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嫉妒的毒刺试图扎入心房,修习“随喜”便是最有效的解毒剂;将他人的成功视为自己的喜悦,便能消融对立,融入生命共荣的海洋。
城市的节奏总伴随着各种消息的流转,如同永不疲倦的血液。昭阳在处理出版事宜的间隙,也会关注一下昔日行业的动态,既是一种职业习惯,也带着一丝淡淡的、审视过往的意味。
这天下午,她正在咖啡馆整理书稿的附录,手机屏幕上方弹出一条行业新闻推送——“年度创新峰会奖项揭晓,星耀科技项目经理周敏斩获‘最具价值项目领袖’金奖”。
周敏。
这个名字像一枚细针,在昭阳的心尖上极轻、却极清晰地刺了一下。
周敏曾是她在原公司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两人资历相仿,能力相当,在不同项目组却时常被拿来比较。昭阳还记得,自己离职前,那个公司倾注大量资源的重点创新项目,原本是她和周敏最有力的竞争舞台。她曾为此熬过无数个夜晚,做过详尽的规划,内心对那个代表着行业认可的奖项,不是没有过渴望与憧憬。
后来,她选择了离开,走上了另一条向内求索的道路。而周敏,留在了那个赛道上,并且,成功了。
新闻配图上,周敏站在领奖台上,穿着利落的套装,手捧奖杯,笑容明亮自信,眼中闪烁着昭阳曾经也十分熟悉的、属于职场高光时刻的光芒。
一瞬间,一股复杂而熟悉的热流猛地冲上昭阳的心头。那感觉酸涩、灼热,带着不甘和一丝隐痛——嫉妒。
像一条冰冷的毒蛇,骤然从心底的某个角落苏醒,吐着信子。一个声音在脑海里低语:“那个奖项,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机会,本来也可能是你的……如果你没有离开……”
这情绪的袭来如此迅猛而真实,昭阳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微微一窒,拿着手机的手指有些发僵。她没有立刻压抑或批判这自然的情绪反应,而是首先觉察到了它:“啊,嫉妒。它来了。”
她清楚地知道,如果放任这股能量,它会迅速滋长,衍生出更多的比较、失落、自我怀疑,甚至对周敏产生莫名的怨怼,将自己重新拖回“内耗”的泥潭。这正是她过去常常陷入的模式。
但如今的她,拥有了不同的工具。
她想起佛法中一种极其善巧、却不易实践的修行——随喜赞叹。即见到他人行善、获得成就、幸福快乐时,不生嫉妒,反而由衷地感到欣喜,如同自己得到一样。
这并非虚伪的客套,而是对治嫉妒心最根本的良药。嫉妒源于“我执”,源于将他人与自己对立起来,认为别人的成功映衬了自己的失败,抢夺了本属于自己的资源和荣耀。而“随喜”则打破了这种虚假的对立,将“我”的范畴扩大,体会到与他人乃至所有众生的一体相连。
这很难。尤其是面对曾经的竞争对手。
昭阳放下手机,闭上眼睛,做了几次深长的呼吸。她不是在强迫自己立刻变得“高尚”,而是在进行一场主动的、有意识的心念训练。
她先接纳了那份初始的嫉妒,不评判它的“不对”,只是看着它像一团带有颜色的能量在心头翻滚。
然后,她开始有意地引导心念。她想象着周敏为了这个项目所付出的努力——肯定也有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份成功,是她应得的回报。
她试着将自己代入周敏此刻的心情——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同行认可的那一刻,内心该是怎样的激动、欣慰和自豪?那是一种付出终有回报的喜悦,是自我价值被肯定的满足。
渐渐地,一种奇妙的转变开始发生。
心头那团酸涩的、紧缩的能量,仿佛被一股温和的光所照拂,开始松动、软化。她不再将周敏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损失”,而是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美好的事件。她开始为周敏感到高兴,为一个人的努力和才华得到认可而感到欣慰。
她重新拿起手机,点开那条新闻,在评论区认真地打下了一行字,发自内心:
“祝贺周敏!实至名归,为你感到高兴!”
当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清晰地感觉到,心中那个因比较和对立而打上的“结”,瞬间打开了。
一股轻松、温暖、宽广的能量流遍全身。她不再感到失落,反而有一种奇妙的连接感。她感受到的不再是“我”与“她”的对立,而是作为同行者,对另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由衷欣赏。周敏的成功,仿佛也成了她生命背景中的一抹亮色,让她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可能。
昭阳端起微凉的咖啡,唇边泛起一丝释然的微笑:随喜他人乐,自心亦安乐;破除嫉妒网,方入欢喜海。
成功地转化了嫉妒心,体验到了“随喜”带来的自由与喜悦,昭阳感到内心的力量又增长了一分。
然而,她明白,职场不仅是个人心性的修炼场,更是团队协作的试验田。当个人修行融入集体行动时,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下一个考验,或许正伴随着一个需要众人之力的项目瓶颈,悄然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