是他干的?
可那分明就是他啊!
就在这时,战场上的画面再次变化。
永乐帝翻身下马,对着身后一个将领吩咐了几句。
很快,那个将领就从后面领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那孩子眉清目秀,穿着一身锦衣,正是永乐帝最疼爱的孙子,朱瞻基。
“爷爷。”
朱瞻基怯生生地喊了一句,看到满地的尸体和鲜血,吓得小脸发白,一个劲儿地往将领身后躲。
永乐帝却一把将他拽了出来,指着那片修罗场,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说道。
“瞻基,看。”
“好好看着。”
“把这些都记在心里。”
朱瞻基吓得浑身发抖,眼泪“哇”地就流了出来。
“爷爷,我怕……”
“怕?”
永乐帝冷哼。
“生在帝王家,有什么好怕的!”
“你以后是要做皇帝的人!这些,就是你的江山必须经历的!”
“不经历这些,你怎么长大?”
他的话,冰冷而残酷。
他强行按着朱瞻基的肩膀,逼着他去看那些血腥的场面。
小小的朱瞻基,从一开始的嚎啕大哭,到后来的抽噎。
再到最后,他擦干了眼泪,眼神虽然依旧带着恐惧,却多了一丝麻木和坚韧。
他不再哭了。
他只是睁大眼睛,死死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永乐帝看到他这个样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情。
他揉了揉孙子的头。
“这才像咱朱家的种。”
这一幕,让远处的朱标心痛如绞。
“他还是个孩子啊!”
“四弟……他怎么能……怎么能这么对一个孩子!”
朱元璋却沉默了。
他看着那个冷酷的儿子,又看看那个被强行催熟的曾孙,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他虽然愤怒于朱棣的造反,但他不得不承认,朱棣教导子孙的这股狠劲,像他。
乱世之中,仁慈,是最没用的东西。
夜幕降临。
大火依旧没有熄灭。
永乐帝带着朱瞻基,登上了皇宫的一处屋顶。
他指着下方那片被火光映照的巍峨宫殿,对朱瞻基说。
“看,那就是咱们的家。”
可他的脸上,却没有半点胜利的喜悦,反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
一滴眼泪,从他那饱经风霜的眼角,悄然滑落。
“爷爷,你怎么哭了?”
朱瞻基不解地问。
永乐帝没有擦去眼泪,他望着远方的黑暗,用一种近乎梦呓的语调,轻轻说道。
“因为爷爷……是万古不义的贼啊。”
“爷爷把坏人都做完了。”
“以后,你和你的父王,就要做好人,做圣君,知道吗?”
他说完,让朱瞻基回去休息。
自己却独自一人,一步一步,走向了奉天殿。
空旷的大殿里,只挂着一幅巨大的画像。
画像上的人,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永乐帝走到画像前,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噗通”一声,重重跪了下去。
他对着画像,磕了三个响头。
每一个,都磕得极重,额头与冰冷的地砖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动。
“爹。”
他开口了,嗓音沙哑,充满了委屈和思念。
“儿子不孝。”
“儿子来看您了。”
“爹,儿子知道错了……可是儿子没有办法啊。”
“大哥走得早,允炆那孩子太软弱,他守不住您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啊!”
“那些文臣,一个个都想架空他,把咱们朱家的天下,变成他们读书人的天下!”
“儿子要是不争,这大明,就要亡了啊!”
他一边说,一边流泪,像个在外面受了天大委屈,回家找父亲哭诉的孩子。
“爹,儿子好想你。”
“您要是还在,该多好……”
他从怀里,颤抖着拿出三支香,点燃,恭恭敬敬地举过头顶,插在了画像前的一个小香炉里。
青烟袅袅升起,缭绕着他那张写满痛苦和孤独的脸。
这一刻,他不是那个杀伐果断的永乐大帝。
他只是一个思念父亲,却永远得不到原谅的儿子。
这番话,听得时靖身边的三个人,表情各异。
朱标的脸上满是复杂,有心疼,有无奈。
朱棣则紧紧攥着拳头,眼眶泛红,死死地盯着那个背影。
那是他,又不是他。那是他梦寐以求的自己,也是他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