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 A 大食堂,人声鼎沸却泾渭分明。靠窗的那一桌,几个女生围在一起翻看手机,讨论着最新的 “治愈系社团活动”,笑声轻快;而角落的单人桌前,苏雅却独自戳着餐盘里的米饭,面前的奶茶早已凉透,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
放在以前,她从不会落得如此境地。作为艺术系的系花,又凭借精致的长相和活泼的性格,苏雅曾是校园社交圈的 “女王”—— 每次出现在食堂,总会有男生主动过来搭讪,女生们也争相与她同行,她的意见是社团活动策划的 “风向标”,她的穿搭更是校园里的 “时尚模板”。尤其是上个月,她当众拒绝阿杰时那句 “我怎么可能喜欢你这种又胖又矮的人”,甚至被一些女生当作 “清醒发言”,在私下里传阅。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你看苏雅,今天居然穿了件宽松的卫衣,还把头发扎成了低马尾,是想模仿新审美吗?” 邻桌的女生压低声音,却故意让苏雅能听到,“可她脸上的浓妆还没卸干净,跟这身衣服也太不搭了,看起来好别扭。”
“可不是嘛,” 另一个女生附和道,“昨天我还看到她在图书馆假装看书,想拍那种‘内敛感’的照片,结果姿势摆得太刻意,被好多人偷偷笑。以前她总嘲笑别人‘土气’,现在自己却连潮流都跟不上,真是风水轮流转。”
这些话像细小的针,一根根扎进苏雅的心里。她攥紧了筷子,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自从 “新审美” 浪潮席卷校园,她的社交地位就开始断崖式下跌 —— 之前围绕在她身边的朋友,渐渐不再主动联系她;她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精致写真,评论区从满屏的 “女神好美” 变成了 “现在还发这种照片,有点过时了”“不如多分享点有深度的东西”;甚至连她所在的舞蹈社团,最近策划活动时,也不再征求她的意见,反而邀请了之前被她忽视的、擅长公益绘画的女生做活动设计。
最让她难堪的是上周的校园歌手大赛。以往她都是大赛的特邀嘉宾,负责点评选手的穿搭和台风,可这次,主办方却邀请了阿杰担任 “特邀观察员”,理由是 “阿杰的审美理念更符合当下学生的需求”。比赛当天,她特意穿了件新买的 “温柔风” 连衣裙,化了淡妆,想融入新潮流,可当她主动跟阿杰打招呼时,阿杰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就转身去和选手交流了。而周围的学生,目光也都集中在阿杰身上,没人再像以前那样围着她拍照、要签名。
为了挽回自己的地位,苏雅尝试过很多办法。她跟风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 “做公益” 的照片 —— 去流浪动物救助站喂食,却被网友发现她只是摆拍,连猫都不敢碰;她学着阿杰的样子,发布自己 “认真学习” 的视频,却因为眼神飘忽、书页都拿反了,被调侃 “演技太差”;她甚至主动找到之前拒绝过的男生,想重新建立联系,却被对方以 “现在更看重内在契合度” 为由婉拒。
“苏雅,你还没吃完啊?” 一个曾经跟在她身边的女生路过,停下脚步,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的疏远,“我们要去参加‘校园治愈故事分享会’,阿杰也会去,你要不要一起?不过听说名额很紧张,可能没你的位置了。”
这话里的嘲讽,苏雅听得一清二楚。她抬起头,强挤出一个笑容:“不了,我还有事。”
女生没再多说,转身就快步追上了前面的人群,笑声远远传来。苏雅看着她们的背影,眼眶瞬间红了。她想起以前,每次有活动,她都是被簇拥在中间的那个;每次分享会,她的座位永远是第一排最显眼的位置。可现在,她却成了被孤立的 “局外人”,连参加活动的资格都要被人 “施舍”。
她再也没心思吃饭,拿起包,快步走出了食堂。路上,她看到几个女生围着阿杰,讨论着他最新的插画作品,脸上满是真诚的欣赏。阿杰站在中间,语气温和,偶尔露出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苏雅突然想起自己当初嘲笑阿杰时的场景,心里一阵刺痛 —— 她曾经以为,外貌和精致的穿搭是永远的 “王座”,可现在才发现,这座 “王座” 是如此脆弱,一场审美潮流的突变,就足以让它彻底崩塌。
走到教学楼的转角,苏雅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女生。她还没来得及道歉,对方就皱着眉躲开了,嘴里还嘟囔着:“走路都不看路,以前的优雅劲儿呢?”
这句话彻底击垮了苏雅的心理防线。她再也忍不住,蹲在墙角,捂住脸哭了起来。泪水浸湿了她的掌心,也冲刷着她最后的骄傲。她曾经是校园里的 “女王”,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可现在,她却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连走路都要被人嫌弃。她试图模仿新潮流,却像一个穿着不合脚鞋子的人,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又狼狈。
夕阳的余晖透过教学楼的窗户,洒在苏雅的身上,却带不来一丝温暖。她看着地面上自己孤独的影子,突然觉得无比可笑 —— 她曾经那么笃定,外貌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可现在,这个标准被彻底推翻,她也随之从 “王座” 上跌落,摔得粉身碎骨。
远处传来社团活动的音乐声,热闹而欢快,与苏雅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知道,属于她的 “时代” 已经彻底结束了,这座曾经被她牢牢占据的 “社交王座”,已经崩塌成了废墟,而她,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