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东京,永田町首相官邸
三井良介回到东京的场面堪称隆重。官方新闻影片里,他面带矜持的微笑,从专机舷梯走下,与迎接的近卫文麿首相亲切握手。报纸头版头条写着:“三井氏凯旋,珍珠岛协议奠定大东亚经济新秩序!” 一派外交胜利的景象。
然而,在这表象之下,军部,尤其是陆军和海军中下层的少壮派军官俱乐部里,气氛却如同火药桶。
陆军省地下会议室
“奇耻大辱!”一名陆军中佐将清酒碗狠狠砸在地上,“帝国皇军在前线流血牺牲,三井这些财阀却在后方对英美鬼畜卑躬屈膝!什么‘协议’?分明是城下之盟!我们被他们的禁运吓破了胆吗?!”
另一位大佐相对冷静,但眼神更显阴鸷:“一步退,步步退。今天他们用禁运逼我们放弃关税监督权,明天就会逼我们退出满洲,退出支那!对英美,唯有强硬对抗,才能赢得尊重!这种妥协,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海军军令部某密室
“陆军马鹿懂什么战略!”一名海军大尉不屑地哼道,“他们的眼里只有支那那点黄土。帝国的未来在海洋!与美国迟早必有一战!现在为了安抚陆军那群旱鸭子,把宝贵的资源继续投入那个无底洞,简直是自杀行为!”
他的同僚附和:“没错!协议里这笔‘管理费’,必须用于海军造舰计划!‘大和’级战列舰的后续舰、新型航空母舰的研发,都需要巨额资金。只有建立起足以压制甚至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强大海军,帝国才能真正称霸太平洋!”
首相官邸内部
与少壮派的激愤不同,近卫文麿在私下的内阁核心会议上,却流露出满意之色。
“诸君,”近卫慢条斯理地品着茶,“三井君此行,实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表面上看,我们承认了关余归美国人代管,失了面子。但实际上呢?我们以‘管理费’的名义,合法地、定期地从这笔钱里分得了一杯羹。这比之前我们强行截留关税,在国际上引发的抗议和风险要小得多。这是‘里子’。”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陆海军大臣:“至于这笔费用的用途…陆军和海军的需求,我都理解。但帝国的资源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
争夺的焦点:那笔“管理费”
很快,围绕着这笔由“管理费”名义获得的资金,陆海军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夺。
* 陆军的理由: 杉山元陆军大臣在御前会议上慷慨陈词:“支那事变已进入关键阶段!蒋政权虽退守武汉,但其抵抗意志因获得美援而更加顽固!上海、南京战役已证明,支那军一旦获得先进装备,将极大增加皇军的伤亡和征服难度!必须将这笔资金用于优先加强陆军航空兵、装甲部队和炮兵,尤其是针对美制武器的反制装备研发,以期尽快打垮重庆政权,彻底解决支那问题!只有大陆稳定,帝国才有稳固的后方应对未来可能的海洋冲突!”
* 海军的理由: 米内光政海军大臣则针锋相对:“目光短浅!美国的工业潜力是帝国的十倍以上!一旦其完成战争准备,帝国唯一的生机就在于在其力量完全投送到太平洋之前,予以决定性打击!这需要一支空前强大的舰队!这笔资金必须用于‘丸三’、‘丸四’造舰计划,加速建造超级战列舰和大型航母!陆军的消耗战永无止境,而海军才是保障帝国命运的关键!没有制海权,陆军在支那的胜利果实也将不保!”
