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了赵文敬这个干扰项,林峰重新沉浸在银库的微观世界之中。
他知道,传统的勘查方法已经无法破解这个迷局,他必须运用超越这个时代的刑侦思维和痕迹检验技术。
他首先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地面上那些几乎难以察觉的拖拽痕迹和异常的灰尘分布上。
油脂的气味他需要确定其来源和成分。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皮囊,里面是他自己制作的一些简易工具:几把不同形状的小镊子、几个小瓷瓶、一把小巧的毛刷、还有一小叠韧性很好的桑皮纸。
他用毛刷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灰尘分布异常区域的浮尘,轻轻扫到桑皮纸上,包好,贴上标签。
特别是那些疑似含有油脂微粒的灰尘,他用了更细的软毛刷和镊子进行分离取样。
接着,他重点检查那几个空银箱。
箱体本身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他发现,在银箱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包铁边缘,以及拖拽时与地面摩擦的部位,同样附着了一些特殊的、亮晶晶的细微颗粒,不是金属碎屑,更像是某种矿物质粉末?
他同样小心地采集了样本。
然后,他走到了库房内侧那面墙壁前——拖拽痕迹消失的地方。
他对那几块颜色略深、边缘磨损有异的砖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用手仔细敲击那几块砖石以及周围的墙体。声音似乎有极其细微的差异?
靠近那几块砖石的地方,回音似乎稍微空泛一点点?
但由于墙体实在太厚,这种差异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尝试用匕首的尖端,轻轻刮擦砖石之间的灰缝。
灰缝是用糯米灰浆混合三合土浇筑的,极其坚硬。
但在他超常的感知和耐心下,他发现其中一条灰缝的某些部分,其坚硬程度似乎比旁边要稍弱一丝,而且颜色也略有不同,像是后来重新填补过的。
这个发现让他精神一振!
他继续扩大检查范围,不放过墙壁上的任何蛛丝马迹。
在靠近地面的一处极其隐蔽的墙角,他发现了另一点不寻常——那里似乎有一个比针眼略大的小孔,周围附着着一点点非常新鲜的、与墙壁颜色截然不同的泥垢。
他用细铁丝小心地探入小孔,发现深度很浅,似乎只是穿透了最表层的砖石。
他将小孔周围的泥垢也采集了下来。
做完这一切,他已经汗流浃背,不是累的,而是精神高度集中所致。
时间过去了将近两个时辰。
他站起身,环顾整个银库。
空气,案发后,银库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空气几乎不流通。
但他敏锐的嗅觉依然能分辨出,这里的空气成分似乎有些异常。
除了金属、尘土、霉菌味,似乎还有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火药味?
或者是某种类似火药燃烧后的硫磺硝石味道?
非常非常淡,几乎被其他气味完全掩盖。
但这怎么可能?银库重地,严禁烟火,怎么可能有火药味?
他再次俯下身,这一次,他几乎将脸贴在了那些空银箱附近的地面上,深吸一口气,仔细分辨。
没错!虽然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
是一种混合了硝石、硫磺以及某种未知成分的燃烧后残留气味。
这种气味比空气重,所以沉淀在了靠近地面的位置,难以散去。
盗窃库银,为何会用到火药?或者说,是什么东西燃烧后产生了类似火药的味道?
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细微发现:油脂微粒、矿物粉末、填补过的灰缝、隐蔽的小孔、异常的气味。在他的脑海中疯狂地碰撞、组合、推理…
一个大胆的、近乎荒谬的猜想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难道,贼人根本不是从大门、也不是从墙壁破入,而是从地下?
但银库地基深厚,且有石板铺地,如何能做到无声无息?
除非有一条早已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暗道。
而贼人利用某种基于火药和油脂的简易机械或爆破手段,极其精准地打开了暗道的入口,盗走银两后,又将其恢复原状。
这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但却是目前唯一能解释所有异常痕迹的推论,
林峰感到自己的心跳有些加速。他需要立刻证实这个猜想!
他快步走到银库门口,打开门。
王铁柱立刻迎上来:“林兄弟,咋样?有啥发现没?”
“王大哥,你立刻回百户所一趟,”林峰语速很快,“第一,找我之前让你帮我收好的那个包裹,里面有几个我特制的小玩意儿,尤其是那个磁石和放大镜,立刻拿来给我。第二,去找管理城建Archives的老吏,调阅州府衙门,特别是银库这片区域建造之初的原始建筑设计图,越详细越好。尤其是关于地下排水、暗道系统的部分。如果所里没有,就去州府工房档案库调阅,拿着沈大人的手令。”
王铁柱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看林峰神色凝重急切,知道事关重大,立刻拍着胸脯:“好!俺这就去,保证最快速度拿来!”说完转身就跑。
林峰则重新返回银库,再次走到那面内墙前。
他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秘密就在这面墙的后面。
他需要找到开启暗道的机关。或者,找到最薄弱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