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 实验室的通风橱还在低低运转,将空气中残留的细胞培养液气味吹散。陈序趴在实验台上,面前摊开的《神经修复分子机制》被划满了彩色批注,书页边缘因反复翻阅卷起毛边,旁边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赵无妄 “家用净水设备” 的谍照 —— 金属外壳上的黑色曼陀罗标识,像一根刺,扎在他每一次落笔的间隙。
“解除自来水排斥” 的人体实验刚入组 30 例患者,可赵无妄的共生网络还在扩张 —— 昨夜传来消息,他的 “无忧清泉” 已经进驻东南亚某国的连锁超市,甚至通过贿赂教育部门,将 “学生专用款” 送进了私立学校的小卖部。叶晴带着应急小队去突袭罗德里格斯的仓库时,陈序留了下来,他知道,只有真正的 “解毒剂”,才能彻底斩断成瘾的根,打破那层畸形的共生关系。
“之前的‘归序因子’太依赖精神引导,这次要锚定生物学基础。” 陈序指尖划过培养皿 —— 里面铺着一层因 “无忧因子” 受损的神经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暗沉的灰黄色,突触像萎缩的枯枝,连最基础的信号传递都微弱得几乎检测不到。他将《成瘾性物质逆转图谱》拉到眼前,目光停在 “靶向降解成瘾蛋白” 章节,指尖在键盘上敲下第一行字:“故事中的‘解毒因子’,需携带特异性识别序列,精准结合成瘾蛋白的活性位点,使其失去劫持大脑奖赏回路的能力……”
不同于上次 “净化” 故事的仓促,这次他每写一句,都会对照旁边的生物学数据 —— 神经修复需要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浓度、成瘾蛋白的降解路径、突触再生的时间窗口,甚至连细胞呼吸链的供能需求,都一一对应进故事逻辑。“共振源” 能力不再是凭空创造,而是像催化剂,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可作用于细胞的 “故事信号”。
当写到 “解毒因子激活神经干细胞,促使萎缩的突触重新延伸,受损细胞开始分泌 bdNF” 时,实验台的荧光检测仪突然发出 “嘀” 的轻响。陈序猛地抬头,目光撞向培养皿 —— 原本灰黄的细胞群中,有几个小点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微光,像深夜里的星子,微弱却清晰。
他立刻凑近显微镜,手指微调焦距 —— 那些发光的细胞,突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从枯枝般的蜷缩变成细长的纤维,缓缓向周围的细胞延伸;暗沉的细胞质里,渐渐透出均匀的淡蓝,像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检测仪的数据同步跳动:“bdNF 浓度上升 37%,突触活性增强 52%,成瘾蛋白降解率达 41%……”
“还在亮!越来越多了!” 助手小张的声音带着惊喜,端着记录板跑过来,笔尖都在抖,“之前用药物干预,最多只能让 10% 的细胞恢复活性,现在才过去十分钟,已经有近半数在发光了!”
陈序没有说话,只是伸手轻轻触碰培养皿的外壁。冰凉的玻璃下,那片淡蓝微光正慢慢连成一片,像在试管中铺展开的星空。他想起苏蔓坏死的味觉神经,想起林溪空洞的眼神,想起那些因成瘾而扭曲的面孔 —— 这些发光的细胞,不仅是神经修复的证明,更是他对抗赵无妄、弥补过错的第一道真正的希望之光。
“你融合了‘细胞信号通路’和‘共振引导’?” 叶晴推门进来时,正好看到荧光检测仪上跳动的峰值,她快步走到实验台边,目光从培养皿移到陈序写的故事文档,“之前担心你会重蹈‘净化’的覆辙,没想到这次把科学原理卡得这么死。”
“上次失控后,我翻了三个月的生物学论文。” 陈序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难掩激动,“成瘾不是单纯的精神依赖,而是神经细胞的器质性损伤;逆转成瘾也不能只靠意识引导,得让细胞自己‘活’过来。这个‘解毒因子’故事,每一个作用步骤都有对应的分子机制,‘共振源’只是帮它更快生效。”
叶晴拿起记录板,看着上面的细胞活性曲线 —— 从平缓的低谷到陡峭的上升,曲线顶端的淡蓝标记,像一道向上的箭头。“明天就能做动物实验了?” 她抬头问,眼里也亮着光。
“再优化一下故事细节,确保靶向性。” 陈序指着文档里的一段,“现在‘解毒因子’还会轻微影响正常细胞,我要加上‘仅识别含成瘾蛋白的受损细胞’的序列,避免副作用。”
实验室的灯光映在培养皿上,那片淡蓝微光愈发清晰。陈序看着它,突然想起第一次创造 “味蕾烟花” 时,也曾在实验室看到过类似的光,只是那时的光,最终通向了成瘾的深渊;而此刻试管中的微光,却像一条岔路,指向了救赎的可能。
赵无妄的家用净水设备还在生产,“无忧清泉” 的广告还在播放,但陈序的心里,第一次没有了之前的沉重。他知道,这道微光还很微弱,还需要经过动物实验、人体试验的重重验证,甚至可能在后续遇到新的挫折。但至少,它亮起来了 —— 在堆满论文的实验台上,在对抗罪恶的艰难路上,在无数被成瘾折磨的人的期待里,这道试管中的微光,正一点点照亮前方的路。
陈序重新坐回电脑前,指尖落在键盘上,这一次,没有了之前的犹豫,只有坚定。他要让这道微光,从试管里的细胞,蔓延到每一个被 “概念产物” 伤害的人身上,最终变成足以驱散黑暗的光芒。
窗外的天快亮了,实验室里的微光还在闪烁。叶晴悄悄退了出去,留下陈序和那片淡蓝的希望,在晨光将至的寂静里,继续书写着对抗绝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