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该惊动太爷。
既然来了,便说说这些人的勾当。
金安。
贾玚抬手示意。
金陵贾府管家金安躬身禀报:十一房在京城强占两府宅院。
在金陵横行乡里,恶行累累。
更变卖府中器物,所得钱财尽数挥霍。
什么?
贾代通闻言色变。
金陵十二房本是追随宁荣二公的族人。
承蒙先人恩泽,才从陇西迁至金陵立足。
如今除大房外,竟有人侵占两府产业,鹊巢鸠占。
岂有此理!
祖父。
“其他各房的作为,我也略知一二。”
“确实与金总管所言分毫不差。”
贾代通的孙儿,那位温文尔雅的少年适时补充道。
贾代通闻言,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荡然无存。
他颓然跌坐在椅上,苍老的面容布满悔恨。
“老朽枉为金陵贾家长辈,竟让十一房出了这等丑事。”
“实在无颜面对嫂嫂、代善兄长,以及宁荣二公的在天之灵......”
说到此处,贾代通已是老泪纵横。
“通大爷。”
“世事难料,岂能尽如人意。”
“金陵十二房族人五千有余,难免良莠不齐。”
“虽有害群之马,但亦不乏清白之家。”
“今日缉拿之人,皆是罪大恶极之徒。”
“其中有些,纵使千刀万剐亦不为过。”
“您老不必过分自责,金陵族人还需您来主持大局。”
贾玚温声劝慰道。
这位老人既非族长,如何能管束六千族人?但大房确是金陵表率。
若以大房为楷模,必能重振贾氏门风。
贾代通怔怔听着,沉默不语。
“爷。”
亲卫统领虞慎呈上册簿。
贾玚翻阅间,眉峰骤聚,寒声道:“好,好得很。”
“ ** 放火,强占民女,还敢盘踞荣国正堂。”
“将贾璟及涉案族人悉数押赴宁荣街口,明正典刑。”
“受害人家,加倍补偿金银宅院。”
“传令下去:凡贾家造孽,我贾玚一力承担。”
“有冤报冤,有仇 ** ,绝不徇私。”
“着金陵府衙协同办案。”
“侵吞两府财产者,按律严惩,该流放的流放,该问斩的问斩。”
“我要让金陵百姓知道,贾家绝非地方之害。”
此言一出,满堂肃然。
当街处决族中败类,这已不止是大义灭亲。
金陵城,宁荣大街。
贾代通颤动着苍老的嘴唇,终究没有出声,默许了贾玚的举动。
遵命。
虞慎迅速调集亲卫,将犯有命案的贾氏族人尽数押解出府。
街道两端肃立的甲士早已引来众多百姓围观。
混账东西!快放了爷!
贾玚!你这大逆不道的畜生!
我做鬼也要向祖宗告你残害同族!
在阵阵咒骂声中,身着绫罗绸缎的贾氏族人被押至街口,跪倒在地。有人面目狰狞,有人惶恐不安,更有人茫然失措。
围观的百姓面面相觑。在这金陵地界,贾家向来横行无忌,连应天官府都要退让三分。今日竟见这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贵人被当街示众,其中不少都是城中恶名昭着的贾家子弟。
闲人退避!
一队衙役护送着金陵知府郑夐来到街口。
虞慎冷声道:国公正在府中等候。
郑夐恭敬作揖,匆匆赶往宁国府。
待知府离去,虞慎朗声宣告:金陵父老!吾乃秦国公、一品大都督贾玚帐下亲卫统领。
奉国公钧令,惩治金陵贾氏十二房作恶之徒。
跪伏于此者,皆身负命案,更有屡犯之人。
来人!奉令行刑!
铮——
数十柄横刀同时出鞘,寒光乍现。
跪伏的贾氏族人尚未及惨叫,已然人头落地。殷红鲜血喷涌而出,将青石街面染得猩红。
围观的百姓鸦雀无声,俱被这雷霆手段震慑。
继续行刑!
得令!
刀光再闪,又一批贾氏族人伏诛。转眼间,两百余颗头颅滚落街心。
寂静过后,人群中突然爆发出震天喝彩:
杀得好!
秦国公青天大老爷!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百姓高声呼喊。
“秦国公威武!”
“秦国公威武!”
四周的百姓纷纷应和,眼中满是崇敬与赞叹。
贾玚并未顾及族人身份,仅以雷霆手段惩治恶行,赢得了金陵百姓的认可。
“国公爷有令!”
“凡受贾家族人欺压的百姓,皆可前往府衙申诉。”
“由金陵知府衙门亲自审理,查实后严惩凶手,并赔偿百姓损失。”
“诸位有冤 ** ,有仇 ** ,尽管放心前去。”
“今日,宁荣大街由我们看守,进出皆由百姓监督。”
“若有半句虚言,甘受天下人唾骂!”
