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咳嗽声
夜深了,整座城市都沉浸在睡梦中,只有李来家还亮着一盏昏暗的床头灯。他靠在儿童床边的椅子上,眼皮沉重得几乎要粘在一起,但每次刚要睡着,就会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惊醒。
“咳咳咳...咳咳...”小来在床上蜷缩成一小团,每一声咳嗽都让他的小身子剧烈颤抖,脸蛋因缺氧而涨得通红。
李来立刻清醒过来,连忙扶起儿子,轻拍他的后背:“慢慢呼吸,宝贝,慢慢来...”
这已经是小来感冒的第七个夜晚,白天的症状似乎有所减轻,可一到晚上,咳嗽就变本加厉。李来感觉自己快要被这种无助感压垮了。
小来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虚弱地靠在爸爸怀里,声音嘶哑:“爸爸,我喉咙好痛...”
“喝点蜂蜜水,好不好?”李来拿过床头柜上的杯子,小心地喂儿子喝了几口。
温甜的蜂蜜水暂时舒缓了喉咙的刺痛,小来重新躺下,很快就因疲惫而睡着了。李来却毫无睡意,他注视着儿子即使在睡梦中仍不时皱起的小眉头,心里涌起一阵无力感。
这一周来,他试过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从医院开的止咳药水,到陈玲从同事那里打听来的偏方;从加湿器到蒸汽浴;从抬高枕头到背部按摩...每一种方法都只能暂时缓解,无法根治这顽固的夜咳。
凌晨三点,咳嗽再次发作。这次比之前更加剧烈,小来甚至咳得呕吐起来。李来手忙脚乱地清理着床单,看着儿子痛苦的小脸,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们再去医院看看。”他对闻声赶来的陈玲说。
陈玲摸了摸小来的额头,担忧地点头:“明天一早就去。”
第二天清晨,一家三口再次来到了儿童医院。候诊室里坐满了带着病孩的家长,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样的焦虑和疲惫。
“李小来——”护士终于叫到了他们的号码。
诊室里,医生仔细检查了小来的喉咙和胸部,又询问了这几天的用药情况。
“肺部听起来还好,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医生放下听诊器,“夜咳严重是因为平躺时鼻涕倒流刺激咽喉。我给你们换一种止咳化痰的药,同时建议做做雾化治疗。”
“医生,为什么他的咳嗽一直不好?已经一个星期了。”李来忍不住问。
“病毒感染后的咳嗽确实会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晚上。”医生耐心解释,“孩子的呼吸道比较敏感,恢复需要过程。除了按时用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当垫高枕头,睡前喝点温蜂蜜水都有帮助。”
带着新开的药和一丝希望,他们回家了。
接下来的两天,李来严格按照医嘱给小来做雾化、喂药。起初,情况似乎有所好转,小来夜咳的次数减少了。可就在李来以为终于找到解决方法时,第四天晚上,咳嗽又回到了原来的程度。
“咳咳...爸爸...我睡不着...”午夜十二点,小来带着哭腔说。
李来把儿子搂在怀里,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他注意到小来的黑眼圈越来越明显,这持续不断的夜咳正在消耗孩子的精力。
“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也许分散注意力就不咳了。”
他拿起一本绘本,开始讲述小王子的故事。令人惊讶的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小来的咳嗽真的减轻了。可故事一结束,咳嗽又卷土重来。
“还要听故事...”小来恳求道。
那一夜,李来几乎讲完了小来所有的绘本。天亮时,他的嗓子已经沙哑,但小来总算断断续续地睡了几小时。
第二天,李来请了假,专心思索对策。他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咨询了做医生的朋友,甚至还给老家的母亲打了电话求助。
“来来,记得你小时候也是咳嗽不停,后来我发现是你对枕头里的荞麦壳过敏。”母亲在电话里说,“你给小来换换枕头试试?”
这个建议启发了李来。他开始仔细排查可能导致小来持续咳嗽的原因:是不是卧室里有过敏源?是不是被子太厚?是不是睡前吃的什么东西刺激了喉咙?
他更换了床单被套,清洗了空调滤网,甚至移走了窗台上的绿植。每一个可能的因素都不放过。
与此同时,陈玲也从同事那里得到了新的建议:“试试冰糖炖雪梨吧,我儿子咳嗽喝这个很管用。”
那天晚上,李来在厨房忙活了半天,端出一碗温热的冰糖炖雪梨。小来乖巧地喝完了,然后忐忑不安地躺下睡觉。
令人惊喜的是,这一夜的咳嗽明显减轻了。小来只醒了三次,而且每次咳嗽的时间都很短。
“看来冰糖炖雪梨有效果!”第二天早晨,李来兴奋地对陈玲说。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天晚上,咳嗽又恢复了原样。李来这才意识到,前一晚的好转可能只是巧合。
这种希望与失望的交替几乎要把他逼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配做一个好父亲。
“我已经试了所有方法,为什么还是不行?”深夜,当小来又一次被咳嗽惊醒时,李来几乎要哭出来。
小来似乎感受到了爸爸的绝望,用小手轻轻抚摸李来的脸:“爸爸,不要难过,我不咳了...”
