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雨毕竟年纪小,心里藏不住事,加上对自家、对本村现状的自豪感,她挺了挺小胸脯,声音里带着孩子气的骄傲:“那当然啦!我二哥可能干啦!他带我们打了那么深的井,还从山肚子里引出了哗哗流的大水!我们村的地里今年打了好多好多粮食!金黄的谷子,红彤彤的高粱,仓房里都堆满啦!我娘说,今年过年都能吃上白面饺子呢!”她的话语像欢快的小溪,流淌着对哥哥凌风的无限崇拜和对本村富足生活的单纯喜悦。
这话,恰巧被一个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的村民听见了。他停下脚步,看着那对衣衫褴褛的母女,又看看天真无邪的凌雨,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神里充满了怜悯。他走到那妇人面前,语气和缓地说:“大妹子,是找建国吧?喏,顺着这条路往前走,门口有棵大枣树的那家就是。不过……”他顿了顿,压低了些声音,“现在队里有规矩,借粮这事……得按章程来,你去了好好说。”他后面的话没再说,只是摇了摇头,扛起锄头走了,背影显得有些沉重。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吃晚饭。凌雨还沉浸在下午“帮助”了别人的小小成就感里,她把白天遇到的事当作趣闻,叽叽喳喳地说给家人听,还学着那个小女孩狼吞虎咽、噎得直伸脖子的样子,觉得很好玩。
凌风听着,脸上的笑容却慢慢淡了下去。他放下手里的筷子,沉默了片刻。屋里的气氛稍稍凝滞了一下,凌建国和李秀娥也看向儿子,等待他开口。
凌风看向还懵懂不知的凌云和凌雨,语气平和,却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云娃,雨娃,咱们碗里能有今天的饭,仓房里能有今年的粮,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咱爹娘、是福满爷爷、是全村所有叔伯婶娘,还有你们二哥我,起早贪黑,一滴汗珠摔八瓣,省吃俭用,拼命干活,甚至冒着危险才换来的。外面很多地方,像今天那个小妹妹家,河干了,地裂了,颗粒无收,大人都饿得走不动路,娃娃连顿饱饭都吃不上,那是真的在受苦,在挨饿。”
他顿了顿,看着弟弟妹妹似懂非懂的眼睛,继续说:“咱们过得好了一点,更要懂得珍惜,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同时,也要有同情心,要能体会到别人的难处。以后见了这样的小朋友,可以像雨娃今天这样,分点吃的给他们,这是善良,是好事。但是,不要去笑话人家,也不要炫耀咱们村里有什么、家里有什么。你无心的一句话,可能会让正在挨饿的人心里更难过,觉得咱们是在显摆,瞧不起他们。知道吗?帮助别人,要真心实意,也要顾及别人的脸面和感受。”
凌雨听着二哥的话,脸上的兴奋劲儿慢慢褪去了,她低下头,小声说:“二哥,我……我知道了。我就是看她饿得可怜……以后我不乱说了。”她意识到,自己的“骄傲”可能无意中伤害了那个小女孩的自尊。
凌云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嗯,二哥,我记住了,不笑话别人。”
凌风伸手摸了摸妹妹的头,语气缓和下来:“雨娃心善,愿意帮助人,这是顶好的品质。二哥不是怪你。只是要记住,咱们有能力帮人的时候,要悄悄地、真心地帮,让受帮助的人心里暖和,而不是让人家难堪。”
这番对话,不仅教育了年幼的弟妹,也让凌建国和李秀娥感触良深。他们看着儿子,心中充满了欣慰和骄傲。儿子不仅有能力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更难得的是,他有一颗通透而善良的心,懂得如何引导家人,如何在富足时保持谦卑和同情。这比多打多少粮食都更让他们感到踏实。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言行和那个外村小女孩渴望的眼神,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凌风内心更深层的思考。凌家坉的粮食危机,凭借全村的努力和他的一些“特殊”手段,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这场席卷广大区域的旱情远未结束,目光所及之外,不知道还有多少像那个小女孩一样的家庭在饥饿线上挣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靠接济粮食,对于广袤的受灾区域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根本,在于种子,在于让土地本身拥有更强的抗逆性和生产能力。如何让更多地方,在未来可能持续甚至加剧的恶劣环境中,也能像凌家坉一样,孕育出生命的希望?这个念头,促使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那方神秘的灵泉空间和那些经过空间优化的、蕴藏着更强生命力的种源。
夜深人静,当整个村庄都沉入梦乡,只有偶尔几声犬吠划破寂静时,凌风的精神便沉浸入那片独属于他的天地。空间里,黑土地一如既往地肥沃湿润,池塘波光粼粼,山坡上草木葱茏。他像最虔诚的农夫和最严谨的学者,更加精心地呵护、观察和选育着那些优化过的作物。
他在那片专门划出的“育种区”里,一株一株地检查杂交高粱和谷子的长势。比较它们的株高、分蘖数、穗粒的饱满度、抗倒伏能力。他选出那些在模拟干旱(他通过控制空间局部水分实现)环境下依旧保持较强生命力、籽粒饱满的优异单株,进行标记,小心翼翼地采集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期待能培育出更优良的下一代。这个过程繁琐而精细,需要极大的耐心。
他甚至开始尝试更大胆的探索。他将目光投向空间山坡上那些自然生长的、具有极端抗逆性的本地野生植物。比如一种根系异常发达、能深深扎入岩缝寻找水分的豆科野草,还有一种叶片肥厚、能储存大量水分以度过干旱的不知名灌木。他尝试着,能否通过某种方式,将这些野生植物的顽强基因,“嫁接”或“诱导”到栽培作物中?这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但空间的存在本身就已经超越了常理。他利用空间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微妙影响,以及灵泉水可能蕴含的激发潜能的特性,进行着各种小心翼翼的试验。他将野生植物的花粉授到栽培作物的花朵上,或者将它们的幼苗与作物幼苗种在一起,观察彼此的影响。他知道这很可能徒劳无功,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也值得尝试。这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