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雪化得极慢。三日三夜后,风才停,积雪被人踏出厚厚的印痕。铜雀台的金兽顶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像是等待主人归来的卫士。
这日黄昏,远处传来铁蹄震地的声音——那是熟悉的鼓点节奏,伴着旌旗猎猎。
“魏公回师!”城头守将高声喊出,霎时整座邺城的百姓皆出门迎接。
雪泥被踏成一条道。
最前头的战马通体乌黑,马背上的人披铁甲,神情肃然,那是曹操。
他的鬓发已白了几缕,眉间的川纹比出征时更深,但双眼依旧锐利,带着一股让人不敢逼视的锋光。
铜雀台前,曹昂、曹丕、荀彧早已等候多时。
他们跪在厚雪上,身后是整齐列立的文武百官。
曹操下马,步入台前。雪落在他盔甲上,化成水珠顺着铜饰滑落。
他抬手,语气低而稳:“都起来。”
“父亲劳苦!”曹昂上前一步,亲自接下他身上的披风。
曹操笑了一下:“苦?这一路的苦不算什么,能回来,便是幸事。”
荀彧躬身:“恭贺魏公再定西土,汉室安宁。”
曹操摆摆手:“汉室安宁不敢当,只是少一方乱。”
他的目光在两子身上停留,片刻后微微一顿:“听闻洛阳捷报已传,你们可曾代我谢恩?”
这句话一出,曹丕与曹昂互望。
荀彧先一步开口:“公未返前,长公子曾草表以谢天恩,尚未发出。”
曹操转头,看向曹昂:“可拿来我看。”
曹昂心中微紧,示意侍从将那封帛卷呈上。
曹操展开,一字一字地读完。
他神情沉静,没有喜怒,直到最后一句“臣等不敢自矜,惟愿魏公早归以安天下”时,才微微一笑。
他放下帛卷,语气出奇地轻:“写得好。只是——我未归,天下怎会安?”
曹丕察觉父亲话中的锋芒,缓声道:“大兄此意,乃为解朝廷疑心。”
曹操抬眼,笑意淡了:“疑心?我平乱以奉汉室,谁疑谁?”
荀彧见气氛渐紧,轻声劝道:“公,天子在洛阳,心有不安乃人之常情。此表非惧也,示诚耳。长公子思虑周全,是忠心。”
曹操静静望着荀彧,良久方叹道:“文若,你始终替我斟酌得体。可这天下……若尽依体制行事,我早没命了。”
这句话落地,殿内一片静。
那夜,曹操未入宫休息,而是在铜雀台上设宴。
席间无外臣,只有曹昂、曹丕与荀彧三人。
酒三巡,曹操放下杯,忽然问:“你们觉得,我的功,当止于何处?”
曹昂一怔,缓缓起身,答道:“功可止于百姓安,心可止于不负志。”
曹操盯着他,眉目中带着一丝复杂的笑:“你说得像书生。”
曹丕则举杯,语气平和:“儿以为,功无止,惟势可止。若势止于心,功自随之。”
曹操看向他,眸光一深:“子桓,你这句话,倒像是劝我停。”
曹丕低头:“儿不敢劝停,只盼父亲知进退。当今天下虽定三分,然人心未齐。若再急取江东,恐引天下反。”
荀彧轻轻一叹:“二公子之言,正合老臣心意。”
曹操转向荀彧:“文若,你也认为,我该止步?”
荀彧平静地望着他,神色温然:“公功业已极,威名已满。若能以天下为家,以民为子,则万世之业,已在今日。若更进,则功归一人,天下恐惧。”
曹操沉默了。
烛火映在他脸上,阴影一半笼着光,一半藏着思。
半晌,他忽然笑了:“我这一生,从不问天意,只问人心。可如今,人心与天意,我似都要输一次。”
说罢,他举起酒盏,一饮而尽。
曹昂眼中闪过一丝隐忧,曹丕微微低头不语。
只有荀彧,缓缓抚须,心头一沉——
他听出这句话里,有一种藏不住的倦意。
翌日清晨,雪停了。
天边泛起淡红的曙光,铜雀台的瓦脊上积雪反射着冷辉。
曹操独自立在台上,俯瞰邺城,城烟袅袅,街道井然。
他喃喃自语:“若无汉中,则无蜀。若无蜀……天下当静。可静,又如何?”
风掠过他的衣襟,吹乱了鬓发。
这位横扫中原的雄主,竟露出一丝淡淡的疲惫与犹疑。
而此刻,铜雀台下,曹昂正与荀彧、曹丕议政。
三人皆不知,他们的父亲,第一次在心中生出了那句无人敢说的话——
“或许,天下不该由我一人平。”
建安二十一年初春,洛阳的雪才化尽,宫墙的瓦缝间仍积着潮气。
宫外黄河东岸,春雾未散,一队甲士列阵而来。旌旗卷着冷风,金缕甲上反射着一道道锋芒。
宫门内,鼓声三响。内侍高声唱报——
“魏公曹操,奉诏入朝!”
