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镀铬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让瓦窑堡兵工厂上下充满了技术革新的亢奋。那层闪亮的铬层,不仅提升了枪管的寿命,更仿佛给所有人的思路都镀上了一层敢于想象、敢于突破的光泽。林烽走在厂区里,看着工人们因为这项突破而挺得更直的腰板和发亮的眼神,心里那个酝酿已久的念头再也按捺不住了。
这天,他召集了研发小组和步枪车间的核心骨干,再次聚到了已经兼具多种功能的研究车间。墙上挂着“81式”步枪的分解图,旁边是新绘制的三八式步枪结构草图,工作台上还放着那根经过土法镀铬、内壁闪着银光的试验枪管,像是个无声的宣言。
“同志们!”林烽开门见山,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咱们的‘81式’步枪,经过前线检验,威力和可靠性没得说,是条好汉!咱们的镀铬工艺,也初步成功了,给这条好汉穿了件结实的内甲!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咱们能不能造出一条更完美的好汉?一条既继承了‘81式’威力大、近战猛的优点,又能吸收鬼子‘三八大盖’打得准、打得远长处的‘超级好汉’?”
他这话一出,下面顿时议论开了。
步枪车间主任老张第一个表态,语气带着自豪也有一丝护犊之情:“厂长,咱们的‘81式’现在用着挺好,前线反馈也不错,除了之前枪托那点小毛病,都解决了。这又要改?是不是……有点折腾?”
技术科的陈工则推了推眼镜,理性分析:“厂长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取长补短,是武器发展的正道。但融合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大量的计算、试验和验证,难度不小。”
年轻气盛的赵永强却听得两眼放光,立刻响应:“厂长,我支持!咱们既然能搞定镀铬,就一定能造出更好的枪!鬼子的枪精度是好,咱们为啥不能学过来?”
机修车间的牛大力嗓门最大:“俺觉得行!造个更好的!到时候让前线战士拿着,一枪一个准,还不费劲儿,多痛快!”他这话糙理不糙,引得几个人笑了起来。
林烽看着大家不同的反应,笑了:“老张怕折腾,陈工担心难度,永强和大力有干劲,这都很正常!咱们今天就是开个诸葛亮会,都说说,如果要造一支融合两家之长的改进型步枪,咱们该从哪里下手?目标是什么?”
他走到墙边,指着两张图纸:“咱们先明确目标!这支新枪,暂时就叫‘81式-2型’!它的核心目标有三个:第一,精度要向三八式看齐,甚至超过它! 第二,要保持甚至优化‘81式’的轻便和机动性! 第三,必须坚持使用咱们的7.92毫米子弹,保证足够的停止作用! 一句话,我们要的是‘准头像鬼子,威力像老子,身子像猴子’!”
“哈哈哈!”林烽这个形象的比喻让会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身子像猴子?厂长,你这比方打得……”老张也忍不住笑了,心里的抵触消了一半。
“目标明确了,咱们就来商量具体怎么干!”林烽趁热打铁,“首先,怎么提升精度?除了咱们已经掌握的镀铬工艺,能提升枪管寿命和一致性,还有哪些因素?”
陈工立刻接口:“影响精度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枪管。三八式枪管长,这是它精度高的物理基础。但我们不能单纯加长,那会牺牲机动性。我建议,我们在保持足够膛线长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缩短枪管总长,同时通过优化膛线加工工艺、提高内壁光洁度和直线度来弥补。”
“缩短?”老张有点心疼,“那初速会不会掉?射程会不会近?”
林烽摆摆手:“老张,这是个平衡问题。我们算笔账:咱们的‘81式’全长大概1.2米,三八式接近1.28米。我们如果把新枪管缩短到1.1米左右,初速可能会有一点下降,但凭借7.92毫米弹丸的重量优势,有效射程依然足够,更重要的是,枪身更紧凑,更适合咱们战士的运动作战、堑壕作战和丛林作战!这个机动性优势,在实战中可能比多出去的那几十米射程更重要!”
赵永强插嘴道:“而且枪短了,重量也能轻一点,战士携带更省力!”
“对!”林烽赞许地点头,“这就是第二个目标,轻便化!除了缩短枪管,我们在枪托、护木等木质部件的设计和选材上,也可以再下下功夫,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减重。”
牛大力一拍大腿:“这个俺在行!找韧性好又轻的木料,俺去跟老马(木工组马师傅)琢磨!”
“好!”林烽记下一笔,然后指向弹仓位置,“第三个改进点,这里!咱们现在的‘81式’弹仓容量是5发。前线有时反映持续火力有点弱。三八式也是5发。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在不显着增加全枪尺寸和重量的前提下,把弹仓容量提升到10发?”
“10发?”老张吸了口凉气,“这可不容易!弹仓大了,供弹弹簧、托弹板都得重新设计,位置也更紧凑,容易出故障。”
陈工沉吟道:“难度是有,但并非不可能。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其他枪械的弹仓结构,优化内部空间布局。如果能成功,火力持续性将大大增强。”
接下来,会议变成了热火朝天的技术讨论。大家围绕缩短枪管的具体尺寸、镀铬工艺如何与新车枪管结合、新弹仓的结构设计、如何保证供弹可靠性、枪托形状如何更贴合肩部以减少后坐力影响精度等等细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时而面红耳赤,时而抚掌大笑,一个个点子碰撞出火花。
林烽如同一个高明的指挥,引导着讨论的方向,综合各方意见,做出关键决策。他的主角光环体现在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平衡各种矛盾的需求。
“好了,同志们!”讨论暂告一段落,林烽总结道,“思路越来越清晰了!现在,我正式宣布,‘81式-2改进型步枪’研发项目,启动!”
他环视众人,开始点将:
“老张!你负责总体协调和现有生产线保障,确保‘81式-1型’的正常生产不受影响!”
“陈工!你负责带领技术组,完成所有图纸绘制和理论计算,重点是弹仓结构和全枪重心调整!”
“大力!你负责机加工部分,新枪的 prototype(原型)零件加工,由你亲自盯着!”
“永强!你年轻,脑子活,带着几个夜校的优秀学员,跟着陈工和大力,全程参与,负责数据记录、试验辅助,多学多问!”
“另外,立刻联系木工组马师傅,开始试制新枪托和护木的样品!”
“我负责总体跟进和资源调配!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所有人都感到了肩上的担子和心中的激情。
“厂长,你就瞧好吧!”牛大力把胸脯拍得咚咚响,“俺一定给你车出最漂亮的零件!”
赵永强更是激动地立正:“保证完成任务!我们一定尽快把新枪搞出来!”
老张看着这阵势,也彻底抛开了顾虑,摩拳擦掌道:“行!厂长,既然要干,咱就干个最好的出来!让前线战士都用上咱们的‘超级好汉’!”
林烽看着这群充满干劲和智慧的伙伴,信心满怀。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那根镀铬枪管,又看了看墙上的图纸,目光坚定:“同志们,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造出一支让鬼子都眼红的好枪!一支属于我们中国军人自己的、融合了敌人优点、更胜敌人一筹的利器!这条路肯定有困难,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现在,我宣布,‘81式-2’研发攻坚战,正式开始!”
“干!”众人异口同声,洪亮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瓦窑堡兵工厂的又一项传奇,就在这混合着机油、木屑和雄心壮志的气息中,拉开了序幕。所有人都相信,在林厂的带领下,这支凝聚了众人智慧与汗水的“超级好汉”,必将不久之后,闪耀在抗战的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