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白宫,总统私人休息室
壁炉里的火安静地燃烧着,与刚才内阁会议室的剑拔弩张形成鲜明对比。特纳·史密斯走进房间,罗斯福总统的女秘书兼情人米西·莱汉德为他开门后,便安静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门。罗斯福独自坐在轮椅上,背对着门口,望着窗外的暮色,似乎等了有一会儿了。
“谈好了?”罗斯福没有转身,声音平静,听不出情绪。
“谈好了,总统先生。”特纳站在房间中央,同样言简意赅,没有任何寒暄。他知道在这位对手面前,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
罗斯福缓缓转动轮椅,面对特纳,锐利的目光直视着他:“条件?”
“我们,”特纳特意强调了“我们”这个词,代表东西部财阀的联合意志,“支持您打破先例,第三次竞选连任。作为交换,我们希望您能大幅降低新税收法案中的最高边际税率。并且,我们理解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时,需要承担特殊义务,届时,94%的战时税率,我们可以接受。”
罗斯福的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他轻轻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轮椅扶手:“很公平的开价。我接受这个交易框架。那么,你们期望的‘和平时期’税率是多少?”
“低于50%。”特纳毫不犹豫地报出了他们内部商议的底线数字。
罗斯福几乎立刻摇头,语气果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不行,特纳先生。50%太低了。这个数字我无法向国会和民众交代,这会让我的法案看起来像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我需要在‘安抚你们’和‘实现社会公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停顿了一下,报出了一个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数字:“58%。这是我能给出的最大诚意。而且,这58%不是铁板一块。”罗斯福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诱人的附加条款,“我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条激励措施:任何企业,只要能证明其维持或增加了本国公民的就业人数,就可以根据就业增长的比例,享受相应的税率优惠。你手下那么多工厂,特纳先生,这条款对你来说,价值可能远超那几个百分点的税率。”
特纳的瞳孔微微收缩,内心飞速计算着。58%虽然远高于他们的期望,但比最初的70%多已是巨大胜利。更重要的是,那个“就业挂钩”的优惠条款,操作空间极大,等于是给了实业集团一个合法降低实际税负的后门。罗斯福这一手,既守住了税率的面子,又给出了实利的里子,非常高明的妥协。
他没有在税率上继续纠缠,而是敏锐地抓住了另一个关键点:“很合理的方案,总统先生。不过,这个税率和优惠,主要针对的是我们这些做实业的。那么,摩根先生他们那些金融业的人呢?他们的税率和监管…”
罗斯福立刻抬手打断了他,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语气带着明确的划界:“特纳先生,金融业是另一回事。他们的游戏规则,让摩根自己来跟我谈。你是西部的实业之王,炼油、造飞机、开矿才是你的根本。把握好你碗里的肉就够了,盘子里的,让别人自己去夹。”
这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罗斯福愿意和特纳做交易,但交易范围仅限于实业领域,别想替金融资本当说客。
特纳立刻领会,不再多言,将话题拉回核心确认:“我明白了,总统先生。那么,您的承诺是:支持您三连任,换取最高税率定为58%,并附加就业优惠条款。您说话算话?”
罗斯福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特纳先生,我富兰克林·罗斯福或许在很多方面有争议,但有一点,我的对手和朋友都清楚:在政治交易上,我言出必行。只要你们履行支持我的承诺,我保证税法条款按此执行。当然,”他嘴角勾起一丝微妙的弧度,“前提是,你们的‘支持’要足够有力,要能确保我坐在这个位置上,来完成这笔交易。”
“成交。”特纳·史密斯伸出手。
罗斯福也伸出手,两人用力一握。没有笑容,没有客套,只有冰冷的利益交换和相互制约的承诺。一笔将深刻影响美国政治格局和战争经济的巨大交易,在这间安静的休息室里,短短几分钟内,尘埃落定。
1940年初,华盛顿,国会大厦 & 全美各地
国会山的快速通过
特纳·史密斯带着与罗斯福总统达成的关键妥协回到财阀们的秘密聚会点后,消息迅速传开。洛克菲勒家族的代表首先表示接受:“58%的税率,加上就业挂钩的优惠,对我们炼油和采矿业来说完全可以接受。我们旗下几十万工人,维持就业本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现在还能换来实际税负的降低,是笔划算的买卖。” 他的表态代表了重资产、劳动密集型实业资本的普遍心声。
西部巨头霍华德·修斯、多希尼、亨廷顿等人更是喜形于色。他们的飞机工厂、石油钻探和铁路系统同样雇佣着海量工人,罗斯福的“就业优惠”条款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减税法宝。他们立刻动用其在国会的势力,全力推动法案。
J.p.摩根和安德鲁·梅隆虽然对针对金融业的条款仍需单独谈判感到些许不安,但罗斯福“可以谈”的暗示给了他们希望,且大局已定,他们也不愿成为众矢之的,于是选择了默许。
阻力瞬间消失。此前僵持不下的税收法案,在加入了关键修正案——“94%的最高边际税率仅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时启动;和平时期最高税率设定为58%,并可依据企业维持或创造就业的情况享受梯度式税收优惠”——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参众两院获得通过,并送交罗斯福总统签署。
社会各界的反应
法案的最终版本公布后,在全美各地引发了出乎意料的广泛支持,而非此前担忧的强烈抵触。
* 对于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小企业主、专业人士(律师、医生等)而言: 他们仔细阅读法案后发现,58%的税率门槛极高,远非他们所能触及。法案真正影响的是那些年利润动辄数百万美元的超级巨头。更让他们安心甚至欣喜的是法案中强调的“就业优惠”条款。这被普遍解读为政府强力鼓励大企业保障就业的信号。“只要大厂不裁员,我们的饭碗就稳了!”成为普通民众的普遍心声。他们不再担心高税率会导致自己失业,反而看到了经济稳定的希望。
* 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主来说: 他们更是松了一口气。58%的税率与他们无关,他们面临的税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而法案客观上削弱了超级大企业在税负上的绝对优势,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留下了一丝空间。他们感到了一种相对的公平。
* 对于自由派知识分子和舆论界: 他们赞赏罗斯福在原则(累进税制、社会公平)和现实(保障就业、促进生产)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法案既坚持了向富人征税的方向,又避免了杀鸡取卵、破坏经济活力的极端后果。这被视为一种成熟、务实的政治智慧。
结局:一场危机下的共赢
就这样,一场原本可能引发剧烈社会对抗和宪政危机的税收风波,最终以一场各取所需的政治妥协告终。
* 罗斯福总统成功推行了标志性的累进税制,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进行财富再分配的能力,为其“新政”和未来可能的战时经济管控奠定了法律基础,并获得了大财阀对其破例寻求第三任期的关键性默许或支持。
* 东西部财阀成功将和平时期的最高税率从恐怖的94%拉低至可接受的58%,并获得了通过保障就业来进一步降低实际税负的合法途径,保全了核心利益,避免了与政府的正面冲突。
* 美国社会获得了经济政策上的确定性,尤其是就业保障的强烈信号,缓解了社会焦虑,增强了应对未来战争危机的凝聚力。
这个结局,并非理想主义的全胜,而是现实主义框架下的一次成功危机管理。它体现了在战争阴云笼罩的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利益、资本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一种脆弱而必要的平衡。罗斯福用一场高明的妥协,暂时弥合了国内最深刻的裂痕,将美国的注意力重新转向了正在旧大陆积聚的、更大的风暴。而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是,那份沉睡在法案中的94%“战时条款”,犹如一柄悬于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预示着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