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问最近两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最成功的赛道是什么,绝对能排进前三。从国内的土味爽剧到风靡全球的逆袭神剧,短短几分钟的剧情总能让人看得停不下来。而在这波出海浪潮里,昆仑万维的dramawave算是杀出的一匹超级黑马——2024年10月才上线,不到一年就冲进海外短剧平台收入榜前三,单月下载量超400万,还带着个叫FreeReels的创下5816%的涨幅。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个放短剧的App吗?市面上同类产品多了去了,它凭啥能火这么快?其实dramawave还真不是普通的短剧播放器,它背后藏着昆仑万维搞了多年的AI技术和全球化经验,说白了就是用高科技接地气的事。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扒一扒,这个让海外用户着迷的短剧平台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它是啥、怎么赚钱,到为啥能成爆款,全都讲明白。
一、先搞懂:dramawave到底是个啥平台?
在说它有多牛之前,得先弄清楚dramawave的。简单说,它就是昆仑万维专门给海外用户做的短剧超市,但这个和咱们平时逛的不一样,它既卖付费精品剧,又搞免费引流剧,还自己下场当生产商,是个产供销一体的主儿。
先看它的基本盘:2024年10月正式上线,到2025年8月刚好快满一年,这在互联网行业里还属于新兵蛋子,但成绩已经相当能打。根据行业数据,它现在稳居海外短剧赛道的第一梯队,就像班级里刚转学来就考进前十的学生。2025年8月更是冲到了海外短剧平台收入榜第三,单月下载量超400万,要知道海外用户对娱乐App挑得很,能有这数据说明确实抓住了大家的喜好。
可能有人注意到,昆仑万维不光有dramawave,还有个叫FreeReels的应用,这俩是兄弟档,分工特别明确。dramawave走的是精品路线,有点像短剧里的专卖店,主打付费内容,比如最近上线的欧美本土高燃短剧,制作精良、剧情紧凑,瞄准的是愿意为好内容花钱的用户。而FreeReels是平民路线,纯免费看,内容五花八门,霸总、甜宠、复仇、都市等50多种题材全都有,就像个路边便利店,主打一个接地气,2025年8月下载量飙到29万次,单月涨幅5816.05%,简直是坐了火箭,而且大部分下载都来自印尼市场,可见在东南亚有多受欢迎。
这俩一配合,效果就出来了:FreeReels用免费内容吸引用户,培养大家看短剧的习惯;dramawave再用精品内容留住愿意付费的核心用户,有点像奶茶店先送试喝装,喝着不错再买大杯。这种组合拳在海外市场特别管用,毕竟很多国家的用户对短剧还不熟悉,先免费体验再付费升级,接受度高多了。
二、拆解爆款:dramawave的内容为啥能让海外用户上瘾?
短剧这东西,核心竞争力就是——能不能让用户点开第一集就停不下来,看完还想花钱看下一集。dramawave能快速崛起,关键就是摸透了不同国家用户的,而且搞出了一套又快又好又对味的内容生产模式。
(一)内容不水土不服中国套路本地口味
很多国内短剧出海失败,都是栽在水土不服上——把国内的婆媳大战乡村逆袭直接搬过去,海外用户根本get不到点。dramawave就聪明在,它不搞一刀切,而是给不同地区的用户量身做菜。
比如欧美用户喜欢看啥?高燃、悬疑、科技感,所以dramawave专门搞了欧美本土短剧,主角可能是科技新贵、FbI探员,剧情里常有反转和动作戏,节奏快得像好莱坞大片的浓缩版。而东南亚用户偏爱甜宠、家庭伦理,平台就多推霸道总裁爱上普通女孩、姐妹复仇这类剧情,还加了很多当地的文化元素,比如印尼用户看的剧里,主角会吃巴厘岛特色美食,穿传统服饰,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这背后其实是昆仑万维的AI技术在发力。它有个叫careers V2的AI编剧系统,不是简单地翻译剧本,而是能本土化改写。比如同一个霸道总裁的故事,AI能自动把主角改成欧美用户熟悉的硅谷新贵,中东用户喜欢的石油大亨,甚至连台词里的梗都换成当地流行的,一个小时能生成100个不同版本的本土化剧本,比几十个真人编剧效率还高。
