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驱散了夜的最后一缕寒意,将温暖的金色洒满“清言书院”的庭院。昨夜的深沉思辨与力量感悟,仿佛都已沉淀为沈清言眼底一抹愈发深邃的从容。他正手持一把造型古朴的黄铜水壶,悠然自得地给院中几盆长势喜人的兰草浇水,水珠在翠绿的叶片上滚动,折射出晶莹的光泽。
侯小天生怕老大反悔似的,抱着一堆早点从外面窜了进来,嘴里还叼着个肉包子,含糊不清地嚷嚷:“老大,开饭了开饭了!今天李记的豆浆油条,排了老长的队呢!”
他刚把东西在石桌上摆开,院门外便传来了两声礼貌而克制的汽车喇叭声,并非刺耳的鸣笛,更像是某种特定的信号。
“咦?这么早?”侯小天叼着包子,疑惑地探头望去。
只见一辆线条流畅、科技感十足但没有任何品牌标志的银灰色轿车,悄无声息地滑到书院门口停下。车门打开,一名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蓝色制服、戴着白手套、气质干练的年轻人走了下来。他手中捧着一个尺寸不大、材质似木非木、表面流淌着天然云纹的盒子,步履沉稳地走到院门前,并未擅自踏入,而是微微躬身,声音清晰而恭敬:
“沈先生,早安。受林知夏林总委托,特来为您送上贺礼,恭祝先生……文道初成。”
文道初成?
这四个字让侯小天眨了眨眼,有点摸不着头脑。祝老大说书生意兴隆?好像又不太对味。
沈清言放下水壶,目光落在那只盒子上,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淡淡道:“有劳了,请进。”
那年轻人这才迈步入院,双手将盒子呈上,动作一丝不苟,显然受过极其严格的训练。他将盒子轻轻放在石桌上,再次躬身:“林总吩咐,此物交由先生亲启。任务已完成,不便打扰先生清修,告辞。”
说完,也不多停留,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去,驾车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巷口,整个过程高效、精准,充满了一种科技公司特有的秩序感。
“嘿,这星耀科技的人,派头还挺足。”侯小天凑过来,好奇地打量着那个盒子,“老大,这林总又送啥好东西来了?上次那个平板还挺好用的。”
沈清言没有回答,伸手打开了盒盖。
盒内并无珠光宝气,也没有任何看似珍贵的古玩或奢侈品。只有两样东西:
左边,是一枚材质特殊的深蓝色U盘,表面有着星耀科技那如同星辰轨迹般的极简LoGo,旁边贴着一张便签,手写着“《‘气血狼烟’事件能量场初步分析报告(非涉密版)》”。
右边,则是一副……眼镜?款式极其简约,镜腿纤细,材质轻盈,透着未来感,看起来更像是一件精致的科技艺术品,而非普通的视力矫正工具。旁边同样有张便签:“‘文明共鸣记录仪’V2.0内测版(脑波交互增强型)”。
在盒子底部,还压着一封没有封口的信笺,用的是质感极佳的暗纹宣纸,上面是林知夏那清秀而有力的字迹。
沈清言首先拿起了那枚U盘。侯小天很有眼力见地立刻跑进屋里,拿出了那台星耀之前赠送的定制平板。将U盘插入接口,无需任何操作,平板屏幕自动亮起,一个经过高度加密的界面弹出,验证了沈清言的生物信息(似乎是通过平板内置的传感器)后,一份文件缓缓展开。
报告标题赫然便是——《“气血狼烟”事件能量场初步分析报告(非涉密版)》。
沈清言目光扫过报告内容,饶是他心性沉静,眼中也不由得掠过一丝讶异。
这份报告,显然是在NSId严格的信息封锁下,星耀科技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与某些不为人知的渠道,对当晚废弃工地方圆数公里内残留的能量场、电磁波谱、环境粒子异常等数据,进行了极其深入的采集与分析。
报告中,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歌声”、“先贤虚影”、“精神冲击”等具体现象的描述,通篇采用了一种极其客观、甚至有些枯燥的科技语言。但其所呈现的数据和推论,却精准得令人心惊!
报告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能量图谱逆向推演,得出了几个关键结论:
1. 能量性质确认: 确认该能量场并非已知的任何物理能量形式(核能、电磁能等),其波动模式更接近“高度有序化的宏观量子叠加态”与“强信息载体”的混合特征,并首次在报告中将其临时命名为“Ψ-文明信息场扰动”。
2. 精神关联性: 通过分析能量场残留对周边动物(主要是鼠类和昆虫)行为模式的微观影响,以及调取当晚附近少数居民(距离较远)的匿名健康数据(声称用于环境健康研究),报告指出该能量场存在显着的“非物理性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的激活与抑制,强烈暗示其具备直接或间接影响精神活动的能力。
3. 文化符号共振猜想: 报告最大胆的部分在于,通过比对能量场频谱特征与星耀自身庞大的“人类文化符号情感数据库”,发现其波动峰值与数据库中标记为“集体英雄主义”、“文化自豪感”、“逆境奋发”等情绪标签的神经激活模式,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报告谨慎地提出了一个猜想:该能量场的产生,可能与某种高度凝聚的、能够引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特定文化基因(meme)的“信息奇点”有关。
4. 稳定性与潜力评估: 报告最后指出,该能量场虽然爆发强度极高,但结构异常稳定,消散过程符合指数衰减模型,未检测到有害辐射或污染残留。评估认为,若能理解其产生与控制机制,可能开启一种全新的、清洁且高效的“信息-能量”应用范式。
这份报告,通篇没有提到“沈清言”三个字,也没有描绘任何神异景象,但其冰冷的数据、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猜想,却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几乎触碰到了“气血狼烟”以及“信力”本质的边缘!