虞慎再次高声宣告,声音响彻全场。
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涌向荣国府。
消息迅速传遍金陵,越来越多的受害百姓前来申诉。
贾府管家金安亲自发放赔偿,或金银,或田宅,一一兑现。
宁荣大街人流如潮,但亲卫严守秩序,无人敢生乱。
不久,秦国公贾玚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的美名便在百姓间传扬开来。
……
宁国府,宁安堂内。
贾代通听着外界的欢呼与鞭炮声,心中既愤怒又自责。
贾家族人作恶多端,竟让百姓如此欢庆,贾家岂非成了金陵之害?
“爷,金陵知府到了。”
亲卫入内禀报。
随后,一名身着绯色官服、胸前绣云雁补子的中年官员上前行礼:“拜见秦国公!”
“嗯。”
“你便是接替贾雨村的郑夐。”
“贾雨村如今流放琼州,生死难料。”
“你出身陇西郑氏,祖上有从龙之功。”
“有些话,不必本公多说,你应当明白。”
“本公在金陵时日不多,诸事务必抓紧。”
贾玚目光锐利,沉声说道。
“是。”
郑夐额头沁出冷汗,连忙应声。
在亲卫的带领下,贾玚来到荣国府,与贾家管事们一同核查百姓与贾家族人之间的纠纷。
不仅要赔偿百姓损失,还要依照律法对涉事族人进行审判。
此刻,贾代通和其孙才真正见识到这位英武少年的威严——连金陵知府这样的四品 ** 都对他毕恭毕敬。
通太爷。
有件事想请教您的意见。
贾代通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贾玚温和地说道:方才我粗略翻阅了金安呈上的账册。
计有黄金六万两,白银一百四十万两,宅邸一百六十三处,周边田庄四十余个。
良田六万亩,另有山林、水塘等约二十万亩。
此外还有不少珠宝古玩字画。
听完这番话,贾代通布满皱纹的老脸愈发阴沉。
单是现银和银票就达两百万两,加上田庄、良田,总值至少四百万两。
金陵十一房短短百年竟积攒下如此惊人的家业。
要知道,整个大房的资产加起来恐怕都不到二十万两。
不仅是他,金安和众管事也都冷汗涔涔,心中充满恐惧。
他们清楚,京城查抄所得不过数百万两,而这里的数目已远超京城。
虽未直接参与,但终究是他们的失职。
太爷。
除赔偿外,尚有余财。
京城方面由府里出资帮扶族人,修缮宁荣大街、兴建学堂。
我对这些查抄之物并无贪念,打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好!好!此乃善举!
贾玚话未说完,贾代通已激动地拍案叫好。
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不在于钱财多寡,而在于代代出人才。
在这个时代,为官才是家族兴旺的根基。
金陵十二房中,大房能始终统领族人,正是因其不断涌现的举人。
作为举人出身的贾代通,深谙此理。
太爷。
我看族中不少子弟生活困顿。
先按每人二十两,给这些子弟发放补贴。
一百六十三处宅院,半数改建为族学,余下八十一处赐予族中贫寒之家。
田庄、沃土、林场、池塘皆归族产,岁入除供族学开支外。
族中子弟购置笔墨纸砚、习武兵器皆可支取族产。
族学师长须聘文武举人、进士任教。
此事全仗太爷操持。
贾玚目光深邃,诚恳望向贾代通。
此事包在老夫身上。
若有宵小中饱私囊,定押送金陵府衙问罪。
贾代通面现厉色,肃然应承。
此乃金陵贾氏百年大计,不容有失。
金安。
六万两黄金并古玩字画入库封存。
非大事不得启封。
余银留五十万两供两府日常用度。
拨十万两修葺宁荣街,剩余银两捐助金陵慈济院。
贾玚继续分派。
这些银钱本应上缴京城,但他深知必被挥霍殆尽,不若就地善用,也算为贾氏积些阴德。
谨遵二爷吩咐。
金安眼中精光闪动,躬身领命。
金家与两府管事子弟,每三载可遣一人入贾氏族学。
学有所成者,本公自当提携入仕。
谢二爷恩典!
金安闻言大喜,伏地叩首。
这机遇远胜金银财帛。
贾玚又嘱咐道:
本公不日北上,府中主子亦不常南下。
金陵诸事维持旧例即可。你既为鸳鸯之父,其中分寸当有计较。
金安会意,郑重应答:
二爷放心。
老奴必当尽心,绝不再出差池。
扬州方面与族中两名子弟,日后还需你多加照应。
此番南下,贾玚本欲令贾芸、贾蔷在江南经营商事。
金陵贾氏坐拥江南独一份的根基,人脉资源非寻常世家可比。
若能善加利用,必能事半功倍。
金安作为两府在此地的代表,手中掌握着诸多重要信息。
他对贾玚颇为熟悉,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启用金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