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季节刚刚回归正轨,一种新的异常便开始在城市的音乐圈中悄然蔓延。这一次的征兆更加微妙,却同样令人不安。
事情的起因是音乐学院教授赵明轩的到访。这位享誉国际的小提琴家站在杂货店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琴盒背带,眉宇间笼罩着深深的困惑。
我的学生们...他斟酌着用词,突然都失去了音乐的。
苏晓为教授倒茶时,敏锐地感知到他身上缠绕着一种奇特的——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声音被某种力量束缚着。
他们能完美地演奏任何曲子,赵教授继续解释,音准、节奏、技巧都无可挑剔。但就是...没有感情。就像精致的机械在重复动作。
陈默若有所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约一周前。赵教授回忆道,最先出现问题的是练习室A-3。学生们都说在那里练习后,感觉自己的情感被抽走了。现在那间练习室已经被封起来了。
安墨调取了音乐学院的相关数据:练习室A-3确实检测到异常的能量波动。有趣的是,这种波动与之前记忆堤坝事件有相似之处,但表现形式完全不同。
为了查明真相,团队来到了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音乐学院。古老的建筑沐浴在夕阳中,隐约传来的琴声确实如赵教授所说——技巧纯熟,却冰冷得令人不适。
在A-3练习室外,他们遇到了更奇怪的现象。虽然房间已经被封,但门缝下不时渗出肉眼可见的银色音波,如同有生命的流体般在走廊里游荡。
苏晓捂住耳朵:声音...在吞噬情感!
张弛试着靠近一束银色音波,那音波立即缠绕上他的手臂。他猛地后退:该死!我突然想不起来为什么喜欢听摇滚乐了!
陈默通过守望者协议分析这些银色音波,发现它们是一种高度秩序化的情感能量,专门吸收音乐中的情感成分,只留下纯粹的技术骨架。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现象。陈默得出结论,有人在刻意音乐中的情感。
通过音波的反向追踪,他们在地下室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录音室。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房间里布满了精密的银色装置,它们如同活物般脉动着,将空气中流动的音乐情感剥离、收集、储存。在房间中央,一个年轻女子正专注地调整着设备,她耳边戴着的助听器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林音?赵教授惊呼出声,你不是去国外深造了吗?
女子转过身,露出一个空洞的微笑:赵教授。我在做一个伟大的实验——创造最纯粹的音乐。
苏晓倒吸一口凉气:她几乎听不到...不,是她拒绝倾听情感的声音!
林音,曾经是音乐学院最有天赋的学生,却因逐渐丧失听力而被迫放弃演奏生涯。现在看来,她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
音乐中的情感是不必要的干扰。林音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它们让演奏变得不稳定,让评价变得主观。我要创造绝对纯粹的音乐——只有技巧,没有情感。
随着她的话语,银色装置突然增强功率,整个音乐学院回荡起冰冷刺骨的音浪。学生们像被操控的傀儡般开始齐奏,完美的和声中却感受不到丝毫温度。
必须阻止她!赵教授急切地说,这样下去,孩子们的音乐生命都会被毁掉!
但陈默抬手制止了想要上前的张弛:强行破坏装置可能会伤到学生们的情感连接。我们需要用她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说服她。
他转向苏晓:你能捕捉到那些被储存的情感吗?
苏晓闭目感知,脸色渐渐发白:可以...但是太多了,像一片冰冷的海洋...
把它们释放出来,陈默指示,但要缓慢地,有序地。
在安墨的技术支持下,苏晓开始引导被储存的情感能量。起初只是一缕温暖的旋律,那是某个学生第一次登台时的紧张与兴奋;接着是一段激昂的节奏,记录着另一个学生突破技术瓶颈时的狂喜...
银色装置开始不稳定地闪烁。林音慌乱地调整着控制台:不...这些杂质...
这不是杂质。陈默走到她面前,这是音乐的灵魂。
他轻轻取下林音的一只助听器:你失去的不仅是听力,林音。你拒绝听到音乐中最珍贵的部分。
随着更多被储存的情感释放,整个学院仿佛苏醒过来。学生们的演奏开始有了温度,有了起伏,有了生命。银色装置在情感的洪流中纷纷失效,化作普通的金属零件。
林音瘫坐在地,泪水无声滑落:我只是...想继续做音乐...
赵教授走上前,慈爱地拍拍她的肩:你一直在做音乐,孩子。只是走错了方向。
当晚,在学院的音乐厅里,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林音坐在观众席第一排,当学生们充满感情地演奏她曾经最爱的曲子时,她终于露出了真心的微笑。
我听到了...她轻声说,原来...这就是音乐应有的样子。
回到杂货店,安墨更新了记录:
【案例:沉默的合奏归档。结论:技术是音乐的骨架,情感才是音乐的灵魂。纯粹的技术如同精致的空壳,唯有注入情感才能赋予其生命。】
陈默擦拭着柜台,窗外飘来远处音乐学院的隐约琴声。这一次,旋律中带着温暖的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