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均田令的试点
方腊那一道《免税令》,像一块大肥肉,把睦州城内外穷哈哈们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也让大伙儿对新朝堂的信任,从“将信将疑”变成了“翘首以盼”。可光免税,那是治标不治本。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不交皇粮国税是好,可这地,它还是人家的啊!给张员外、李乡绅扛长工,累死累活,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还是不够糊口。这好日子,终究是沙子上盖楼,不牢靠。
所以,天策府喊出的最响亮的那个口号——“均田”,就成了压在所有人心里头最大的一块石头,也是最大的一份盼头。地主老财们提心吊胆,生怕这伙“反贼”真来抢自己的命根子;穷苦佃户们则眼巴巴地望着,做梦都想着能有几亩属于自己的田地。
方腊和他那帮核心兄弟,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均田”这事儿,是天策府跟赵宋朝廷最根本的区别,是收拢天下穷苦人心的王牌!但这牌,不能乱打。睦州城刚拿下,脚跟还没站稳,要是贸然在全境推行,非得把那些地主士绅全逼反了不可,到时候内外交困,麻烦就大了。
商量来商量去,方腊拍了板:先试点! 选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乡,搞个“均田试验田”,摸索摸索经验,也看看各方的反应。这就好比新药上市,总得先找个小范围试试药效和副作用。
地点就选在了睦州城西边二十里外的白石乡。这地方,有山有水有平地,土地还算肥沃,但贫富悬殊特别厉害。乡里大半的良田,都集中在以“张半乡”张百万(此张百万非城里的那个,是同宗)为首的几家大户手里。剩下的农户,要么是佃户,要么只有几分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而且,这张家仗着有钱有势,以前没少欺压乡民,民愤不小。拿这里开刀,阻力肯定有,但一旦成功,示范效应也最大。
负责这趟差事的,是方腊点了将的赵普,外加一队精干的士卒护卫,还有几个从投诚旧吏里挑出来的、熟悉田亩户籍的“技术员”。
一大早,赵普就带着人马,扛着“天策府均田使”的旗号,浩浩荡荡开进了白石乡。乡民们早就听到了风声,聚在村口,远远地看着,眼神里混杂着好奇、期盼和深深的疑虑。几个穿着绸衫、脑满肠肥的乡绅,则强装镇定地迎了上来,领头的正是张百万,脸上堆着笑,可那笑比哭还难看。
“赵……赵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辛苦了!快请到舍下用茶!”张百万躬身作揖,语气恭敬得近乎谄媚。
赵普摆摆手,面无表情:“张员外不必客气。本官奉方总管之命,来此推行‘均田令’。公务在身,茶就免了。请乡里管事的人,还有各村的里正、甲首,都到乡公所集合,咱们宣示新政。”
张百万脸色一僵,赶紧应承:“是是是!小人这就去召集!”
乡公所那破院子里,很快就挤满了人。有忐忑不安的乡绅,有面无表情的里正,更多的是闻讯赶来看热闹的农户,一个个伸长了脖子。
赵普站在台阶上,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讲。他没扯什么大道理,就说大白话:“乡亲们!天策府说话算话!‘均田免赋’,不是空口白话!从今日起,白石乡,就是试点!怎么个均法?简单!第一,清丈田亩!把所有田地,不管是谁家的,重新丈量,登记造册!第二,核定人口!按各家各户的丁口(成年男劳力),计算该分多少田!第三,地主家的田,超过限额的,拿出来,分给无地少地的乡亲!分到的田,就是你们自己的!以后只向天策府缴纳少量田赋,没有租子!”
这话一出,底下“嗡”的一声就炸开了锅!农户们激动得交头接耳,眼睛都亮了!地主乡绅们则面如死灰,冷汗直冒。
张百万第一个跳出来,哭丧着脸:“赵大人!使不得啊!这……这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啊!怎么能……再说,这田一分,岂不是乱了套?谁还肯用心种地?”
赵普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张员外,祖上产业?你祖上哪来的地?还不是巧取豪夺来的?天策府均田,是为了让耕者有其田,不让良田荒废!至于用心种地?分到了自己的田,老百姓只会更用心!”
另一个姓李的乡绅也壮着胆子说:“赵大人,这田亩错综复杂,有肥有瘦,有水有旱,怎么分得公平?万一闹起来……”
“这个不劳费心!”赵普打断他,“我们有章程!按土质、水源分上中下三等田,搭配着分!尽量做到公平!有纠纷,我们来断!”
话是这么说,可真正干起来,麻烦就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在清丈田亩的时候。 赵普带着“技术员”和士卒,扛着丈量工具,开始实地勘测。这张百万家,就开始耍花招了。先是谎报田亩数,把好地说成差地,把大亩(240步一亩)说成小亩(有的地方100步一亩)。被经验老到的老吏识破后,又暗中指使家丁,在田埂上做手脚,移动界石,或者故意在丈量时捣乱。赵普也不客气,抓了两个捣蛋的家丁,当众打了板子,张百万才稍微收敛点。
而核定人口呢。 有些农户啊,害怕地主报复,或者担心政策有变,不敢如实上报家里丁口。还有些人家,为了多分田,虚报人口。赵普只好让里正、甲首作保,挨家挨户核实,费了好大劲。
后面就是分田! 怎么分才能尽量公平?肥田和瘦田怎么搭配?离家远近怎么考虑?水源怎么分配?为了争一块好田,邻里之间、兄弟之间都能吵起来。赵普和手下人,整天泡在田间地头,调解纠纷,嗓子都喊哑了。张百万等地主,则暗中散布谣言,说什么“今天分田,明天就要加税”、“天策府站不稳,官军打回来,分田的都是反贼同党”,搞得一些胆小的农户不敢要田。
张百万眼见硬抗不行,就来软的。他偷偷派人给赵普送礼,被赵普严词拒绝后,又转而贿赂赵普手下的士卒和小吏,想让他们在丈量或登记时放水。还好赵普治军严,发现苗头,立刻处置了两个受贿的士卒,以儆效尤。
面对这些阻力,赵普也是豁出去了。他吃住在乡公所,白天丈量田地、调解纠纷,晚上核对账册、制定方案。对地主的阴谋诡计,坚决打击;对农户的疑虑,耐心解释;对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想办法解决。他还把方百花请来了一次,让她带着女兵,在乡里组织妇女儿童,宣传新政,安抚人心,效果不错。
经过近一个月的折腾,磕磕绊绊,白石乡的“均田试点”总算是勉强完成了。虽然不尽完美,存在不少问题,但终究有上百户无地少地的农民,第一次拿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田契!当赵普亲自把盖着天策府大印的田契交到那些颤抖的、布满老茧的手中时,许多老人当场就哭了,跪在地上直磕头!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睦州各地。穷苦百姓看到了希望,欢欣鼓舞。地主士绅们则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开始暗中串联,或想办法转移财产。
方腊在州府里,听着赵普的详细汇报,既为试点成功感到欣慰,也为暴露出的复杂问题和潜在的抵抗感到担忧。他知道,“均田”这把双刃剑,已经挥出去了。它既能赢得民心,也能激起强烈的反抗。接下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天策府必须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白石乡的试点,就像一颗火种,虽然微弱,却点燃了改变世道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