拿之前爆火的《订婚风暴》来说,这部剧在韩国横扫娱乐榜,剧情是普通女孩发现未婚夫是富豪,却卷入家族斗争,看似是常见的甜宠复仇套路,但细节全是韩国味:女主角是咖啡店店员(韩国年轻人常见职业),男主角的公司做K-pop周边(踩中韩国流行文化),连约会地点都选在首尔明洞的网红餐厅。这种内核不变,外壳本土化的玩法,让韩国用户觉得这讲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自然愿意追更。
(二)节奏掐得准:每个地区都有专属爽点时刻表
短剧的精髓在于快节奏——必须在几分钟内抛出冲突,让用户产生想知道后续的好奇心。但不同国家用户对的要求不一样,dramawave靠AI摸透了这个规律,搞出了精准爽点投放。
有行业消息说,昆仑万维有个RoV-9智能投算算法,能精准预测每个国家用户的爽点时刻。比如韩国用户性子急,算法算出来第2.7秒必须出现冲突,所以韩剧的开头要么是女主角被陷害,要么是男主角英雄救美,一秒都不浪费;中东用户喜欢看场面,算法就安排第8秒出现金钱展示,可能是主角打开装满金条的保险箱,或者开着豪车出场,正好戳中当地用户的喜好。
这种精准度可不是瞎猜的,是AI分析了几百万条用户数据得出来的——比如用户在哪个时间点容易快进,哪个时间点容易充值,把这些数据喂给算法,自然能算出最抓人的剧情节奏。就像开餐馆的,通过记录客人喜欢点啥菜、吃得多快,慢慢就知道该怎么调整菜单和上菜速度,只不过dramawave是用AI干这件事,效率高多了。
(三)制作又快又便宜:AI把成本砍到原来的1\/10
传统影视剧制作要租场地、请群演、做特效,一套下来又贵又慢,一部短剧可能要花几十万,做几个月。dramawave能快速产出大量内容,靠的是虚拟拍摄+AI特效的组合,把制作成本直接降到了传统方式的1\/10,甚至有说法是降到了1\/50。
它用的是Sky Rios虚拟拍摄系统,演员不用去实地取景,就在绿幕前表演,AI能自动生成各种场景——想要纽约街头的背景?AI秒生成;想要热带雨林的特效?一键切换。连群演都能AI生成,不用花钱请人站场子。比如拍一部欧美悬疑剧,要展现主角在摩天大楼楼顶追逐的场景,传统拍摄得租高楼场地,还得搭防护设施,花钱又危险,AI直接生成逼真的楼顶背景,演员在绿幕前跑几步就行,一天能拍好几集。
成本降下来了,平台就敢多试错——一次投几十部不同题材的剧,哪怕大部分不火,只要有一两部爆款,就能赚回成本。这就像小吃摊老板,多做几种小吃试卖,哪种卖得好就多做,反正成本低,不怕亏。dramawave能经常出爆款,其实是广撒网+精准捞鱼的结果,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AI把制作成本降下来了。
三、技术撑腰:AI是dramawave的隐形老板
如果说内容是dramawave的,那AI技术就是它的——从剧本写出来到用户看到剧,再到平台赚钱,每个环节都离不开AI。昆仑万维本来就是搞AI出身的,把技术用到短剧上,相当于专业对口,一下子就拉开了和同行的差距。
(一)内容生产:AI当全能打工人,效率翻几十倍
传统短剧制作要经过编剧写剧本→导演拍→剪辑做特效→翻译配字幕等步骤,一套流程下来至少要一两个月。dramawave用AI把这些步骤全打通了,变成了AI写剧本→虚拟拍摄→AI剪片配字幕,最快几天就能出一部剧。
除了前面说的AI编剧,AI还能当剪辑师配音演员。它能自动识别剧情的高潮和转折点,把没用的片段剪掉,保证每一分钟都有看点;配音更是厉害,支持几十种语言,而且不是机械的机器音,能根据剧情调整语气——主角开心时声音轻快,愤怒时声音洪亮,比很多真人配音还自然。字幕也是自动生成的,还能根据当地的表达习惯调整,比如英文里omG在不同国家会换成wow(欧美)、Astaga(印尼)。
这么一来,制作效率就没法比了:以前10个编剧+5个剪辑师一个月最多出5部剧,现在AI系统一天就能出好几部,而且质量还不差。这就像以前用手洗衣服,现在用全自动洗衣机,不光省劲,洗得还更干净。
(二)精准投放:AI帮着找对人、说对话
短剧平台想赚钱,得让对的剧遇到对的人——比如把甜宠剧推给年轻女孩,把悬疑剧推给中年男性。要是乱推,不仅没人看,还浪费宣传费。dramawave的AI投放系统,就像个精准推销员,能帮平台花最少的钱找到最多的观众。
