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章:竹海农画·稻浪里的共生新境
生态菜园的丰收让光头强尝到了农耕的甜头,看着餐厅里游客对新鲜食材的喜爱,他又生出新的念头——在菜园旁边开辟一片稻田。狗熊林旁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正好适合种水稻,既能丰富餐厅食材,还能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模式,让农耕体验更有特色。
“种水稻?我只在电视上见过!”熊二兴奋地蹦起来,“是不是能收好多好多大米?还能在田里摸鱼?”熊猫也跟着凑到河边,看着清澈的河水,眼里满是好奇,小爪子忍不住伸进水里拨弄着。
熊大点点头:“稻鱼共生是个好主意,水稻能为鱼儿提供遮阴和食物,鱼儿的粪便能给水稻施肥,既环保又能多一份收获。不过种水稻比种菜复杂,我们得好好准备。”
光头强早已做足了功课,他从城里买来优质稻种,还请教了村里有经验的老农。老农听说他要搞生态种植,特意赶来指导:“种水稻要先育秧、再插秧,田里的水位要控制好,鱼要等秧苗长稳了再放进去,这样才不会破坏秧苗。”
接下来的日子,光头强和伙伴们全身心投入到稻田开垦中。他们先用锄头把河谷地带的土地深耕细作,平整成一块块水田;熊大带领土拨鼠们挖通引水渠,把河道里的清水引入田中;光头强则在温室里育秧,每天精心浇水、控温,看着嫩绿的秧苗破土而出,心里满是期待。
插秧那天,天刚蒙蒙亮,大家就来到了水田边。光头强卷起裤腿,率先走进田里,弯腰把秧苗一株株插进泥土里。熊二也学着他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插秧,可刚插好的秧苗转眼就被水冲倒了,急得他直跺脚。
“插秧要深浅适中,根部要插进泥土里,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光头强耐心地教他,手把手地帮他调整姿势。熊二慢慢掌握了技巧,虽然插得歪歪扭扭,却越来越熟练。
熊猫则坐在田埂上,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时不时用爪子捡起掉在地上的秧苗,小心翼翼地递给光头强,样子格外认真。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赶来帮忙,小松鼠们叼来秧苗,土拨鼠们在田边清理杂草,一派热闹的农耕景象。
秧苗插好后,田里泛起一片嫩绿,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铺在河谷地带。光头强按照老农的指导,在田里放了几百尾鲤鱼苗,鱼儿们在秧苗间欢快地游动,时不时啄食水草和昆虫,为水稻增添了生机。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每天都会来稻田照料。光头强定期检查水位,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熊二负责驱赶偷吃秧苗的鸟类,偶尔还会跳进田里摸鱼,虽然每次都空手而归,却乐此不疲;熊猫则喜欢坐在田埂上,看着鱼儿游动、秧苗生长,眼里满是欢喜。
水稻渐渐长大,绿油油的稻叶在风中摇曳,形成一片绿色的稻浪。鱼儿们也长得越来越肥,在稻丛中穿梭嬉戏。游客们纷纷前来观赏这独特的“稻鱼共生”景观,有的还跟着光头强一起体验除草、浇水,感受农耕的乐趣。
“太神奇了!水稻和鱼儿竟然能一起生长,还不用化肥农药!”一位游客感叹道,“这样种出来的大米和鱼,肯定特别健康美味!”
秋收时节,稻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光头强和伙伴们一起收割水稻,镰刀挥舞间,金黄的稻穗被收割下来,堆成一座座小山。熊二则跳进田里摸鱼,这次他运气不错,抓到了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开心地举起来向大家炫耀。
脱粒、晾晒、扬谷,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看着金灿灿的大米装满竹制粮仓,肥美的鱼儿跃出水面,光头强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把收获的大米和鱼做成各种美食——香喷喷的米饭、鲜美的稻花鱼、营养丰富的鱼汤,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米饭和鱼!”一位游客赞不绝口,“带着稻谷的清香和自然的鲜味,太美味了!”
熊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吃得津津有味:“光头强,种水稻太有意思了!明年我们还要种更多!”熊猫也跟着点点头,用爪子拿起一块稻花鱼,吃得不亦乐乎。
光头强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又看了看身边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感慨。从伐木工到农民,从破坏森林到守护生态,他用自己的双手,在狗熊林里画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耕画卷。
重启装置的绿光温柔地笼罩着狗熊林,见证着这片稻田的丰收与喜悦。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光头强和伙伴们将继续耕耘,让稻浪翻滚,让鱼儿欢腾,让生态农耕的理念传播得更远,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金色的稻浪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