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山居的宁静。电话那头是深陷职场不公、情绪崩溃的前同事。昭阳没有给出建议或评判,只是安静倾听,最后轻声道:“你先深呼吸三次。”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后,传来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感觉好多了。”这一刻,昭阳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生长出的安定力量,已能成为他人的依靠。
夜已深,山间的风格外清凉,带着草木与泥土的气息,透过木格窗棂,轻轻拂动着昭阳禅房内那盏小油灯的微弱火苗。她刚整理完一部分村志的口述资料,正准备熄灯休息,放在桌上的手机却突兀地、持续不断地振动起来,屏幕亮起的光在昏暗中格外刺眼。
来电显示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悦,她从前在公司里关系还不错的同事,一个聪明要强、却也敏感易焦虑的姑娘。昭阳离开城市后,她们的联系就渐渐淡了。这么晚打来,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昭阳按下接听键,还没来得及开口,电话那头就传来了一阵压抑不住的、破碎的哭泣声,夹杂着语无伦次的诉说。
“昭阳……呜……我受不了了……他们怎么能这样……”林悦的声音嘶哑,充满了委屈和愤怒,“那个项目……明明是我熬了十几个通宵做出来的方案……王总他……他今天在会上,轻飘飘一句话就把功劳全揽过去了,还在大老板面前暗示我前期工作有疏漏……我……我……”
昭阳的心微微一紧。这样的场景,她太熟悉了。曾经,她也曾是那个在深夜崩溃,感觉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的人。她甚至能想象出林悦此刻的样子——大概还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妆容哭花,身边可能还扔着几个咖啡杯。
她没有急着插话,也没有像很多人会做的那样,立刻追问细节或者跟着一起声讨那个“王总”。她只是将手机贴紧耳朵,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让它变得更深长、更平稳。她静静地听着,像一个沉稳的容器,承接住电话那端倾泻而下的所有情绪洪流。
林悦的控诉还在继续,从这次的不公,说到过往的种种憋屈,说到职场人际的复杂,说到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她的语速很快,情绪激动,仿佛要将积压已久的所有苦水一次性倒空。
昭阳始终沉默着,偶尔发出一两个简单的音节,表示她在听。她的目光落在窗外沉静的夜色上,远处山峦的轮廓在微弱的月光下显得模糊而安宁。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非常平静,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林悦投下的这些“石子”,虽然激起了涟漪,却无法扰乱井水的本质。
不知过了多久,林悦的哭声渐渐低了下去,变成了断断续续的抽噎,诉说的内容也开始重复,显露出一种精疲力尽的茫然。
就在这个间隙,昭阳开口了,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抚力量,透过电波,传入林悦耳中:
“林悦,”她轻声唤道,“你现在,先深呼吸三次。”
电话那头骤然陷入了一片沉默。只能听到林悦有些紊乱的、带着哽咽的呼吸声。
昭阳没有催促,她甚至在电话这头,同步地、深长地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地吐出,仿佛要通过这种方式,引导电话那端的人。
几秒钟后,电话里传来了林悦尝试着、深深吸气的声音,有些艰难,带着鼻塞的嗡音。然后是缓缓吐气的声音。
一次。
两次。
三次。
当第三次深长的呼气声结束后,电话那端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安静。先前那种几乎要爆炸的焦躁和委屈,似乎随着这三口气,被暂时排解了出去。
过了好一会儿,林悦的声音再次响起,虽然还带着哭过的沙哑,但已经平稳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昭阳……我……我感觉……好像好多了。”她顿了顿,似乎自己也觉得有些神奇,“刚才……刚才我觉得自己快要炸了,胸口堵得喘不上气……现在……好像松了一点。”
昭阳的嘴角,在夜色中微微上扬,形成一个温和的弧度。她知道,那不是深呼吸本身有什么魔力,而是在情绪风暴最猛烈的时候,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指令,像抛下一个锚,能将即将倾覆的小船暂时稳住。它给了失控的情绪一个暂停键,让被情绪淹没的理智,有了一丝浮出水面的机会。
“感觉松了一点,就好。”昭阳的声音依旧平和,“今晚先别想那么多了,好吗?离开办公室,回家,用热水洗个脸,如果可以,泡个脚。什么都别想了,好好睡一觉。”
“嗯……”林悦应着,声音里是前所未有的顺从和一丝依赖,“昭阳,谢谢你……我……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想打给你……好像……好像知道你会有办法……”
这句话,像一道微光,瞬间照亮了昭阳的内心。她握着手机,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变化——从一个需要被倾听、被开导、被给予力量的求助者,转变为一个能够提供倾听、稳定和微小指引的给予者。
她不再是被城市洪流冲垮的失败者,躲在山中自愈的伤兵。她在这里获得的内心安定,生长出的力量,已经可以通过一根细细的电话线,传递出去,成为远方另一个痛苦灵魂的短暂依靠。
这种认知,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深沉而温暖的力量感。她真切地体会到,修行带给她的通透与力量,不仅仅是为了自我的安宁,更能在他人需要时,自然而然地流淌出去,成为一份支持。
她又安抚了林悦几句,叮嘱她安全回家,最后才挂断了电话。
禅房里重新恢复了寂静,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着。昭阳却毫无睡意。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无边的夜色,心中充满了某种庄严而柔和的情绪。
她帮助了林悦,哪怕只是微小的、短暂的。而这个过程,也再次印证了她所走的这条路的价值。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内外压力的昭阳,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出了能够支撑自己、也能偶尔扶他人一把的筋骨。
这份悄然滋长的力量,让她对明天,对接下来的生活,充满了更深的期待与信心。当黎明到来,她是否会带着这份新确认的力量,更加全然地投入到生活的下一场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