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底至1885年初期间,英属缅甸各地,尤其是下缅甸和西部山区,原本零星的反抗突然升级,变得频繁且组织性更强。使得殖民地当局压力瞬间加大。
……
1884年11月一个闷热的清晨。在毛淡棉以北约50公里的一处丛林密布的铁轨弯道。
一队英印士兵护送着一列满载纺织品和军用罐头的货车,缓慢行驶在单线铁轨上。带队的是英军少尉阿瑟·柯林斯,他坐在闷热的车厢里,擦着汗,抱怨着这该死的天气和无聊的任务。
突然!
轰隆!!!!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铁轨在前方弯道处被炸断了,碎石和枕木满天飞!火车头带着刺耳的摩擦声冲出轨道,侧翻在地,后面的车厢通通被挤压撞在一起!
“敌袭!准备战斗!”柯林斯少尉狼狈地从车窗爬出,声嘶力竭地喊道。
砰砰砰!砰砰砰!
密集的子弹瞬间从铁路两侧的丛林深处射来!毫无准备的英印士兵瞬间被扫倒了好几个。
“隐蔽!找掩护!”柯林斯躲在一个车轮后,惊恐地发现对方的火力远超他的想象。
丛林里,波克耶冷静地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大夏教官李明点了点头。“这枪真不错啊!感谢大夏朋友的帮助。”他用生硬的汉语说道。
李明笑了笑:“这才刚开始。命令第二组,用手榴弹招呼那些挤在一起的人!”
几声爆炸又在混乱的英印士兵中响起,惨叫声不绝于耳。
战斗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幸存的英印士兵丢下几十具尸体和伤员,仓皇逃入丛林。波克耶的队伍迅速冲下来,抢夺了部分物资(主要是罐头和药品),点燃了无法带走的物资,然后迅速消失在密林之中。
柯林斯少尉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最近的车站,他的报告充满了震惊和恐惧:“……他们火力很凶猛,组织有序,绝对不是普通的土匪!他们用的是现代步枪!我发誓!”
……
1885年1月一个深夜。仰光码头,英国伊洛瓦底江航运公司仓库。
华人义兴公司成员阿强,穿着一身苦力打扮,推着一辆装满“鱼干”的独轮车,熟练地和仓库门口的印度巡警打了个招呼,塞过去几个卢比。“老规矩,帮老板存点货。”
巡警掂了掂钱,咧嘴一笑,放他进去了。
深夜,万籁俱寂。阿强和另一个同伴再次出现在仓库阴影里。他们撬开一个锁着的货仓,里面堆满了准备运往上游的英国纺织品和洋酒。
“就是这里了,狗日的英国佬,赚我们的血汗钱,还要剥削我们。”阿强低声道。
同伴从“鱼干”筐底下掏出几个包裹严实的炸药包和煤油瓶。“陈老大说了,动静搞大点,给总督大人拜个早年。”
他们迅速设置好延时引信,将煤油泼洒在货物上。完成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大火惊醒了整个仰光港!伊洛瓦底公司最大的仓库陷入一片火海。
殖民当局调查了半天,也找不到任何任何证据。最终只能归结于失火。陈启源在自家米行楼上,平静地看着港口的火光,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
1885年2月,钦山脉一条狭窄的骡马小道。
一支由50名印度籍士兵和2名英国军官组成的勘探护卫队,深入钦山区,为计划中的战略公路进行勘探。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军官不停地用望远镜观察着两侧陡峭的山崖。
突然!
走在前面的几个士兵惨叫一声,掉进了一个深坑,坑底插满了削尖的竹签!
“有陷阱!停止前进!”英军军官大喊。
咻咻咻!淬过毒的弩箭从密林中射出,又放倒了几人。
“开火!向两边树林开火!”印度籍士兵慌乱地朝可能藏人的地方胡乱射击。
砰砰!
两声“大夏1876式”步枪的射击声从远处传来!两名英国军官几乎同时头部中弹,一声不吭地栽倒在地!
主官被杀,队伍瞬间大乱!幸存的士兵惊恐万状,丢下装备和伤员,连滚带爬地向来路逃去。
山崖上,萨林加放下还在冒烟的步枪,脸上露出极度兴奋的表情。“这东西……比弓箭厉害太多了!”他抚摸着冰冷的枪身,对身边的大夏教官王磊充满敬畏。
王磊点点头:“记住射击要领。以后,英国军官就是你们优先目标。”
……
接连不断的袭击事件,让仰光的英国殖民政府大吃一惊。总督查尔斯·伯纳德爵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时英国在缅甸的驻军主力是英属印度陆军的部队,包括来自马德拉斯、孟加拉等地的印度籍步兵营、锡克骑兵队以及少数英国皇家陆军部队(主要是军官和炮兵)。总兵力约15,000人,分散驻守在下缅甸各大城镇、港口和交通要道(如仰光、勃生、毛淡棉、实兑),以及对上缅甸边境的驻军。
装备以马蒂尼-亨利步枪为主,配有少量马克沁机枪和轻型火炮。军队擅长正面作战和镇压零星叛乱,但对于广泛的山地游击战和城市间谍破坏,则显得手无举措。
伯纳德总督只能一面紧急向印度总督和伦敦求援,一面组织军队进行有限的镇压。(英军防守范围太大,需分散驻防,导致无法抽调大部队镇压反抗,只能申请另调军队支援镇压。)
缅甸,这个英国女王王冠上看似稳固的“宝石”,开始变得烽烟四起。
……
神都安全处,黄三看着来自缅甸的密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第一步“点火”计划超额完成。
“陛下,”黄三向洪天佑汇报,“缅甸的火已经烧起来了。英国人现在如同被困在丛林里的疯牛,空有力气却无处可使,反而被蚊子叮得满头包。是时候执行第二步了。”
洪武帝目光锐利:“嗯!你们第二步准备怎么做?”
我们第二步计划叫“添柴加油,树立标杆!”黄三展开计划书说道。
1. 扩大援助:根据三个组织的表现,追加援助。尤其加大对克伦保卫军和钦邦联盟的武器弹药输送(考虑输送火神炮3型和速射炮),并增派医疗和通讯人员。
2. 整合力量:秘密促成波克耶的克伦军与萨林加的钦邦联盟建立松散的战略协调关系,甚至尝试与上缅甸贡榜王朝内的一些反英势力建立间接联系,目标是形成一个更广泛的“抗英联合阵线”雏形。
3. 舆论攻势:通过秘密渠道,将英军扫荡中烧杀抢掠的暴行传递出去,设法让欧洲(特别是与英国有矛盾的法国、俄国)的报纸报道,在国际上给英国制造道义压力,指责其“殖民暴政”。
4. 培养代理人:选择波克耶或萨林加中的一个(或共同),给予更全面的支持,帮助其建立更正规的指挥体系和根据地,将其树立为缅甸反抗力量的“旗帜”和“唯一合法代表”,为未来可能的更深层次介入打下基础。
“目的就是不要让这把火熄灭,直到把英国佬彻底拖在缅甸的泥潭里!让他们尝尝四处救火,国力不断被消耗的滋味!”黄三最后说道。
大夏帝国的“搅屎棍”战略,正一步步地将缅甸这摊“死水”变得更加浑浊。接下来就看大英帝国怎么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