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紧握着那张墨迹未干、却重若千钧的《橡胶种植许可证》,李金唐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胸中涌动。政策的枷锁已被打破,束缚“星火”发展的最后一道无形壁垒轰然倒塌。现在,是时候将积蓄已久的力量,尽情释放到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了。
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星火、林村、陈村这三个最初的基点,而是投向了许可证上明确授权的、更广阔的两个乡镇区域。那里有更多的荒地,更多渴望改变命运的村民。
李金唐深知,单靠“星火”自身的力量,想要快速开垦上千亩土地并完成种植,无异于痴人说梦。他必须将更多的人力和资源卷入这股发展的洪流之中。而“北吕宋地方自卫队”这块合法招牌,此刻成了他最好的动员工具和组织核心。
他首先以“自卫队队长”兼“星火商行负责人”的身份,向两个乡镇下辖的所有村落发出了联合开发的倡议。倡议书内容直白而充满诱惑:
“乡亲们!政府已特许我们在本地合法种植橡胶!这是发财致富、改变世代贫困的黄金机会!‘星火商行’提供优质橡胶树苗、开垦工具、全程技术指导,并负责包销所有产出!我们只需要大家出力气,开垦自家村边的荒地!收获的橡胶,我们按 **‘商行占七成,出地出力的村民占三成’** 的比例分成!”
七三分成,商行占大头,但考虑到村民无需投入资金购买树苗、工具,也无需承担技术和销售风险,这三成纯利,对于以往只能土里刨食、看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已是天上掉馅饼般的好事!而且,橡胶树一旦长成,可以连续采割几十年,这就是一棵棵传家的“摇钱树”!
倡议一出,在两个乡镇引起了巨大轰动。怀疑、观望、激动、渴望……各种情绪交织。李金唐没有空等,他立刻组织起一支由原防卫队后勤组(核心十人)和部分精通农事的老人组成的“橡胶种植推广小队”,带着盖着红头大印的许可证副本、饱满的橡胶种子(来自野生母树和初步育苗成果)以及部分工具,深入各个村落,召开村民大会,现场答疑解惑,展示橡胶样品和之前合作村民获得的收益。
事实胜于雄辩。当其他村子的村民看到星火村等地村民因为参与之前的开荒和采集而分到的实实在在的钞票时,最后的疑虑也被打破了。渴望改变贫穷命运的强烈愿望,压过了一切保守和犹豫。
轰轰烈烈的全民开荒运动,在两个乡镇的荒山野岭间迅速展开。
李金唐坐镇中枢,进行统筹规划。他根据地形、土质和水源条件,划分出不同的开垦片区,避免无序开发。阿勇带领的后勤组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不仅是技术指导,更负责物资调配和进度监督。大量的铁锹、锄头、砍刀被分发下去,一车车精选的橡胶树苗从育苗基地运往各个开垦点。
广阔的荒地上,昔日寂静被震天的号子声和叮当的劳作声取代。成千上万的村民,男女老幼齐上阵,挥汗如雨,砍伐灌木,清理石块,挖掘树坑。场面蔚为壮观。李金唐时常穿梭于各个开垦现场,检查质量,解决纠纷,鼓舞士气。
与此同时,产业链的下一环也开始同步构建。李金唐深知,一旦产量上来,原始的、分散的采集和初步处理方式将无法满足需求,也难以保证品质。他决定在位于两个乡镇地理中心的、一个相对繁华的集市旁,建立一座**统一的“星火橡胶收购与加工站”**。
他投入资金,修建了几间坚固的仓库、一个带有简易遮雨棚的晾晒场,以及一个利用水力驱动(附近有一条小河)的橡胶压片和清洗作坊。这里将成为所有合作村民交售橡胶乳和初步凝固胶块的中心。在这里,橡胶将被统一进行质量检验、定级、称重,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清洗、压制成标准片状,便于储存和运输。
收购站的出现,不仅规范了收购流程,避免了之前可能存在的压价、欺诈等行为,更通过初步加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一致性,为将来直接与更高级的厂商对接打下了基础。
在强大的利益驱动和周密的组织下,开垦和种植进度一日千里。短短几个月时间,原本规划的**一千亩**橡胶种植面积,便已全部完成了土地开垦和树苗定植!放眼望去,两个乡镇的缓坡丘陵上,一排排整齐的橡胶幼苗在阳光下舒展着嫩绿的叶片,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财富。
一条从种苗提供、技术指导、规模化种植,到集中收购、初步加工,再到对外销售的完整橡胶产业链,已然初具雏形。“星火”势力的根基,随着这一千亩橡胶林的落地,深深地扎入了这片土地的肌理之中,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固。
【叮!宿主成功利用合法身份与利益共享模式,大规模动员本土力量,实现橡胶产业爆炸式扩张(面积增长500%)。】
【叮!成功构建“生产-收购-加工”初级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叮!势力经济基础与地方影响力得到空前加强,覆盖人口与区域大幅扩展。】
【叮!奖励文明点:+80!(因实现大规模产业扩张与产业链整合,奖励极其丰厚)】
【当前文明点:872!】
站在收购站的高处,眺望着远方那片连绵起伏的绿色希望之海,李金唐心潮澎湃。他知道,“星火”已经成功完成了从求生到发展的关键蜕变,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让这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更远的地方,甚至……去影响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时代洪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