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雨季尚未完全降临,但北吕宋的天空已被另一种更为浓密的阴云所笼罩——那是战争机器喷吐出的硝烟。马尼拉当局在美国顾问的敦促下,终于撕下了最后一丝伪装,蓄谋已久的三路大军,如同三把巨大的铁钳,悍然向着北吕宋自治区的核心区域合围而来!
**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向碧瑶的指挥部:**
“**西线急电!** 政府军第一步兵营,配属三辆m24“霞飞”轻型坦克,正在猛攻一号橡胶加工厂外围阵地!敌军炮火猛烈!”
“**中线发现敌军主力!** 至少两个营的兵力,沿着主干道向碧瑶方向快速推进!前锋已与我前沿警戒部队交火!”
“**东线报告!** 敌军一个加强连,正在向我东部山区几个关键垭口运动,意图封锁我退路!”
“**空中!发现直升机!** 三架,方向……方向直指碧瑶后山,疑似冲着我委员会总部或仓库区来的!”
指挥部内,无线电的嘈杂声、参谋人员的报告声、地图铅笔的划动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紧张得几乎要爆炸。王豹一拳砸在沙盘边缘,低吼道:“来了!狗日的还真看得起我们,三路齐攻,连铁鸟都出动了!”
李金唐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面色沉静如水,但眼中燃烧着冰冷的火焰。敌人的部署在他的预料之中,西路军攻经济命脉,中路军直捣黄龙,东路军断其后路,再加上“山鹰”的特种突袭,标准的立体围攻战术。
“命令!”李金唐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嘈杂,“按预定方案,各自为战,坚决阻击!”
**西线,一号橡胶加工厂。**
这里是北吕宋的经济动脉之一,也是政府军首要的破坏目标。守卫这里的是保安队的一个加强排,以及部分武装起来的工人自卫队。他们依托厂区外围匆忙加固的工事,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轰!”
m24坦克的75毫米主炮发出怒吼,将一段沙袋垒砌的机枪工事炸得粉碎。重机枪子弹如同泼水般扫射过来,压得守军抬不起头。政府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波浪式的冲锋。
守卫排长嘶哑着嗓子指挥着:“火箭筒!瞄准坦克履带!机枪,压制步兵!”
一名扛着“超级巴祖卡”的队员刚露出半个身子,就被密集的子弹击中,踉跄倒下。缺乏反装甲经验的守军,面对坦克的冲击,显得异常吃力。尽管他们凭借李金唐传授的陷阱,成功阻滞了一辆坦克(履带被预设的爆炸物炸伤),但另外两辆依旧如同钢铁巨兽,不断逼近。
战斗持续了不到两小时,外围防线多处被突破,守卫队员**伤亡过半**,残部被迫退入厂区,依托厂房和仓库进行巷战。橡胶厂上空浓烟滚滚,情势万分危急!
“司令!西线快顶不住了!请求支援!”通讯兵的声音带着哭腔。
李金唐猛地转身,抓起一顶钢盔扣在头上,抄起一支m2卡宾枪:“王豹,这里交给你指挥,顶住中路和东线!警卫连,跟我走!”
“司令!太危险了!”王豹急忙阻拦。
“橡胶厂不能丢!那里有我们好不容易搞来的设备,还有那么多工人!”李金唐眼神决绝,“放心,我知道怎么打!”
他亲自率领着总部仅有的警卫连(约八十人),以及临时抽调的一个迫击炮班,火速驰援西线。
当李金唐赶到橡胶厂时,看到的是一片惨烈的景象。厂区外围尸横遍野,政府军士兵已经突入了厂区,正在与守军逐屋争夺。那两辆“霞飞”坦克,如同移动的堡垒,用机枪和主炮不断摧毁着守军的抵抗点。
“迫击炮!瞄准敌军步兵密集区域,急促射!”
“警卫连,分成三个小组,从左、中、右三个方向,穿插进去!打近战,用手榴弹和冲锋枪!”
李金唐冷静地下达命令。他的到来,如同给濒临崩溃的守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警卫连的队员们如同出鞘的利刃,利用对厂区地形的熟悉,迅速渗透进去。他们不与坦克正面纠缠,专门猎杀跟随坦克的步兵。近距离内,冲锋枪和手榴弹发挥了巨大威力。
“砰!砰!砰!”
李金唐手中的卡宾枪精准地点射着,他亲自带领一个小组,从侧翼迂回,连续解决了两个政府军的机枪小组。
一名政府军军官正挥舞着手枪督促士兵进攻,被李金唐一枪撂倒。
缺乏了步兵保护的坦克,顿时变成了瞎子聋子,攻势为之一滞。守军见状,士气大振,发起了反击。
“弟兄们!司令来了!跟我冲啊!”浑身是血的守卫排长怒吼着,端起步枪跃出了掩体。
战斗进入了最残酷的近距离混战。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惨叫声在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回荡。李金唐如同战神般冲杀在第一线,他的精准射击和冷静指挥,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有效地遏制了敌军的攻势。
政府军西路军指挥官没料到对方援军来得如此之快,更没料到反击如此凶猛。眼看步兵损失惨重,坦克又难以在复杂的战区环境中有效发挥,加之担心遭到更猛烈的侧击,他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和那辆瘫痪的坦克,政府军西路军如同潮水般退出了橡胶厂区域。
硝烟尚未散尽的厂区内,守军和援军汇合,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然而,李金唐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他看着满地的伤亡,看着被炮火摧毁的部分厂房,心情无比沉重。
这仅仅是第一波进攻,西路军虽然暂时击退,但中路军和东路的压力依然巨大,而那神出鬼没的“山鹰”和直升机,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抢救伤员!抢修工事!补充弹药!”李金唐沙哑着嗓子下令,“敌人很快就会再来!”
**西线首战,以北吕宋自治武装的惨烈代价暂时击退敌军而告终。** 但这场胜利,更像是一次勉强的止血。大规模进攻的序幕才刚刚拉开,更严峻的考验,已然迫在眉睫。碧瑶的核心区域,已然能听到中路敌军越来越近的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