比如平台要推一部新的欧美悬疑剧,AI会先分析用户数据,找出之前喜欢看悬疑类内容的用户,比如经常搜犯罪剧推理片的人;然后生成不同版本的宣传素材,有的剪剧情高潮,有的放主角采访,再测试哪个版本点击量高;最后把高点击的素材精准推给目标用户,还会选在用户最闲的时间推送,比如欧美用户的晚上8点(下班回家后)。
这套操作下来,投放效率特别高。普通平台可能花100块宣传费才能拉来1个充值用户,dramawave靠AI优化,花20块就能拉来1个,RoI(投入产出比)比同行高不少。这就像发传单,别人乱发一万张没几个回应,dramawave先打听清楚谁需要,再把传单塞到人家手里,自然效果好。
(三)用户运营:AI当贴心管家,留住用户不撒手
拉来用户只是第一步,能留住用户才是真本事。dramawave的AI系统就像个贴心管家,知道每个用户的喜好,能把他们在平台上。
打开dramawave的首页,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喜欢甜宠剧的用户,首页全是霸道总裁、校园恋爱;喜欢悬疑剧的,推的都是探案、复仇剧情。这是因为AI在记录用户的行为——你看了哪部剧、看到第几集停了、充值买了什么内容,它都记在心里,越用越懂你。
更贴心的是,AI还会主动提醒。比如你上次看的剧更新了,它会弹消息告诉你;你喜欢的甜宠剧类型出了新片,也会第一时间推荐。要是你看剧看到一半没充值,它可能会推个新人优惠,比如1美元看10集,很多用户一看划算就充值了。这种个性化服务让用户觉得平台懂我,自然愿意常来。
有数据说,dramawave的月活用户快到4亿了,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有这么多忠实用户,AI运营功不可没。毕竟现在大家都忙,没人愿意在App里翻半天找内容,AI直接把喜欢的送到眼前,体验感肯定好。
四、全球化布局:dramawave是怎么海外市场的?
短剧出海,不光要内容好,还得懂怎么在不同国家开门做生意——比如要遵守当地的法律,知道用户喜欢用什么支付方式,甚至要和当地的渠道合作。dramawave能在短时间内冲进收入榜前三,全球化布局的精准度比同行高不少。
(一)市场选得准:先啃硬骨头,再抢潜力股
很多企业出海喜欢先去容易做的市场,但dramawave反其道而行,先攻最难啃的北美市场,再抢东南亚、拉美这些潜力股,这套策略特别聪明。
北美市场为啥是硬骨头?用户对娱乐内容要求高,而且有Netflix、disney+这些巨头在,想挤进去不容易。但dramawave偏偏选了这里作为突破口,靠的是差异化竞争——巨头们做长剧、电影,dramawave做几分钟的短剧,填补了碎片化娱乐的空白。而且它的短剧制作精良,画质、特效不输给长剧,价格又便宜(一集只要几美分),很快就吸引了很多没时间看长剧的上班族、学生党。现在北美市场的下载量已经超3000万次,能在巨头眼皮子底下抢到用户,说明这套打法成功了。
拿下北美这个标杆市场后,再去攻东南亚、拉美就容易多了。这些市场的用户手机普及率高,喜欢碎片化娱乐,而且对价格敏感,FreeReels的免费模式和dramawave的低价付费刚好符合需求。比如印尼用户,很多人月收入不高,免费看剧是刚需,FreeReels一上线就成了爆款;而巴西、墨西哥这些拉美国家,用户喜欢热闹、反转多的剧情,平台就多推这类内容,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现在dramawave已经在北美、东南亚、拉美站稳了脚跟,就像先在一线城市开了家网红店,有了名气再去二三线城市扩张,成功率自然高。
(二)运营接地气:入乡随俗,不搞外来者姿态
在海外市场做生意,最忌讳高高在上,dramawave就特别懂入乡随俗,每个地区的运营都搞得很接地气。
比如支付方式,不同国家的用户习惯不一样:北美用户喜欢用信用卡、paypal;东南亚用户常用手机钱包,比如印尼的Gopay、马来西亚的boost;拉美用户可能用本地的借记卡。dramawave就把这些支付方式全接上了,用户想怎么付就怎么付,不用因为支付不方便放弃充值。
再比如推广渠道,它不盲目砸钱打广告,而是找当地的意见领袖(KoL)合作。比如在韩国找韩剧演员推荐,在印尼找短视频博主试看,这些本地KoL的粉丝信任度高,推荐的效果比硬广好太多。有个印尼博主拍了个试看dramawave短剧的视频,一天就有几十万播放,很多粉丝看完直接去下载了App。
