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灵植区飘着露水香,老周正带着人给刚冒芽的谷种浇水,蓄养区的野鸡已经开始 “咯咯” 叫,老铁头的锻造炉也升起了第一缕烟 —— 扩大圣地空间后,据点每天都忙得热火朝天,可李猛却发现了新问题:灵植区偶尔有人误踩刚出的芽,蓄养区的食槽有时忘了添料,锻造区的柴火堆得乱七八糟,甚至有青年值哨时偷偷溜回来歇着。
“得订点规矩了。” 李猛把老周、张叔、马大壮、老铁头叫到晒谷场,手里攥着块空白树皮,“现在人多了,活也杂了,没规矩容易乱 —— 灵植区的苗踩了可惜,蓄养区的鸡饿了不下蛋,哨点没人守更危险,咱得一起定几条规矩,大伙都得守。”
这话刚说完,张叔就点头:“俺赞成!以前在黑松坡人少,咋都行,现在三十多口人,没规矩真不行。比如狩猎回来的猎物,得统一分,不能谁先抢着就多拿,老弱妇孺得先顾着。”
老周也凑过来,指着灵植区的方向:“灵植区得定个‘管护规矩’—— 谁负责播种、谁负责浇水、谁负责收成都得明确,还得划个‘禁踩区’,用小石子围起来,踩了的得帮着补种,这样苗才长得好。”
“锻造区也得有规矩!” 老铁头放下手里的铁锤,“柴火得码整齐,离炉子远点儿,免得着火;打完铁得把炉子熄干净,不能留火星;铜料、工具都得归置好,丢了可惜,也耽误活。”
马大壮挠了挠头,想起值哨的事:“哨点轮值也得定死 —— 谁值哪个时辰,迟到了咋办,偷懒了咋罚,都得说清楚。上次有个青年溜回来歇着,幸好俺替了会儿,不然真出事了。”
李猛把这些话都记在树皮上,又喊来妇人们和青年代表,让大伙一起补充。阿禾想了想:“灶房也得有规矩,水缸得天天满,菜板用完得擦干净,剩饭剩菜不能乱倒,免得招老鼠;还有孩子们,不能往灵植区跑,也不能去锻造炉边玩,太危险。”
青年们则提了 “互助规矩”:“谁家要是生病或者受伤,大伙得轮流帮忙 —— 比如老药头要是忙不过来,青年们得帮着采草药;谁家盖屋或者收粮,有空的都得搭把手,不能看着别人忙自己闲。”
连小宝都举着小手喊:“规矩里得加一条,不能欺负蓄养区的野鸡和兔子!俺上次看见有小孩揪野鸡的毛,野鸡都吓得不怎么下蛋了!” 大伙都笑了,李猛赶紧在树皮上添上:“爱护蓄养区牲口,不许打骂、揪毛,违者得帮着喂三天食。”
没一会儿,树皮上就记满了规矩,李猛把它们归成五类,念给大伙听:
第一类 “生产规矩”:灵植区按人分工,划禁踩区,误踩补种;蓄养区早晚各添一次食,专人清理粪便;锻造区柴火远离炉子,工具归位,熄火查三遍;狩猎回来的猎物,先留老弱妇孺的份,剩下的按出力多少分。
第二类 “防御规矩”:哨点轮值按时到,迟到一次替下个人值一班,偷懒一次罚去灵植区浇三天水;发现妖兽、妖族要第一时间吹哨,不许私自带陌生人进据点。
第三类 “生活规矩”:灶房水缸常满,厨具干净,剩饭集中处理;新石屋周围的警戒藤不许乱碰,孩子不许靠近锻造炉、灵植禁踩区;个人衣裳、工具自己收拾,不乱丢乱放。
第四类 “互助规矩”:老弱病残优先分粮、分肉;谁家有难处,大伙轮流帮忙,不帮的得说明理由,真有急事大伙体谅,故意不帮的得帮着做一天公共活(比如扫广场、修栅栏)。
第五类 “奖惩规矩”:守规矩、干得好的,月底多给半袋谷子或者一块兽皮;犯了规矩的,轻的补干活,重的(比如故意破坏灵植、值哨偷懒导致危险)得在广场上检讨,还得停一次分肉。
念完后,李猛问大伙:“这些规矩大伙都认不?有觉得不合适的,现在就能改。” 广场上静了片刻,老药头先开口:“俺觉得好,尤其是互助规矩,老人们以后不用愁没人帮了。” 青年们也说:“轮值规矩定死了,谁也不用惦记偷懒,公平!”
李猛把记满规矩的树皮挂在广场最显眼的木杆上,用红布条系着,让每个人都能看见。“从明天起,这些规矩就生效了。” 他望着大伙,语气认真,“规矩不是为了管着大伙,是为了让咱据点更安稳 —— 灵植区的苗能好好长,蓄养区的鸡能多下蛋,哨点能守住,大伙能吃得公平、住得舒心,这才是咱订规矩的目的。”
第二天一早,规矩就显了效 —— 灵植区的边缘真的用小石子围了起来,负责浇水的青年早早到了,没再有人误踩;蓄养区的食槽添得满满的,马大壮还特意在旁边立了块小木板,记着谁添了料;哨点的青年准时换班,手里还拿着块小树皮,记着自己的值哨时间。
傍晚分猎物时,张叔带着猎人扛回了两只野猪,按规矩先给老弱妇孺分了瘦肉,剩下的按狩猎时的出力多少分,没人争也没人抢。小宝还特意去蓄养区看了看,没再有人揪野鸡的毛,野鸡又开始在食槽边悠闲地啄食了。
李猛站在广场上,看着挂在木杆上的规矩树皮,又看了看忙碌却有序的大伙,心里踏实极了 —— 有了规矩,据点就像多了根 “定海神针”,不管人再多、活再杂,都能井井有条。他知道,这些规矩不是束缚,是让 “家” 更安稳的保障,只要大伙都守着,据点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像个真正的家。
夜风里,规矩树皮在灯影下轻轻晃,灶房的炊烟飘得很稳,蓄养区的野鸡偶尔传来几声叫,锻造炉的火星已经熄了,一切都井然有序。李猛想起刚建据点时的慌乱,再看现在的安稳,更明白:好的家,不光要有房子、有粮食,更要有大伙都认、都守的规矩,这样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