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第八十六日的清晨,新夏城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却飘着股淡淡的异味 —— 张婶正拿着扫帚,对着院旁的杂草堆皱眉,里面混着腐烂的粟米壳、破旧的草绳,雨一泡,竟引来了几只绿头苍蝇;学堂门口,陈秀才弯腰捡起地上的碎陶片,旁边的土沟里还积着污水,泡着孩子们丢弃的断木笔,散发着霉味。
“再这么乱堆下去,夏天要生虫,还容易传病!” 孙老药背着药箱路过,看见这场景忍不住叹气,“前几天有孩子闹肚子,就是摸了脏东西没洗手 —— 得找个地方把脏物集中收起来,运到城外处理!”
这话很快传到李猛耳中,他绕着城走了一圈,发现居民区、粮库、养殖场都有零星垃圾堆积:有的倒在墙角,有的埋进草堆,还有的甚至扔在城外灵田边,下雨时污水顺着土坡流,差点渗进灌溉渠。“是该建个垃圾坑了!” 李猛当即召集各族代表,指着西门外的一片洼地,“这里离城半里,是块洼地,远离灵田和清灵泉,不会污染水源;让石肤族砌圈青石坑壁,防脏水渗进地下,正好用来集中堆垃圾!”
各族一听要解决垃圾问题,都主动领活 —— 石肤族的石勇拍着胸脯:“坑壁俺们来砌!用小块青石拼,留着排水缝,脏水能顺着缝流进洼地底层,不会积在坑里发臭!” 人族的阿明立马喊来工匠:“俺们做两辆木车,车斗用灵草绳编底,能装垃圾还漏不了土,方便往城外运!”
狐人族的狐烈则带着族里汉子,扛着竹筐往城里各处走:“先把现有的垃圾清了!居民区设三个临时收集点,用大陶缸当容器,大伙先把脏物倒缸里,俺们早晚各运一趟!” 青羽族的青翎也说:“俺们去垃圾坑周围种驱虫灵草,再插些艾草,能挡苍蝇蚊子,不让异味飘回城里!”
当天上午,建设就同步动工了 —— 西门外的洼地上,石肤族的汉子们先挖了个一丈见方、三尺深的坑,接着用凿好的平整青石,沿着坑壁砌了半人高的围挡,石缝里抹上混着灵草灰的黏土,既牢固又防渗漏:“这样就算堆满垃圾,脏水也渗不进地里,不会污染周围的草坡!”
人族工匠那边,两辆木车也很快造好 —— 车斗宽大,能装两筐垃圾,车轴用涂了灵草油的硬木做,推起来 “轱辘” 响却不费劲;阿明还在车斗旁装了个小挂钩,能挂着扫帚,运完垃圾顺便清扫车斗。
与此同时,狐人族的清理队已在城里忙活起来 —— 他们在居民区中心、学堂旁、养殖场门口各放了一口大陶缸,缸口贴着树皮标签,写着 “垃圾入缸”;遇到倒垃圾的居民,狐烈还笑着提醒:“碎陶片、烂草绳都往里倒,剩饭剩菜也能倒,俺们运到城外坑子里,过些日子就能沤成肥,以后还能给灵田当肥料!”
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 —— 阿牛拎着小竹篮,帮着捡学堂周围的断木笔和碎纸;丫丫则跟在狐人族身后,把散落在路边的草绳头捡到陶缸里:“张奶奶说,垃圾不乱扔,苍蝇就不来了,俺们要帮着守着新城干净!”
傍晚时分,第一车垃圾被运往城外垃圾坑 —— 狐人族的汉子们推着木车,车斗里装满了从陶缸里清出来的脏物;到了坑边,他们把垃圾倒进去,青羽族早已在坑周围种上了驱虫灵草,淡绿的草叶随风晃,真的没引来多少蚊虫。“以后每天清两次,保证城里见不着乱堆的垃圾!” 狐烈擦着汗,推着空车往回走,身后的垃圾坑旁,石肤族还在坑边搭了个小棚,供日后清理时歇脚。
接下来的几天,新夏城的变化肉眼可见 —— 居民区的墙角没了垃圾,杂草堆里的腐坏物被清走,空气里的异味渐渐散了;学堂门口的土沟被挖通,污水顺着沟流到城外排水渠,再也不积水;张婶家院旁的苍蝇不见了,她还特意在临时收集点旁摆了碗清水,给清理垃圾的狐人族解渴。
孙老药再次巡城时,笑着对李猛说:“这垃圾坑建得好!城里干净了,孩子闹肚子的少了,连药铺的消炎草药都用得少了!以后再教大伙饭前洗手、不乱扔脏物,新城的日子就更舒心了!”
夜色中的新夏城,比往常更清爽 —— 居民区的陶缸旁干干净净,没有散落的垃圾;城外垃圾坑旁的灵草泛着微光,守护着城邦的洁净;巡逻的斥候路过坑边,还会顺便检查一圈,确保没有垃圾被风吹到灵田方向。
所有人都知道,这小小的垃圾坑,不只是处理脏物的地方,更是新夏城 “精细化护家园” 的开始 —— 从解决吃穿住,到关注干净卫生,每一个细节的完善,都让这座城更像 “家”。而各族协作建坑、清垃圾、护洁净的过程,也让 “共建共享” 的信念更深地扎在每个人心里,为日后向人皇城进阶,筑牢了最基础的卫生防线,让新城的安稳日子,多了份清爽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