甚至连客服都是本地化的。用户有问题,能找到说当地语言的客服,而且响应特别快——比如北美用户凌晨发问题,客服能在10分钟内回复;东南亚用户白天咨询,秒回更是常事。这种贴心服务让海外用户觉得这不是外国App,而是我们本地的平台,好感度直线上升。
(三)合规不出错:把摸清,不踩法律雷区
海外市场的法律、文化禁忌特别多,比如中东国家禁止出现饮酒镜头,欧美国家对用户数据保护很严,一旦踩线,轻则罚款,重则下架App。dramawave能稳步发展,关键是把做到了位。
它在每个国家都组建了本地合规团队,专门研究当地的法律和文化禁忌。比如在中东市场,AI会自动筛查剧本里的敏感内容,把饮酒镜头换成喝茶,男女主角的互动也不会太亲密;在欧盟市场,严格遵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用户可以随时删除自己的数据,平台绝不会私自收集信息。
这种先合规再发展的思路,虽然前期要花不少钱和时间,但能避免大风险。比如有个同行在欧洲因为数据问题被罚款几千万欧元,还下架了App,而dramawave因为合规做得好,从没出过这类问题,能安心搞业务。
五、赚钱逻辑:dramawave靠啥实现高增长高利润?
很多人好奇,短剧平台到底怎么赚钱?dramawave不仅增长快,利润还不低,有数据说它的毛利润高达73.6%,比茅台还高,这赚钱能力确实让人吃惊。其实它的赚钱逻辑很清晰,主要靠三大块,而且成本控制得特别好。
(一)核心收入:用户充值看剧,小额高频攒大钱
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用户付费,但不是像长剧那样搞会员制,而是按集付费解锁剧情付费,走的是小额高频的路子。
比如一部10集的短剧,前2集免费看,从第3集开始,每集收0.99美元,或者花4.99美元解锁全集。看起来每笔钱不多,但架不住用户多、看得勤——一个用户可能一周看3部剧,一年下来就是几百美元,4亿月活用户里哪怕只有10%付费,收入都很可观。
而且它的付费设计很,经常搞优惠活动,比如新人首单1美元看10集周末半价解锁,用小优惠刺激用户付费。很多用户觉得几块钱不算啥,能追完剧就行,不知不觉就花了不少钱,平台就靠这些攒出了大收入。2025年dramawave的年化流水已经突破1.2亿美元,管理层还计划年底做到3.6亿美元,按照这个增速,收入还得涨。
(二)补充收入:广告+合作,让流量变现更充分
除了用户付费,广告和合作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毕竟平台有几亿用户,流量就是钱,能吸引很多品牌来打广告。
广告形式很灵活,不是硬邦邦的贴片广告,而是植入式广告信息流广告。比如在甜宠剧里,女主角用的口红、喝的奶茶,可能是品牌赞助的,镜头会稍微给个特写;在App首页,会推和你喜欢的剧相关的商品,比如悬疑剧下面推侦探小说,甜宠剧下面推情侣饰品。这种广告不影响用户看剧,还容易让用户产生购买欲,品牌愿意花钱,平台也能赚钱。
合作收入也不少,比如和海外的影视公司合作拍剧,对方出Ip,dramawave出技术和渠道;或者和电商平台合作,在剧里加购物链接,用户看完剧能直接买主角同款,平台拿提成。比如在韩国和某美妆品牌合作,剧里女主角用的粉底液,用户能直接点链接购买,一集剧下来能带动几千单销量,平台赚的提成可不老少。
(三)成本控制:AI降本+规模化,把钱花在刀刃上
dramawave能有73.6%的高毛利,关键是成本低——AI把制作和运营成本砍了一大半,规模化之后成本更低,利润自然就上去了。
前面说过,AI让短剧制作成本降到了传统方式的1\/10甚至1\/50,这是最大的成本杀手。不用租场地、请群演,AI编剧、虚拟拍摄、自动剪辑,一套流程下来,一部剧的制作成本可能只要几千美元,而传统短剧至少要几十万。
运营成本也被AI压得很低。比如客服,不用雇几千个真人,AI客服就能处理80%的问题,只有复杂问题才转给真人;投放广告,AI精准定位用户,不会浪费广告费;内容推荐,AI自动完成,不用人工筛选。这么一来,运营团队不用太大,成本自然降下来了。
更重要的是规模化效应——平台的剧越多,用户越多,平均到每部剧、每个用户的成本就越低。比如AI系统的研发成本是固定的,前期花了1000万,但后期多做一部剧的成本几乎为零,用户越多,摊到每个用户身上的研发成本就越少。这就像开工厂,生产100件衣服成本高,生产件衣服,每件的成本就降下来了。
六、未来展望:dramawave能一直火下去吗?有啥风险?