孩子的懂事让李来更加自责。他紧紧抱住儿子:“对不起,爸爸还没找到让你不咳的方法。”
“没关系,爸爸陪着我就不难受了。”
那一刻,李来忽然明白,也许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根治”的方法,却忽略了陪伴本身也是一种治疗。
随后的几个夜晚,李来不再执着于寻找“神奇疗法”,而是专注于如何让小来在咳嗽时更舒服一些。他学会了辨认咳嗽的前兆,能在小来刚要咳时就把他扶起来;他掌握了拍背的最佳力度和位置;他发现轻轻哼歌能帮助小来在咳嗽后更快入睡。
一天深夜,当小来又一次咳醒时,李来没有急着去拿药,而是把儿子抱到窗前。
“你看,今晚的月亮多圆啊。”
小来靠在爸爸怀里,望着窗外的明月,渐渐平静下来。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咳嗽很快就停止了。
“爸爸,月亮好像在对我笑。”小来轻声说。
“因为它知道你是勇敢的孩子。”
从那以后,李来开始在每晚睡前带小来看看夜空,讲一些轻松愉快的故事。他不再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止咳”上,而是努力为儿子创造一个放松的睡前环境。
慢慢地,变化真的发生了。小来的夜咳开始减轻,从每晚醒七八次减少到三四次,然后是一两次。虽然咳嗽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再影响他的睡眠了。
两周后的一个晚上,小来居然一觉睡到了天亮。当李来在清晨的阳光中醒来,发现自己整夜都没被咳嗽声惊醒时,他几乎不敢相信。
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小来床边,看着儿子平静的睡颜,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温度正常。小来的呼吸均匀而平稳,那种熟悉的咳嗽声终于消失了。
“他整晚都没咳。”李来对刚醒来的陈玲说,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陈玲立刻清醒过来,凑过来查看:“真的!终于好了!”
那一刻,李来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小来醒来后,李来迫不及待地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宝贝,你昨晚一整夜都没咳嗽!”
小来眨眨眼睛,似乎也在感受自己的身体:“真的耶,我的喉咙不痛了!”
早餐时,小来胃口大好,吃了整整一碗粥和一个鸡蛋。看着儿子恢复活力,李来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当晚,李来仍然保持警惕,准备随时起床照顾小来。但那一夜,小来只轻微咳嗽了两声,翻个身就又睡着了。
感冒终于过去了。
第二天,李来带着小来去公园散步。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小来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笑声清脆悦耳。李来坐在长椅上,看着儿子欢快的身影,回想起这两周来的煎熬,恍如隔世。
“爸爸,来追我呀!”小来回头喊道,脸蛋红扑扑的。
李来起身加入游戏,感受着秋风拂面的凉爽。他意识到,这场与咳嗽的拉锯战,不仅考验着他的耐心,也教会了他重要的一课:有些事情无法强行解决,只能陪伴和等待。
那天晚上,睡前小来突然问:“爸爸,我咳嗽的时候,你是不是很担心?”
李来点点头:“是啊,爸爸很想帮你,但又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你舒服一点。”
“但爸爸一直陪着我啊。”小来认真地说,“每次我咳醒,爸爸都在旁边。这让我觉得很安全。”
儿子的话让李来豁然开朗。他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法”,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恰恰是“陪伴”。在孩子最不舒服的时候,父母的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安慰。
“谢谢你,宝贝。”李来亲了亲儿子的额头,“你教会了爸爸很重要的一件事。”
“什么事?”
“有时候,爱不是一定要解决问题,而是陪伴对方度过难关。”
小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依偎在爸爸怀里:“那今晚还能看月亮吗?”
“当然可以。”
父子俩一起望向窗外的夜空,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房间里。李来知道,未来可能还会有很多这样的挑战,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明白,作为父母,他们不可能是万能的问题解决者,但可以成为孩子最可靠的精神支柱。
深夜咳嗽声终于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均匀的呼吸声和宁静的夜色。在这一刻,李来感受到了为人父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幸福。陪伴孩子度过病痛,见证他恢复健康,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种馈赠。
窗外,一轮新月静静悬挂,温柔地守护着沉睡的城市。李来轻轻关上台灯,在儿子均匀的呼吸声中,终于也进入了久违的安稳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