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吧,兄弟!》首播引发的海啸级成功,其带来的最直接、最汹涌的后续浪潮,并非仅仅是鲜花与掌声,而是真金白银的商业追逐。节目播出后的四十八小时内,“仲基制作”的商业合作部电话彻底被打爆,公共邮箱被塞满,甚至连前台都围满了试图直接上门拜访的商务代表。昔日需要主动出击寻求赞助的“仲基制作”,一夜之间成了广告主们踏破门槛的“圣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的烦恼”,总导演杜仲基却异常冷静。他没有被雪片般飞来的合作意向书和令人咋舌的报价冲昏头脑,而是在节目核心团队内部,召开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商业策略闭门会议”。
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目前主动找上门的品牌名称,涵盖了食品饮料、电子产品、汽车、化妆品、互联网App等几乎所有热门品类,合作形式从节目冠名、贴片广告、口播植入到成员单人代言,五花八门。
商业总监兴奋地汇报着初步筛选出的优质客户:“杜导,目前意向最强烈、报价最高的有几家:国内top3的乳业集团,希望冠名并让兄弟团集体出演tVc;一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价是市场价的五倍,要求深度剧情植入;还有一家功能饮料,报价也非常惊人,希望李辰或郑铠做单品代言……”
团队成员们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毕竟,巨大的商业成功是对节目价值最直接的肯定,也能为制作团队和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
然而,杜仲基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扫过白板上的一个个品牌logo,眉头微蹙,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冷静下来的问题:
“各位,我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狂奔吧,兄弟!》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靠什么赢得了观众?”
会议室安静下来。
杜仲基自问自答,语气沉稳而坚定:
“是真实,是热血,是兄弟情,是健康积极的拼搏精神。观众爱看的是兄弟们流汗奔跑、斗智斗勇的真实状态,而不是看他们变成一个移动的广告牌。”
他指向白板上那几个报价最高的品牌:“乳业集团,产品调性温和家庭化,与我们的‘热血竞技’是否契合?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业敏感,风险高,与‘兄弟’简单纯粹的情谊是否背道而驰?功能饮料,看似相关,但过度强调‘补充能量’,是否会削弱游戏本身拼搏的纯粹感?”
他的一连串发问,让团队成员陷入了深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杜仲基继续说道,“不当的商业植入,是对节目生命力的透支和消耗。 为了短期的天价收益,牺牲掉我们最宝贵的节目调性和观众缘,是绝对的得不偿失。我们的选择标准,绝不能仅仅是‘价高者得’。”
他给出了清晰的筛选原则,如同他剪辑片子时的“刀工”一样精准:
1. 调性契合度优先原则: 品牌形象必须与节目“阳光、健康、拼搏、团队”的核心价值高度吻合。优先考虑运动品牌、户外装备、健康食品、国民度高的快消品等。
2. 植入方式自然化原则: 坚决反对生硬的口播和尴尬的情节插入。广告植入必须服务于剧情,成为游戏环节的一部分。例如,任务补给可以是某品牌饮料或食品;获胜奖励可以是某品牌运动装备;交通工具可以是某品牌汽车。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3. 成员代言谨慎原则: 对成员个人的商业代言,尤其是与节目录制期冲突或形象不符的,拥有建议权和审核权。避免成员因过度商业活动消耗自身神秘感和观众好感度,影响节目录制状态。
4. 长期合作价值原则: 倾向于与有长远眼光、愿意共同成长的品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一锤子买卖。寻求的是品牌与节目的共同增值。
依据这几条原则,杜仲基团队开始了艰难的取舍。
他们婉拒了那家开价五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尽管对方一再提高价码。
他们放弃了那家乳业集团的冠名邀约,转而选择了一家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作为首席合作伙伴,虽然冠名费略低,但该品牌的“运动、挑战”基因与节目完美契合。
他们为那款功能饮料设计了更自然的露出方式——作为“能量补给站”出现在高强度任务之后,而不是让成员生硬地举着瓶子夸赞。
他们甚至主动接洽了一家国民级矿泉水品牌,因其“纯净、健康”的形象与节目汗水背后的质朴情感相呼应。
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对节目灵魂的坚守。杜仲基对商业总监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卖广告’,而是为节目寻找‘志同道合的商业伙伴’。我们要让观众觉得,这个品牌出现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为节目增色的。”
他的谨慎和远见,在后续的节目播出中得到了验证。当兄弟团在泥潭中拼搏后,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运动饮料一饮而尽时;当他们在完成长途奔袭后,驾驶着赞助商汽车驶向下一任务点时,观众并没有产生反感,反而觉得场景真实自然。节目的商业价值,在一种良性循环中得以实现和提升——好的内容吸引优质品牌,优质品牌的自然植入又反哺了内容质感。
杜仲基的商业抉择,再次证明了他不仅仅是一位内容创作者,更是一位具备战略眼光的品牌掌舵人。他深知,对于一档立志成为国民Ip的节目而言,维护节目的“纯洁性”和“好感度”,远比攫取短期暴利重要得多。这份在巨大诱惑面前的克制与清醒,为《狂奔吧,兄弟!》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商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