dramawave现在势头很猛,但互联网行业变化快,今天的爆款明天可能就没人看了。它未来能不能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短剧老大,还要看能不能接住机会、避开风险。
(一)好机会:AI+全球化,还有很多能吃
首先,短剧出海还是个蓝海市场,很多国家的用户还没接触过短剧,比如非洲、东欧,这些地方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潜在用户特别多。dramawave已经有了AI技术和全球化经验,再去开拓这些市场,比从头开始的新平台容易多了。
其次,AI技术还在升级。昆仑万维在搞更先进的多模态大模型,以后AI不仅能写剧本、做特效,还能生成虚拟主角——不用找真人演员,AI直接生成一个符合用户喜好的虚拟明星,演技还能随便调。要是真能实现,制作成本还能降,内容形式也更丰富,比如用户能自己选虚拟主角的长相、剧情走向,互动性更强。
还有,生态联动能带来新增长。昆仑万维不光有短剧平台,还有opera浏览器(全球有上亿用户)、AI音乐平台A6L。以后可能在opera浏览器里直接推dramawave的短剧,用AI音乐平台给短剧配专属音乐,用户在一个生态里能满足多种需求,粘性会更高。就像阿里有淘宝、支付宝、饿了么,用户用惯了一个App,就容易用其他的。
管理层还说了,计划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现在dramawave的流水增长这么快,要是能稳住,这个目标说不定能实现。
(二)要当心:竞争、政策、盈利,三大风险不能忽视
不过,dramawave也不是高枕无忧,至少有三个风险得警惕。
第一个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看到短剧出海赚钱,很多巨头都杀进来了,比如字节跳动、腾讯都在搞海外短剧平台,它们有钱有流量,肯定会和dramawave抢用户、抢内容。要是dramawave不能一直出爆款,或者技术优势被追上,很可能被反超。
第二个是政策风险。海外的政策说变就变,比如有的国家可能突然限制外国App,或者对短剧内容提出更严的要求。比如之前有个平台在东南亚因为剧情涉及宗教问题被下架,损失惨重。dramawave现在覆盖100多个国家,哪个国家政策变了都可能受影响,这是全球化的必经之痛。
第三个是盈利压力。虽然毛利润高,但dramawave现在还在烧钱——研发AI要花钱,开拓新市场要花钱,打广告要花钱。2024年昆仑万维因为短剧业务亏损了16个亿,要是以后收入增长跟不上烧钱速度,或者用户付费意愿下降,盈利目标就难实现了。就像开餐厅,毛利率再高,要是天天没客人,还是会亏本。
七、总结:dramawave给中国企业出海带来啥启发?
dramawave的崛起,不光是一个短剧平台的成功,更给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一个新范本——不是靠低价竞争,而是靠技术+本地化+用户思维打天下。
它的成功逻辑其实很简单:用AI技术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让内容生产又快又便宜;用本地化运营解决水土不服问题,让内容符合不同国家用户的喜好;用免费+付费的模式解决用户接受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用户都能参与进来。这三者结合,就形成了很难被复制的竞争力。
当然,它未来还要面对很多挑战,但至少现在,dramawave已经证明了:中国企业出海不只是卖衣服、卖家电,还能卖文化内容,而且能用高科技的方式卖得更好。从这个角度看,它不光是个赚钱的短剧平台,更成了中国AI文化出海的第一舰,让海外用户通过几分钟的短剧,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
至于它能不能真的成为全球短剧市场的领军者,还要看接下来一两年的表现——能不能持续出爆款,能不能顶住竞争,能不能实现盈利。但不管怎么说,dramawave已经给中国短剧出海写下了精彩的一笔,后面的故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