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进屋吧!”
说着,他就拉着秦淮茹和贾张氏进了屋。
秦淮茹看到眼前的情形,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老伯,我们刚才在外面买东西的时候碰到闫奇,他帮了我们,还把香肠送到我们家了。
今晚我们家有香肠吃!”
“什么?是闫奇送的?闫奇竟然把香肠给你们送回来了?我还以为都被那黑寡妇吃了呢!”
老伯伯听秦淮茹这么说,一下子笑了起来。
“你们也太不小心了。
我看闫奇这孩子真不错。”
“以后你们就把闫奇当亲戚,想吃什么就跟他说,他会送来的,管够!”
“谢谢老伯,以后还要您多关照。”
秦淮茹笑呵呵地说道。
“不用谢,不用谢!”
“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能帮的尽量帮!”
“好,那以后就麻烦老伯了!”
“哎,这家里就我一个人,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老伯说什么呀,我们怎么可能不来,只是刚才路上有点事耽搁了一会儿。”
秦淮茹连忙笑着解释。
老伯伯领着秦淮茹和贾张氏进了堂屋。
他们家靠近村口,离河边不远,平时喜欢在河边乘凉,所以堂屋特别宽敞。
“唉,这堂屋还是以前的老宅子,我一直想重新装修,可手头紧,一直拖到现在。
你们来了,我就把堂屋翻修一下,这样一家人在一起,也不觉得冷清了。”
“是吗?那挺好的,我先谢谢老伯了。”
秦淮茹说完,打量了一下堂屋,见里面东西挺奇全。
看来老伯伯在村里过得还不错。
“别客气,一家人不用见外。
你们愿意住,就在这儿住下吧,房间我都收拾好了。”
“老伯,那我们就住这儿了。”
“我去帮你们收拾收拾房间!”
老伯伯说完就往里走。
贾栓子也跟了上去。
“哎呦,你们这儿真不错啊!”
“要不是知道你们是秦家庄的,我还以为你们是城里来的呢。
我们这穷乡僻壤,可比不上你们那儿。”
贾栓子看着周围,羡慕地说道。
“我们这儿条件简陋,跟你们那边比不了。
不过地方倒是宽敞,你们随意些。”
“是呀,我们那村子更穷,哪像你们这儿,样样都好。”
“虽说穷是穷了些,但比我们那儿有意思得多!”
“那这儿有什么好吃的吗?”
“有啊,卤菜、猪蹄什么的都有,多着呢。”
“那待会儿我们尝尝,您不介意吧?”
“当然不介意。
喜欢就多吃点,反正你们在这儿住,不缺这一口。”
“那我就不客气啦。”
“不用客气,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往后咱们就是亲戚了,应该的。”
“好嘞!”
秦淮茹和贾栓子两人在堂屋聊了一会儿。
老伯伯走出来,看见他们坐在那儿。
两人见到老伯伯出来,秦淮茹笑着起身:
“老伯伯,您出来啦,这下我就放心了。”
“对了,老伯伯,我们想买点香肠,您这儿有吗?”
“村里的香肠都快被黑寡妇吃完了。
你们再等两天,等我堂屋收拾好,就能吃上了。”
“原来是这样,那好,就听您的。
您家里还缺什么不?”
“还少一副碗筷,还有锅碗瓢盆。”
“我们这儿有,家里厨房用具很奇全。”
贾栓子连忙把带来的东西拿给老伯伯看。
老伯伯见他们手里提了这么多东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哎哟,瞧我这记性,都忘了你们带了这么多东西。”
“没事,我们也提不了太多,带一点过来不碍事。”
“那好,我去把我那些锅碗瓢盆都拿来给你们。”
老伯伯一听秦淮茹说他们缺东西,立刻转身进房间,把家里的碗筷都取了出来,一股脑儿摆在桌上。
“这么多!”
“是啊,饿了就吃,反正你们也不急着走。”
“好,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老伯伯,我们开动了,这些吃的太丰盛了!”
贾栓子把东西摆好后,坐下拿起一双干净筷子,夹了几根香肠,大口吃了起来。
秦淮茹看贾栓子吃得香,也忍不住拿起筷子,夹了块肉,放进嘴里慢慢嚼。
贾栓子吃得津津有味,秦淮茹则不慌不忙地吃着。
“老伯,您这儿的东西可真丰富啊,都是平时在村里吃的吗?”
“是啊!”
“这些天就靠着这些过活吗?”
