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平等,并非口号,而是融入骨血的本能;当放下身份高低的分别,方能照见每个生命本自具足的尊严与佛性。
“启明星”项目的成功,如同在昭阳原本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扩散,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关注,甚至是一层若有若无的光环。然而,她内心清醒,深知这一切不过是因缘和合,来则来,去则去,并未因此生出丝毫骄慢。她依旧准时上下班,平和地处理着后续事宜,准备着再次抽身离开。
这天上午,她去行政部门交还项目备用金和相关资料。手续办完,正准备离开时,一阵略显尖锐的斥责声从走廊拐角的茶水间传来,打破了办公区惯有的、压抑着各种情绪的宁静。
“你是怎么搞的?地上这么明显的水渍没看见吗?差点滑倒我!知不知道我这条裙子多贵?做事能不能用点心!”是行政部一位颇有些势力的主管王莉,她正对着一位穿着蓝色清洁工制服的阿姨大声呵斥。阿姨手里还拿着抹布,低着头,嗫嚅着想解释什么:“王主管,我刚刚拖过这边,可能是谁不小心洒了水,我这就……”
“这就什么这就?解释就是掩饰!我看你就是偷懒!这个月的卫生评分我看你们组是不想要了!”王莉不依不饶,声音引来了一些同事侧目,但大多只是瞥一眼,便事不关己地低下头,或快步走开。在职场生态里,清洁工往往处于最底层,鲜少有人会为他们“得罪”一个部门主管。
那位清洁阿姨昭阳认识,大家都叫她张姨,五十多岁的年纪,总是默默做事,笑容憨厚。此刻她满脸涨红,手足无措,眼神里充满了委屈和无助。
一股情绪瞬间在昭阳心中升起。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清晰的、无法坐视不理的不认同。她看到的是基于职位高低的不平等对待,是一种对他人劳动和尊严的轻蔑。
在过去,她或许也会心生同情,但可能会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惹麻烦”的念头而选择沉默离开。但此刻,“众生平等”对她而言,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需要践行的准则。修行,修的不就是在每一个当下,打破“我执”和“分别心”吗?职业有分工,人格无贵贱。
她没有犹豫,步履平稳地走了过去。
“王主管,”昭阳的声音响起,不高,却清晰地介入到这场不对等的对话中。她的语气平和,没有指责,只是陈述事实,“我刚才走过来,看到张姨一直在很认真地打扫。茶水间人来人往,偶尔洒落水渍很难完全避免。张姨已经表示会立刻处理了。”
王莉没想到会有人插话,尤其还是最近风头正劲的昭阳。她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随即语气稍缓,但依旧带着居高临下:“昭阳啊,不是我说,这卫生状况关系到整个办公环境,不能总这么马虎……”
昭阳没有与她争辩卫生标准,而是将目光转向张姨,语气温和而坚定:“张姨,没事的,您先去把水渍处理一下吧,小心地滑。”
张姨感激地看了昭阳一眼,连忙应声去了。
昭阳这才重新看向王莉,依旧心平气和:“王主管,发现问题提醒是应该的。不过,我想无论是谁,在工作时都希望得到基本的尊重。张姨她们工作很辛苦,维持这么大办公区的整洁并不容易。”
她的话,没有一丝火气,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王莉刚才行为的不妥。王莉张了张嘴,想反驳什么,但在昭阳那清澈而坦然的目光下,终究没能说出话来,脸上青白交错,最终悻悻地“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周围隐约关注着这边的几个同事,眼神中流露出讶异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钦佩。
昭阳没有停留,也转身离开。心中并无“仗义执言”的快意,只有一种深沉的平静。在刚才那一刻,她完全没有考虑王莉的主管身份,也没有轻视张姨的清洁工身份。她看到的,只是两个平等的生命,一个在滥用微小的权力发泄情绪,一个在承受不应有的委屈。她所做的,仅仅是基于事实,说了一句公道话,维护了一份应有的尊严。
她真正体会到,修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修一颗在具体情境中,能自然流露的平等心。这颗心,能穿透一切外在的身份、地位、财富标签,直见生命本身的价值。职业或许有分工的不同,但付出的劳动,承担的责任,以及作为人的尊严,并无高下之分。
昭阳走在回工位的路上,心中澄明:职业如同外衣,身份恰似标签;剥去这一切,生命本质皆平等。修行,便是擦亮能照见这平等本质的慧眼。
这次为张姨发声的小插曲,让她对职场中无处不在的“分别心”有了更深的警觉。同时,她也意识到,在忙碌与压力中,为自己寻找一方心灵憩息地的重要性。或许,是时候将修行更自然地融入这八小时的每一个间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