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聚光灯下,林晓和苏婉清是炙手可热、行程排到几年后的顶流女星。她们穿梭于繁华都市的摄影棚、颁奖礼、发布会之间,享受着万众瞩目,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无处不在的窥探。狗仔的长焦镜头、粉丝的疯狂追逐、网络的放大审视……这一切构成了她们星光熠熠却也喧嚣窒息的日常。
然而,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只要能有几天的喘息之机,两人总会不约而同地、极其默契地推掉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和曝光,如同倦鸟归林般,悄然奔向同一个目的地——林家沟子。
在外界看来,林家沟子或许只是一个因为“美丽乡村”项目而小有名气、环境优美的网红打卡村。游客们来这里体验农家乐,品尝有机蔬菜,欣赏田园风光,发发朋友圈。但谁也不知道,在这片祥和宁静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何等铜墙铁壁般的安保系统和滴水不漏的保密文化。
这一切,自然源于林羽未雨绸缪的布局。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更不愿自己的隐居生活以及与他关系亲近的人受到任何打扰。因此,早在林氏文娱崭露头角之初,他就通过欧阳倩,以“保护集团重要投资项目及合作艺人隐私”为由,对林家沟子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升级改造。
村里的安保力量,明面上是普通的村民自卫队和几名物业保安,实则是由林氏集团安保部直接派驻的专业团队,成员多是退伍特种兵,装备精良,技术先进。他们以各种身份融入村庄:果园看守、水电工、民宿老板……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核心区域——尤其是林羽家及其周边。
整个村庄被一套无形的智能监控系统覆盖,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系统悄然运行,任何陌生面孔和车辆的异常行为都会触发警报。通往林羽家的几条小径,更是设置了隐蔽的权限识别点,未经系统录入的人员根本无法靠近。
更重要的是,林家沟子的村民们。他们或许不知道林羽的确切身份,但他们深知是“老林家那个有出息的孩子”带来的投资和改变,让村子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朴实而忠诚,对外来探听“林羽家”或者那两位“常来的漂亮姑娘”的人,保持着高度一致的警惕和守口如瓶。他们会用最憨厚的笑容应对所有试探,然后转身就把情况报告给“果园看守”老王。这种发自内心的拥护,构成了最坚固的人防堡垒。
因此,无论外面的狗仔如何绞尽脑汁,试图挖掘林晓和苏婉清的绯闻或隐私,只要她们一进入林家沟子的地界,就如同水滴汇入大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曾有不信邪的资深狗仔试图伪装成游客潜入,结果不是“意外”迷路就是设备“莫名其妙”失灵,最后总会被“热心”的村民“友好”地请出村子,一无所获。
于是,对于林晓和苏婉清而言,林家沟子就成了一个绝对安全、绝对放松的魔法结界。
当她们的车辆通过村口的自动识别系统,驶入那条熟悉的村路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她们会摘下墨镜和口罩,长长地舒一口气,脸上露出真正放松的笑容。
在这里,她们不是女明星。 林晓可以毫无形象地穿着宽松的旧衣服,趿拉着拖鞋,素面朝天地跟着林母去菜地里摘菜,或者蹲在河边看大叔钓鱼,大呼小叫。 苏婉清则可以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看书,帮姥姥梳理银发,或者只是对着远山发呆,享受难得的放空。
她们会和邻居大爷大妈用方言唠家常,会逗弄村里的小孩子,会跑去小卖部买五毛钱一根的老式冰棍。她们在这里的衣食住行,简单、朴素,却充满了烟火气的温暖。
林羽对待她们的态度,也一如既往的平淡自然。不会因为她们是巨星而格外热情,也不会刻意疏远。她们来了,就多加两副碗筷;她们闹腾,他就偶尔投去一个无奈的眼神;她们安静待着,他就自顾自做他的事情:雕刻、看书、打理院子。
有时,她们也会带来工作中的困惑向他请教,比如某个角色难以把握,或者某个剧本的选择。林羽通常不会直接给答案,而是会从更宏观的角度,或者用一些生活中的比喻,点到即止地引导她们自己思考。这种交谈,往往能让她们茅塞顿开。
她们之间的“同盟”关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似乎也变得更加自然和牢固。她们会分享工作中的趣事和烦恼,会一起帮林母准备晚饭,会在夜晚的星空下说着悄悄话。那种微妙的竞争关系似乎被暂时搁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共享秘密的理解和默契。
progress 在娱乐圈的光影流转中飞速前行,但在林家沟子这个小小的避风港里,它被无限拉长、放缓,变成了屋檐下滴落的雨滴、灶膛里跳跃的火苗、以及阳光下飘散的茶香。
对于林晓和苏婉清来说,每一次奔赴林家沟子,都是一次心灵的充电和疗愈。在这里,她们能找回最本真的自己,卸下所有光环和负担,然后积蓄力量,重新投入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星光战场。
而这一切的宁静与安全,都源于那个看似悠闲、实则掌控一切的男人,和他为这片土地织就的那张无形却坚不可摧的守护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