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尾崎秀实的秘密居所
作为近卫文麿首相的私人顾问和中国问题专家,尾崎秀实(苏联间谍“拉姆扎”小组核心成员)刚刚参加完那场气氛压抑的内阁会议。他回到家中,反锁房门,内心充满了震惊与警觉。他迅速将会议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近卫首相因松冈洋佑的密电而断定“政府高层有美国高级间谍”,并下令大规模肃清——用密写药水记录在一张看似普通的明信片上。
“美国人的手伸得真长啊…”尾崎秀实一边书写,一边暗自思忖,“竟然能策反到如此高层,让近卫如此恐慌。看来,帝国的心脏地带早已千疮百孔。不过,这也不奇怪,想想我们(指苏联情报网)是如何渗透进来的…美国人自然也有他们的手段。”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份情报不仅揭示了日美关系的急剧恶化,更暴露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的巨大恐慌和猜疑,这为苏联的战略判断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依据。
他迅速通过死信箱,将这份致命的情报传递给了他的上线——传奇间谍理查德·佐尔格。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几天后,这份由佐尔格小组发送的加密电文,被直接呈送到了约瑟夫·斯大林的办公桌上。斯大林叼着烟斗,仔细阅读着由内务人民委员拉夫连季·贝利亚亲自送来的译文。他的脸上先是露出一丝诧异,随即化为一种洞悉一切后的、冰冷的嘲讽笑容。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你看看吧。”斯大林将电文递给贝利亚,“日本人被美国人耍了。他们以为白宫在东京的枢密院里安插了高级眼线,吓得近卫文麿要搞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清洗。真是愚蠢透顶!”
贝利亚快速浏览完,他那张惯无表情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讥诮:“斯大林同志,这并不奇怪。我们能在日本发展出佐尔格和尾崎这样深入核心的情报网,美国人自然也有他们的渠道。不过,从这份纪要看,日本人最恐惧的是战略物资被切断,他们内部的路线斗争(南进 vs. 北守)已经白热化。这充分说明,日本关东军短期内绝无可能、也无力向我们远东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的贪婪和焦虑,都指向了南方。”
“你说得完全正确,贝利亚同志。”斯大林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远东和太平洋,“美国人逼得越紧,日本这只困兽就会越疯狂地寻找出路。而他们的出路,只有一条——南下,抢夺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锡!这必然与英国、荷兰,尤其是美国的根本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就好比太平洋,它再宽阔,也容不下两个都想称霸的舰队!”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操纵全局的快意:“这是一个死结,帝国主义之间的固有矛盾。我们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静静地看戏,偶尔…再添一把火。”
贝利亚问道:“斯大林同志,那我们对中国的援助…是否还需要继续?毕竟,这消耗了我们不少资源。”
“继续!当然要继续!而且要确保渠道畅通!”斯大林毫不犹豫地回答,眼中闪烁着冷酷的算计,“我们必须让日本这只猛虎,继续深陷在中国的泥潭里!它在中国消耗的每一滴石油、每一颗子弹,都会加剧它对南方资源的渴望,都会让它与美国摊牌的日期提前一天!我们要让蒋介石尽可能地拖住日本人,让日本的血流得更多一点!让他们和美国人狗咬狗的时间来得更早一点!”
他深吸一口烟,吐出浓浓的烟雾,仿佛在欣赏一幅完美的战略蓝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互相厮杀,是我们最乐见的结果。日本南下与英美开战,我们远东的后顾之忧就彻底解除了!到那时,我们就能把全部精力,用来对付欧洲那个最危险、最疯狂的疯子——希特勒!”
斯大林走到窗前,望着莫斯科阴冷的天空,语气变得深沉而坚定:“小胡子的力量正在以可怕的速度膨胀。我们必须抓紧这段由日本和英美矛盾为我们争取到的宝贵时间,加速完成我们的战备。让资本主义世界在太平洋上自相残杀吧,欧洲,才是决定苏维埃命运的主战场。”
这份源于日本高层误判的情报,经过佐尔格小组的传递,最终在克里姆林宫里,成为了斯大林印证并推进其“祸水南引”、坐山观虎斗大战略的又一有力佐证。一场由美国密码破译引发的日本内部猜忌,其涟漪竟一路扩散至莫斯科,悄然影响着世界战局的走向。
近卫文麿内阁下达的“宁抓错,不放过”的指令,如同一道疯狂的咒语,让特高课(特别高等警察)和外务省调查局的特务们像脱缰的野狗般冲向了东京的各个角落。一场以“肃清美谍”为名的大搜捕迅速展开,其范围远远超出了政府内部,迅速蔓延至文化界和商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恐慌。
首先遭殃的是文学界。多位具有国际视野、曾留学美国或欧洲、作品中对军国主义有过含蓄批评或宣扬过人道主义思想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和学者,被特高课从家中或办公室带走。罪名往往是莫须有的“通美嫌疑”或“具有危险思想”。
一位以细腻笔触描写战争创伤而闻名的作家在被押上黑色轿车时,对着围观的记者和人群悲愤地高喊:“凭什么抓我?!我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灵魂不被战争吞噬!我抨击穷兵黩武,是因为我不想看到我们的青年白白送死,我们的国家走向毁灭!这难道不是最深沉的爱国吗?你们这些特务,才是真正的国贼!你们在扼杀这个国家的良心!”