尤其是那个“Ψ-文明信息场”的命名和“信息奇点”的猜想,与沈清言和太初所理解的“信力”与“言灵”规则,已然有了几分模糊的映射关系。
“这林知夏……了不得。”沈清言在心中对太初说道,“仅凭外围数据和分析,便能窥得一斑至此。星耀科技在能量探测与信息破译领域的积累,远超常人想象。”
太初回应:“目标‘星耀科技’分析路径具备高度参考价值。其技术手段,可作为现有感知体系的有效补充。建议保持信息交换渠道畅通。”
沈清言放下平板,又拿起了那副眼镜。
入手极轻,几乎感觉不到重量。他将其戴上,镜片似乎会根据光线自动调节透光率,视野清晰舒适。就在他戴上的瞬间,极其细微的、仿佛直接作用于视神经的引导界面在视野边缘浮现,提示进行脑波配对。
沈清言心念微动,一丝微弱的精神力探出。
“滴”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配对瞬间完成。原本简约的眼镜在他“眼中”已然大变样。视野中,出现了更加复杂和精细的UI界面,与之前的平板App功能类似,但操作更加直觉化,很多功能只需一个念头便能调取。数据流以更高效、更立体的方式呈现,甚至能模拟显示出周围环境中极其微弱的能量流动(比如侯小天身上因为修炼而产生的微弱气感)。
这V2.0版本,显然强化了脑波交互与非侵入式生物信息采集能力,试图更直接地捕捉与“文明共鸣”相关的生理与神经信号。
最后,沈清言展开了那封信笺。
林知夏的字迹一如既往的清雅:
“沈先生台鉴:”
“闻先生近日文道初成,引动风雷,涤荡宵小,知夏虽未能亲见,然心向往之。科技之眼,或可见证微光,然难测先生胸中沟壑之万一。”
“前承先生不弃,阅览粗浅报告。今番再呈分析一册,乃基于有限数据所作推演,管中窥豹,贻笑大方。然私心以为,先生所行之道,与先父毕生追寻之‘文明记忆永存’,或有殊途同归之妙。科技虽拙,亦愿竭尽所能,为先生探索之路,略尽绵薄之力,充当‘文明之翼’。”
“另,记录仪小作升级,或可助先生更便捷观察世间‘共鸣’之象。望先生笑纳。”
“星耀林知夏,谨上。”
信很短,却意味深长。
“文道初成”——她精准地点出了沈清言力量性质的变化,从偏向“武”的遗迹引动,转向了更根本的“文”道彰显。
“科技之眼,难测胸中沟壑”——既表达了尊重,也隐含着她试图用科技手段去理解甚至测量这种“文道”的努力。
“文明之翼”——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说法,将星耀科技定位为辅助者、助推器,姿态放得很低,但野心不小。
最后再次提及她父亲的遗志“文明记忆永存”,将双方的目标在更高层面联系了起来。
侯小天伸着脖子也想看信,被沈清言轻轻合上。他挠挠头,看着那副眼镜和U盘,嘀咕道:“这林总,送礼都送得这么……高级。不过老大,她这又是报告又是升级设备的,到底想干啥啊?感觉比NSId那边还上心。”
沈清言取下眼镜,小心地放回盒中,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她想做的,或许和NSId不同。”沈清言缓缓道,“NSId求的是‘掌控’与‘应用’,以确保国家利益与文明安全。而林知夏和她的星耀科技,追求的可能是……‘理解’与‘共生’。”
“理解这种超越现有科学范式的力量,理解文明传承的底层密码;然后,让最前沿的科技,与最古老的文明智慧,找到一条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共生’之路。她想要的,或许不是掌控火种,而是成为守护火种、并让火种燃烧得更旺的……那阵风。”
侯小天听得半懂不懂,咂咂嘴:“听起来挺玄乎,不过只要不是来找麻烦的,送东西咱就收着呗!老大,这眼镜能玩游戏不?”
沈清言失笑摇头,没有理会他这个跳跃的问题。他重新拿起水壶,继续浇灌那些兰草,心中却已明了。
林知夏和星耀科技,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精准的贺礼,已经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立场与期望。这是一个聪明、有远见且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潜在盟友。
在NSId这艘官方巨轮之外,一艘代表着人类顶尖科技探索方向的星舰,也已然调整航向,试图与他这团看似飘忽不定、实则蕴含着文明伟力的“星火”并行。
未来的道路,似乎因为这两方的存在,变得更加开阔,也……更加有趣了。
他抬头,望向晴朗的天空,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是时候,让这“文道”之火,以更鲜明的方式,在这世间燃起它的光芒了。诗词歌赋的篇章,或许可以从一场特别的“说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