“唉,没办法,都是自己做的。
村子离镇子远,平时买菜都得跑镇上,粮食也得从那儿买回来,只能在这儿凑合做饭了。”
“老伯,你们这儿的日子过得真不容易啊。”
听老伯说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做的,秦淮茹心里暗暗吃惊。
这个年代,谁家的鸡鸭牲畜不是从镇上买来的?镇上卖的比农户自己养的要贵不少,而且他们还不能吃肉,只能吃素,还得天天打扫、干粗活。
“没办法,我们这条件实在太差了。
就算想去镇上买点东西,也买不起,只好自己张罗。”
“那您家里那头猪怎么办呢?它吃的东西够吗?”
“那是我们从山上砍的野菜,便宜,勉强能填肚子。
实在不够的话,就让孩子们少吃点。”
“我们家孩子从小就得干活,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做饭,做完饭还得把菜端给爷爷奶奶吃。”
“你们这些孩子真不容易啊。
我们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点苦都吃不了,但倒是吃得最多。
我看这村子里,除了我们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都瘦得不像样了。”
“是啊!”
“唉,我们这些村民命苦啊。
家里孩子都要读书认字、上学,我们老了身体也不行。
孩子没一个会读书的,都是不学无术,最多念到初中、高中就辍学了。
读高中还得花不少钱,我们家那孩子就是这样,没办法才去打工。
现在好了,他考上大学,我们也能安心退休了。”
提到孙子,老伯语气里满是骄傲。
“老伯,您孙子真是个好孩子。
听您这么说,孩子们都很孝顺,你们一定很幸福吧。”
“唉,我们老百姓哪谈什么幸福不幸福?能吃饱就不错了。
也不指望孩子考上什么大学,能读书、能考上,我们就高兴得很了,是吧?”
“是啊,您家能有这么出息的儿子,真是福气。”
“呵呵……是啊,我儿子现在在外地工作,前途无量。
村里不少人都盼着自家孩子也能像他一样,考上大学呢。”
老伯说起儿子,一脸自豪,笑容格外灿烂。
“呵呵……是啊!”
听了老伯伯的话,秦淮茹也十分认同。
孩子们谁不希望父母能为自己谋个好工作,为家里增加些收入呢?
“老伯伯,您孙子能考上大学,你们一家真是辛苦了!”
“我们不辛苦,他成绩好,现在也在外面做生意赚钱。
我们做父母的,就在家帮忙打理家务,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有事直说就好,我们两家常来往的。”
老伯伯向秦淮茹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想问问,您家里现在这么困难,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镇上大商场里的服务员常在背后议论,说你们这儿物价贵,还说村里穷得厉害……我看村子确实不富裕,您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种菜呢?”
老伯伯听了,眉头微微一皱,似乎不愿多提这事。
“唉,我们村是穷,但祖上都是有骨气的。
村里的人不怕吃苦,也不向人低头。
我们不爱吃白米粥、白面馒头,也不爱野菜。
家里的男孩都爱吃红薯、土豆,男女都有,不过因为家里都是男人,他们就特别喜欢喝白米粥。”
“哦,原来你们村的男人也爱吃红薯、土豆,真难得!”
贾仁德听完,一脸佩服地说。
“是啊,我们村的男人都爱吃,所以家里的孩子一般也喜欢白米粥、白面馒头。
可是条件有限,他们现在只能吃白米粥和馒头。”
“那……平时都是你们自己动手做吗?”
“嗯,是啊,这样方便,也省时间。
我们这些老人,也不知哪天就不在了,没时间给他们准备丰盛的晚饭。”
“原来是这样,你们真不容易。”
“是啊,所以我们也没什么怨言。
孩子有口吃的,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了,你们说是不是?”
“老伯伯,您能这么想,我们很高兴。
以后家里要是有什么困难,一定记得还有我们,还有我哥,我们一定会尽力帮您解决的!”
“呵呵……谢谢你啊,老弟,你心肠真好,真是个好人!”
“老伯伯您客气了,我们是乡下人,没什么见识,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您千万别跟我们客气。”
“对了,你们来镇上找我,是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
秦淮茹问道。
“是的!”
“老伯伯,你们村里许多孩子没怎么读过书,都盼着能上大学。
镇上有几个大学生开了公司,我想请他们帮帮村里的孩子,让他们也有机会考上大学。”
“这……这……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村里孩子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哪有钱读书,我们实在没办法啊。”
老伯伯一听秦淮茹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十分为难地回答。
“老伯伯,我明白。
但别太灰心,镇上那些大学生条件不差。
只要你们找他们借点钱,就能买不少书。
这样孩子就有机会上学,甚至考大学,这对村里来说不是好消息吗?”
“说得对!”
老伯伯想了想,觉得秦淮茹说得很有道理。
“老伯伯,不如你把家里孩子都叫来,一起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