一位在大学任教、曾翻译过美国文学作品的教授在审讯室里据理力争:“我和美国人的接触仅限于学术交流!我的工作是让日本了解世界!难道接触美国文化就是叛国吗?那帝国为何还要学习西方的科技?锁国才是灭亡之道!”
然而,在特高课“有罪推定”的逻辑下,任何与西方的关联、任何对政策的质疑,都成了“叛国”的铁证。文学界噤若寒蝉,人人自危,自由的创作火花被彻底扑灭。
更猛烈的风暴席卷了财界。三井财阀的核心人物之一,三井良介,在办公室被特高课和外务省官员“请”去“协助调查”。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因为他名下的贸易公司与美国西部的特纳·史密斯集团有过长期的、激烈的商业竞争关系。
“荒谬!无耻!”三井良介在审讯室里气得浑身发抖,对着审讯他的特务咆哮,“全日本商界谁不知道,我和特纳·史密斯是死对头!我们在南洋的橡胶市场、在中国的矿业开采上斗得你死我活!我恨不得他的公司明天就倒闭!我怎么可能向他传递情报?!你们特高课是不是疯了?!连基本的商业常识都没有吗?!”
特务面无表情地记录着,冷冷地回应:“正因为你们接触频繁,竞争激烈,才有更多的机会和动机进行秘密交易。我们需要你解释清楚每一笔与特纳集团有关的资金往来和通信内容。”
三井良介的被查,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财阀圈子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地震。其他大财阀,如三菱、住友、安田的掌门人,都感到脖颈一凉。他们谁没有与欧美企业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没有在海外市场与英美公司竞争合作?按照特高课的逻辑,他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间谍嫌疑犯”!
财阀的反击与天皇的困境
恐慌迅速转化为行动。几位财阀巨头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动用一切人脉,联合求见裕仁天皇。在庄严而压抑的皇宫里,他们向天皇陈情,语气充满了焦虑和愤慨:
“陛下!特高课和外务省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失控了!他们打着肃清间谍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破坏帝国的经济根基!三井良介君为国经商,开拓市场,如今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调查,这会让所有为国效力的商人心寒!长此以往,谁还敢与外国做生意?谁还敢为帝国获取急需的外汇和资源?这无异于自断臂膀!”
“陛下,当前帝国正处于关键时刻,急需稳定内部,凝聚力量。如此扩大化的清洗,只会造成精英离心,社会动荡,正中英美等敌对国家的下怀啊!恳请陛下明察,下旨制止这种疯狂的行为!”
裕仁天皇坐在御座上,听着财阀们的哭诉,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无力感。他深知近卫首相掀起这场清洗运动,源于对美国情报能力的恐惧,目的是巩固内部。但他也明白,财阀是支撑日本战争经济的支柱,把他们逼反了,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他作为“立宪君主”,又不能直接干预政府执法。
他只能采取一种含蓄的方式,对侍从长低声吩咐:“告知近卫首相,肃清间谍固然重要,但需注意方式方法,讲求证据,避免波及无辜,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道模糊的“圣意”传到首相官邸,近卫文麿也陷入了两难。他知道清洗已经过头,引起了强大的反弹,但箭已射出,若轻易收回,特高课和外务省的权威将受损,他自己也会被军部指责为软弱。
于是,一场荒唐而残酷的闹剧在东京上演:一边是特高课继续抓人,制造恐怖;一边是财阀拼命营救,抱怨连连;而天皇和内阁则在中间摇摆不定。这场由误判引发的“间谍恐慌”,没有抓到真正的美国间谍(因为根本不存在),却严重撕裂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消耗了本已紧张的国力,为日本在未来的战略抉择中,埋下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而这一切,都被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和华盛顿的罗斯福,冷眼旁观,并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