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张薇再次力邀昭阳回城参与重要项目,并许以极具诱惑力的高薪与职位。昭阳经历了短暂的内心波动后,平静而坚定地婉拒。她清楚地知道,此刻持续的内在与成长,远比任何外在的机遇更为珍贵。
晨光透过窗棂,在书桌上铺开一片温暖。昭阳刚结束早课,正提笔记录昨夜月光下的感悟,桌上的手机便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屏幕上跳跃的名字是——张薇。
昭阳的心,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张薇是她从前在公司里关系还算不错的同事,也是当初她离职时少数表示理解的人之一。自从她回到乡村,两人联系渐少,但每次通话,张薇总不免带着都市的焦灼气息,试图将她拉回那个熟悉的轨道。
她放下笔,接通电话,按下免提。
“昭阳!我的大忙人,总算接电话了!”张薇的声音一如既往的语速快,带着职业性的热情,“最近怎么样?你那‘心灵驿站’搞得风生水起啊,我都听说了!”
“还好,薇薇。你呢?”昭阳的声音平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我?还能怎样,忙得脚不沾地呗!”张薇抱怨着,但语气里不乏炫耀,“不过这次找你,可是有天大的好事!我们组接了个超级大项目,甲方是行业巨头,预算充足得吓人!老板点名了,急需你这样有经验、有想法的人才来牵头!职位是高级项目总监,薪水嘛……”她报出一个足以让大多数都市白领心跳加速的数字。
昭阳握着手机,没有立刻回应。那个数字,像一块投入心湖的石子,确实激起了圈圈涟漪。
她仿佛能看到那个场景——宽敞明亮的写字楼,穿着得体职业装的自己,在会议室里运筹帷幄,手下带领着一个团队,处理着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用能力和智慧换取丰厚回报的感觉,曾经是她价值感的重要来源。
一种熟悉的、名为“野心”的东西,在她心底沉睡的角落里,极其轻微地躁动了一下。那是一种证明自己的渴望,一种对过往能力的确认,甚至夹杂着一丝“让你们看看我昭阳又回来了”的快意。
张薇见她沉默,以为她被说动了,加紧游说:“昭阳,我知道你之前在村里搞的那些……嗯,算是公益吧,很有意义。但那种事情,偶尔做做就好,总不能当饭吃吧?这个机会真的千载难逢!平台、资源、发展空间,都不是你以前那个小公司能比的!回来吧,我们都盼着你呢!”
话语像连珠炮,带着都市特有的现实逻辑和不容置疑的急切。
昭阳的目光从手机屏幕上移开,望向窗外。
院子里,母亲正在喂鸡,动作缓慢而安稳。几只麻雀在刚刚清扫过的青石板上跳跃。远处,是连绵的、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绿意的田野。
一边是高效、光鲜、充满挑战与丰厚回报的都市职场。
一边是缓慢、朴素、充满不确定性却内心安宁的乡村修行与分享。
这两个世界,曾经在她体内激烈交战,最终,后者艰难地占据了上风。而此刻,前者再次伸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橄榄枝。
她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胸腔的起伏。她没有压抑那份因高薪和职位而起的短暂波动,只是“看着”它,如同看着溪水上的一片落叶。
她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是那个高级总监的头衔吗?是那张数额惊人的薪水卡吗?是重新回到那种被KpI驱动、在会议和邮件中打转、时刻担心被替代、内心被掏空的状态吗?
答案清晰地浮现:不。
她想要的,是内心的澄明与安定,是那种不被外境轻易搅动的力量,是能够真正利益他人、传递安宁的可能性。这些东西,那个高级项目总监的职位给不了,那张高薪银行卡也买不到。
她在乡村这方寸之地所获得的成长——从观察情绪到转念智慧,从稳定内心到分享利他——是任何外在的成就都无法比拟的珍贵财富。这条路她才刚刚走上正轨,如同幼苗需要持续呵护,此刻若重返那个消耗远大于滋养的环境,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前功尽弃。
“薇薇,”昭阳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和平静,“谢谢你和老板还想着我,也谢谢这个宝贵的机会。”
张薇在电话那头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急切地想打断:“昭阳你听我说……”
昭阳温和却坚定地继续说了下去,没有提高音量,却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但是,很抱歉,我暂时没有回城的打算。我现在的生活和……修行,对我来说更重要。”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似乎张薇没料到她会如此干脆地拒绝,而且是用“修行”这样在她听来有些“虚无缥缈”的理由。
“昭阳,你……你再好好考虑考虑!这不是小事!为了那些……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值得吗?”张薇的语气里充满了不解甚至一丝惋惜。
“值得。”昭阳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她甚至微微笑了一下,仿佛卸下了一个无形的重担,“对我来说,此刻内心的成长,比任何外在的机遇都更为珍贵。替我谢谢老板的好意,也祝你项目顺利。”
说完,她不等张薇再劝,便温和地道别,挂断了电话。
手机屏幕暗了下去。
书房里恢复了宁静,只有窗外隐约的鸡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昭阳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感受着内心那盏灯的光芒。在刚才做出选择的瞬间,那光芒似乎更加稳定、更加明亮了。
她拥有了一种新的勇气——拒绝的勇气。
拒绝外界定义的成功,拒绝诱惑,拒绝回到那个虽然熟悉却会耗竭自己的旧模式。
这不是退缩,不是无能,而是基于深刻自我认知后的主动选择。是真正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开始。
她知道,这个选择在张薇甚至很多人看来,或许是难以理解的,是“不划算”的。但她内心无比清楚,她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条路上,没有炫目的头衔和丰厚的薪水,却有溪水的宁静,有外婆的智慧,有共修的力量,有内心一点一滴生长出来的定力与慈悲。
这,就是她的“通透活法”。
阳光完全照亮了书桌,她重新拿起笔,继续记录。
笔尖在纸上游走,沉稳而有力。
然而,一个更深层的体悟也随之浮现:这种基于内心明晰的拒绝,固然需要勇气,但如何在拒绝之后,依然保持内心的柔软与开放,不因此而变得封闭或坚硬?如何在坚守自我的同时,依然能与那个喧嚣的外部世界保持某种有益的连接?
她知道,这需要更深的智慧,或许就藏在那些古老经文的无言教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