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的余音尚未完全消散,一种新的异常开始在城市艺术圈激起涟漪。这次的事件始于一家新开的现代艺术画廊,其名为的展览正在艺术界引起轰动与争议。
画廊主理人秦风亲自来到杂货店,这位向来从容的艺术品商人此刻显得忧心忡忡。他带来的平板电脑上展示着几幅令人不安的画作——看似普通的肖像画,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画中人的眼神过于生动,仿佛随时会眨动。
参观者反映,在这些画作前会产生强烈的既视感。秦风滑动着图片,更奇怪的是,有人声称在画中看到了自己遗忘的记忆。有个老太太甚至坚持说在一幅风景画里看到了她已故丈夫的身影。
苏晓端茶时的手微微一顿,茶杯在托盘中发出细微的碰撞声:这些画在...它们在诉说着不属于自己的故事。而且...它们在渴求更多。
陈默接过平板,指尖在屏幕上方悬停。通过守望者协议,他感知到一种熟悉的异常——与记忆堤坝事件相似的情感复制现象,但这次更加精致,更具目的性。每一幅画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情感陷阱,等待着观者上钩。
安墨的扫描很快证实了猜测:画作表面覆盖着特殊的情感共振涂层,能够与观者产生深度共鸣。创作这些画作的艺术家楚瑶,她的背景很有意思。三年前的一场车祸不仅让她失去了感知情感的能力,还让她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将他人情感具象化的异能。
张弛凑过来看了看画作,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画看得我浑身不舒服,就像有人在我脑子里翻东西。
团队来到位于旧厂区改造的画廊。这里原本是纺织厂的仓库,如今被改造成极具工业风的艺术空间。展厅内部设计极具未来感,银灰色的墙壁上悬挂着楚瑶的二十余幅作品。参观者们在画作前驻足,表情各异——有人泪流满面,有人陷入沉思,还有人面露恐惧。
它们在偷取观者的情感。苏晓压低声音,脸色苍白,每一幅画都在用别人的情感来填补艺术家的空洞。我能听到它们在窃窃私语,交换着偷来的记忆片段。
在展厅尽头,他们见到了正在创作的楚瑶。她穿着沾满颜料的工作服,站在一幅半完成的画布前。令人惊讶的是,她作画时戴着特制的银色手套,画笔从未直接触碰画布——颜料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引导着,自动在画布上形成图像。那画面是一个孩童吹泡泡的场景,色彩明快却让人感到莫名的哀伤。
她在用异能作画,陈默仔细观察着创作过程,用从观者那里汲取的情感作为颜料。看那幅画的色彩变化——她在混合不同观者的情感记忆。
楚瑶察觉到他们的到来,缓缓转过身。她的眼神清澈却空洞,像是精心打磨的玻璃珠:你们也来给我的收藏添砖加瓦吗?我感觉到你们的情感...很特别。
张弛上前一步,眉头紧锁:收藏是指偷取别人的情感?
偷取?楚瑶轻笑,那笑容精致却毫无温度,我只是在帮助人们重温那些被遗忘的珍贵时刻。艺术本就是情感的容器,我只是让这个容器更加...真实。
她指向旁边的一幅画。画中是一个小女孩吹灭生日蜡烛的场景,那幸福的笑容栩栩如生。一个中年男子正站在画前掩面哭泣:这是...这是我女儿五岁生日...那天我因为加班差点错过她的生日派对...我都快忘记这个画面了...