双方的争执异常激烈,互不相让,甚至到了在会议上拍桌子的地步。近卫文麿夹在中间,试图平衡,但效果有限。
最终,在天皇的“圣虑”和宫廷集团的调停下,这笔来之不易的“管理费”采取了折中方案:一部分用于陆军急需的装备更新和弹药补充,另一部分则拨给海军用于新型舰艇的研发和建造。但分配比例远未满足任何一方的要求。
这种妥协并未平息矛盾,反而加深了陆海军之间的裂痕和对立。陆军认为海军自私自利,不顾眼前燃眉之急;海军则鄙视陆军狭隘短视,葬送帝国长远未来。
三井带回来的珍珠岛协议,就像一颗投入日本帝国机体内部的微小子弹。它表面上暂时缓解了与英美直接冲突的经济压力,保住了实质利益,但其引发的内部争斗和战略路线分歧,却在这台战争机器的深处,埋下了更致命的隐患。少壮派军官对“妥协”的愤怒和陆海军对资源的争夺,预示着未来更加激进和冒险的决策可能在日本高层酝酿。而这一切,都指向了太平洋上那个隐约可见的巨大风暴眼——美国。
1938年4月,东京,海军省大臣办公室
暮色透过和纸格窗,为室内铺上一层阴郁的暖光。米内光政背对房门,凝视着墙上巨大的太平洋海图。代表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蓝色箭头像幽灵般盘踞在夏威夷,而日本联合舰队的红色标记则被挤压在本土狭窄的海岸线附近。
“大臣阁下,”山本五十六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低沉而凝重,“关于那笔‘管理费’的分配…恕我直言,与陆军的争执固然重要,但更致命的是我们正在被拖入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轨道。”
米内没有转身,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地图上的中途岛:“山本君,你从美国带回来的恐惧症,还没痊愈吗?”他的语气带着疲惫的调侃,更深的却是无力感。
山本上前一步,与米内并肩站立,目光锐利地盯住珍珠港:“阁下,这不是恐惧,而是基于数据的推算。我在哈佛进修时,参观过底特律的汽车生产线、匹兹堡的钢铁厂、休斯顿的炼油设施…那不是工业,那是永不停歇的金属风暴。日本全年的钢产量,不及美国一家大型钢铁公司一个季度的产出。”
他转向米内,眼神灼人:“一旦美国这台战争机器被全面激活,太平洋上出现的将不是舰队,而是移动的工业大陆!我们的‘大和’级战列舰需要五年才能建成一艘,而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可能只需要两年,并且他们会像下饺子一样生产航母!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他们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
米内终于叹了口气,肩膀微微塌下。他走到茶桌前,倒了两杯清酒,递了一杯给山本:“山本君,你说的这些,军令部的推演桌上早已堆满了报告。我何尝不知?但问题是…”他抿了一口酒,苦涩地说,“陆军的那些马鹿,他们脑子里只有大陆!他们以为占领了支那的资源和市场,就能获得与英美抗衡的资本。他们根本不懂海权!不懂现代战争打的是钢铁、石油和工业体系!”
山本接过酒杯,却没有喝:“所以我们必须避免战争!至少是避免与美国的全面战争。珍珠岛协议虽然屈辱,但它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我们应该利用这笔‘管理费’,不是急于扩充舰队准备决战,而是加速‘外交努力’和‘技术储备’。”
“避免?”米内苦笑一声,指向窗外皇宫的方向,“你看看现在的形势。陆军在支那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必然触犯英美在远东的利益。美国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禁运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我们头上。山本君,太平洋太小了,小到容不下两个雄心勃勃的舰队。美国信奉的是‘门户开放’,而我们要的是‘大东亚共荣圈’。这是结构性的矛盾,就像水和油,终究无法相融。”
他停顿片刻,声音压得更低:“军令部内部,‘对美必战论’已经成为主流。他们认为,与其等到美国准备充分后被动挨打,不如趁其不备,果断出击,争取短暂的窗口期,通过一场决定性战役夺取西太平洋控制权,然后逼迫美国谈判。”
山本五十六的眉头紧紧锁住:“奇袭?赌博!这等于点燃一个火药桶,却指望只烧掉桶盖!一旦失败,帝国将万劫不复!”
“但我们还有选择吗?”米内光政的目光变得幽深,“有时候,明知道是悬崖,但身后的追兵和自身的惯性,也会推着你跳下去。我们现在做的,无论是争夺资源,还是争论战略,都像是在为那场不可避免的坠落…寻找一个稍微好看一点的姿势。”
两人陷入长久的沉默。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办公室内一片昏暗。太平洋的未来,仿佛也笼罩在这片无法驱散的阴影之中。山本五十六知道,他的理性分析,在狂热的战争逻辑和结构性的国家冲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而米内光政的内心,则是在绝望的清醒与履行职责的忠诚之间,被反复撕裂。
这场海军高层的对话,没有改变历史的洪流,却精准地预言了未来那条通往珍珠港和最终毁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