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 钢墙里的日子
避难所主结构 · 中层走廊
雨,已经下了第十五天。
铁皮顶被敲得密密麻麻,像是无休止的鼓点,敲在耳膜上,敲进骨头里。
空气潮得发闷,金属的锈味和消毒水的气味混在一起,仿佛渗进了人的皮肤。这里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冷硬的。
顾家被分配到第27号安置段的A-27号房间,Floren和Kenny则在隔壁紧贴的A-28号房间——主结构中层的一条狭长走廊。走廊两侧是一间间用钢板隔出来的房间,编号从A-01到A-36。
他们的隔间不大,五米长,四米宽,塞下三张铁床就几乎没了落脚地。墙壁漆成暗灰色,但漆面已经被潮气泡起一层层小鼓包。
床铺是冰凉的金属架,配一层薄得透光的褥子;储物柜的门铰链吱呀作响,关得再轻也会被隔壁听见。
灯光永远亮着——偏黄、偏暗,照久了让人眼睛干涩。夜和昼在这里没什么区别,只有外面的雨声提醒人时间还在走。
每日的食物
避难所的生活节奏固定到近乎死板。
每天三次分餐——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晚上六点,由物资组和军方共同监管。
早餐是一片硬得要泡水才能咬开的干面包,配一碗稀到能看见底的玉米粥。粥里的玉米粒少到能数清,偶尔有一两颗颜色发暗的。
午餐是罐头,可能是午餐肉,也可能是压缩豆泥——没有汤汁,只有结块的糊状物。
晚餐往往更简单:一块煮得发白的土豆,或者两三根切成段的胡萝卜。
每个人都有一个印着编号的金属饭盒,领到食物后必须当场吃完,空盒洗净还回原位。军方说这是为了防止浪费和疾病传播,但没人怀疑这也是一种控制手段。
顾阳第一次端起那碗玉米粥时,勺子在碗里碰到金属的“叮”声很脆,他皱了皱眉,但什么也没说。
顾泽忍不住小声嘀咕:“比我们在帐篷时还少。”
凤敏瞥了他一眼:“现在北门封锁,外出采集停了,能吃饱已经是运气。”
Kenny窜门,来到顾家的A-27号房,并用下巴示意不远处的墙角:“那边,今天有人饿得去偷军队口粮,被当场抓住。”
顾航补充道:“听说直接被当场击毙。”话说,晚上不让窜门出房间,你怎么来了?
Kenny挠了挠头说:“过来看看你们。”然后又慢慢的缩回了A-28号房间。
军队的威严
避难所的军人们穿统一的灰黑战斗服,衣料硬挺,腰间的制式手枪和步枪总是显眼地挂在那儿。
他们巡逻时步伐整齐,靴底踩在金属地面上发出“咚、咚、咚”的低沉回响,就像一把锤子,敲在人心上。
他们的眼神冷得像没有温度的金属——从头到脚扫一遍,让人不由自主地站直。
第27号安置段的入口设有岗亭,里面有一名士兵守着,眼睛随人的动作微微转动。
任何人出入都要刷身份卡、登记,并接受手持扫描仪的短暂扫查。
几天前,一个外区的男人试图闯岗——他只是想冲出去找家人,但没等他喊出第二句,就被三名军人按倒,拖进了黑暗的走廊尽头。之后再没人见过他。
那一晚,整条安置段安静得连咳嗽声都少了。
不安的发酵
雨一直下,库存一天天减少。
北门外的影子——那些怪物和未知的东西——让军方不敢派出大规模采集队。
饥饿和压抑让人开始烦躁,尤其是那些分不到足够口粮的人。他们盯着物资仓库的大门,看守的士兵成了他们和食物之间的最后一道墙。
晚上,走廊某个昏暗角落传来低声交谈:
“仓库里至少还有一个月的粮,为什么只给我们三天的量?”
“军队每天有肉罐头、咖啡,我们呢?”
“东区那边,有人准备堵物资口……”
声音很快消失,像是被潮湿的空气吞掉。
暴乱的前夜——————
那天夜里,灯光依旧昏黄,雨声敲在钢板上,密集而急促。
顾阳坐在床边,听到外面的巡逻靴声比往常更频繁,节奏也更急。
Kenny回来时,神情罕见地严肃:“东区今晚有人要动手,军方已经调了两支小队过去。”
“动手?”顾阳抬起头。
Kenny点了点头,压低声音:“第一次暴乱——要么成功,要么死得很难看。”
走廊深处,有人关上了门,发出沉闷的一声“砰”。
雨声像在催促,又像在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