楚瑶的指尖轻抚画框,我在帮他们找回失去的东西。这些被日常生活磨平的情感棱角,在我的画作中重获新生。
但苏晓感知到的真相更加残酷:她在用这些情感来填补自己的缺失。每完成一幅画,她就暂时获得画中情感的感受能力,但很快就会消散,就像瘾君子需要更大的剂量。她现在需要更多、更强烈的情感来维持这种虚假的感受。
陈默走向一幅尚未完成的画作。画布上模糊的人影正在逐渐清晰,而旁边一位观者则显得越来越疲惫,眼神逐渐失去光彩。
停下来,楚瑶。陈默温和却坚定地说,你正在伤害这些人。你给予的回忆是以剥夺他们当下的情感为代价的。
楚瑶的表情瞬间冰冷,画廊内的温度仿佛骤降几度:你们什么都不懂。失去情感是什么滋味?看着夕阳却感受不到美丽,听到笑话却体会不到幽默,就连疼痛都变得陌生...我只是想重新感受这个世界!我只是想再次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痛!
随着她情绪激动,画廊内的画作开始发生异变。画中人物的眼神变得饥渴,画面开始扭曲,颜料仿佛拥有了生命般在画布上蠕动。观者们纷纷露出痛苦的表情,他们的情感正在被过度抽取,有人甚至开始出现记忆混乱的症状。
必须切断她与画作的连接!安墨紧急警告,检测到情感抽取速率已超过安全阈值!再这样下去,观者可能会永久失去部分情感能力!
张弛试图上前制止,但画作中伸出银色的触须阻止了他的靠近。苏晓则被汹涌的情感洪流冲击得站立不稳,扶住墙壁才勉强站稳。
陈默闭上眼睛,通过协议连接到画廊的情感网络。他看到了一个悲伤的真相——楚瑶的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那场车祸后产生的变异。她像一个情感的黑洞,不断吞噬却永远无法填满。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绝望的尝试,试图通过别人的情感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明白你的痛苦。陈默对楚瑶说,声音平静而充满理解,但用别人的情感来填补自己的空洞,就像用别人的照片来填充自己的相册——看起来完整,实际上依旧空虚。你收集了这么多情感,可曾有一次真正感受到它们属于你自己?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Instead of 切断连接,他通过协议将自身的情感记忆分享给楚瑶——不是强烈的喜怒哀乐,而是那些平凡却真实的瞬间:晨光中咖啡的香气,雨后泥土的气息,深夜读书时的宁静,还有与伙伴们并肩作战时的信任与温暖...
楚瑶愣住了。这些简单的情感与她从观者那里汲取的强烈情绪完全不同,没有戏剧性的起伏,却更加...真实。就像久旱的沙漠终于等来了细雨,每一滴都能被干渴的土地吸收。
情感不是可以收集的藏品,陈默轻声说,如同在教导一个迷路的孩子,而是需要亲自体验的过程。你一直在旁观别人的情感,却忘了自己也可以重新感受。即使不能完全恢复,真实的残缺也好过完美的虚假。
画廊内的异变开始平息。画作恢复平静,那些银色的触须缓缓缩回画布之中。观者们逐渐清醒过来,困惑地互相张望,仿佛刚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醒来。
楚瑶缓缓摘下手套,第一次用裸露的手指轻轻触碰调色盘上的颜料。温暖的触感让她颤抖了一下,两行热泪终于从她空洞的眼睛里涌出,滴落在颜料中,晕开小小的涟漪。
原来...她哽咽着,声音里带着久违的温度,颜料是有温度的...我一直...一直都在隔着玻璃感受世界...
一个月后,楚瑶的新展览开幕。画作依旧精美,但不再有那种令人不安的生动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的、真实的生命力。她在展览说明中写道:真正的艺术不是情感的镜子,而是心灵的窗户。我曾试图用别人的情感填充自己的空洞,直到明白唯有真实的残缺才能成就完整的艺术。
安墨在记录中添上新的一笔:
【案例:镜像画廊归档。结论:情感无法被替代或收藏,唯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完美复刻,而在于真诚表达。有时,真实的残缺比完美的虚假更加珍贵。】
杂货店的橱窗外,夕阳给街道镀上温暖的金色。陈默擦拭着柜台,心想: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间画廊,收藏着独属于自己的情感真迹。而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笔触,恰恰构成了生命最真实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