汉献帝刘协从龙案后起身,扶着案角,目光穿过帷幕,落在那扇殿门之外。那是一种复杂的神情,既有忐忑,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殿门徐徐开启。
曹操缓步入殿,盔甲未卸,只披一件浅色朝衣,腰间悬佩尚带尘迹。
他拱手一拜,声音沉稳:“臣曹操,率军平汉中,不敢自居功。今班师还京,奉陛下召,特来复命。”
刘协微微一笑,摆手示意:“魏公远征,劳苦功高。朕心久念——请坐。”
曹操仍立着,不敢受命:“陛下是天下之主,臣不敢。”
刘协淡淡一笑:“魏公既封魏国,位同古之萧何,当坐论功。”
这句话落下,殿中一瞬寂静。
侍中伏完的手指在袖中微颤——“位同萧何”四字,几乎是明挑。
曹操心头微动,但面上仍无波澜,只淡淡回道:“陛下厚恩。臣不过效犬马之劳。”
刘协盯着他看了许久,方缓缓道:“魏国之制,闻已成章?社稷、庙祀、官署,皆如列国。此事,魏公可有详告?”
这一句,终于带上了试探的锋芒。
殿外风声止息,连烛火都仿佛静止。
曹操神情如常,语气仍平稳:“回陛下。臣自班师回邺,方与荀文若、两子略叙军务,尚未及细问国中之事。臣立刻命长子曹昂理魏务,而后即刻启程来朝。”
他顿了顿,拱手:“臣身为人臣,不敢久居藩地。魏国诸政,皆可由陛下垂询。若陛下欲察详情,可召曹昂入京,亲问政事。彼才识明达,心存忠厚,不敢欺上。”
刘协听完,轻轻点头。
他的目光在曹操脸上停留片刻,像是要从那张沉静的面孔后,看出一丝破绽。
“魏公此言……甚善。”他缓缓道,语气看似温和,实则暗藏锋意,“朕听闻,魏国之政条井然,民安吏服。既然如此,召长公子入京,观其治道,亦为天下之福。”
曹操深深一揖:“陛下圣明。”
刘协笑意更深:“你家子弟皆为人所称。
子桓赴徐州,能折节与刘玄德、诸葛孔明论治;子建在朕身侧,文采动人。而长子曹昂,更闻其沉稳有度。——魏公真是家教有方。”
曹操神情未动,只平声答:“家教谈不上,陛下谬赞。儿子们不过各尽其分,若能得陛下垂青,亦是臣之幸。”
刘协略一笑:“既如此,朕便择吉日,下诏召曹昂入朝。”
他说着,目光在曹操脸上掠过,语气更缓,“魏公,朕久闻你西征未曾歇息,邺路劳顿,不若在洛阳多留几日。朕与魏公共叙国是,也算慰劳一番。”
曹操抬头,微微一笑:“臣不敢辞。”
殿内烛火摇曳。
刘协起身,亲自走到他身前,近得几乎能听见呼吸。
那声音低低的,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锋芒——
“魏公,你若真心辅汉,朕自信任;若心怀他志——朕亦不惧。”
曹操微微躬身,笑意淡如寒水。
“臣一生所志,不过使天下得其所。陛下若安,臣心自安。”
刘协盯了他一眼,忽然笑了:“好。此言,朕记下了。”
殿外
曹操退出宣德殿时,天色已黑。
宫门的铜环映着星光,夜风带着一点檀香气息。
荀彧早在门外候他,见他出来,立刻上前行礼:“公,如何?”
曹操略一沉吟,低声答:“他要见曹昂。”
荀彧神色微变:“陛下此举,恐非单问魏务。”
“我知道。”曹操望向夜空,眉头微蹙。“他要的是——试探我的心。”
荀彧犹豫片刻,问:“那公打算如何应对?”
曹操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宫墙上,眼神冷静而深沉:
“让他召去。曹昂若真能镇朝堂,便不愧我之长子。”
他转过身,衣袂在夜风中微微飘动,声音如铁:“若陛下欲见魏之忠诚,便由我儿去替我做证。”
洛阳的早春,河面冰未化尽,风中仍带着一丝凉意。
宫外百官行走如织,御街两旁的柳条才冒出嫩芽。城东的永熙坊中,一辆黑漆马车缓缓行进,车帘下垂,只露出一缕灰白的发丝。
——那是曹操。
自潼关、汉中之役凯旋后,他已许久未至洛阳。今日既奉召朝见,便趁闲日拜访旧臣。
他先去了三公府,与伏完、种辑、董承等旧识寒暄。有人恭敬,有人冷淡,也有人话里带刺——毕竟,如今的“魏公”,已非昔日兖州牧。
曹操并不恼。
他只是笑,抚须微言:“诸君,我不过一武夫耳,所幸未误国事。”一句话,既谦且重,令殿中气氛微变。
散会后,已近午时。
阳光从瓦缝间落下,照在他盔甲上,闪着细细光芒。
他正准备回驿馆,忽听有人急步而来,步声稳重沉实。
“魏公——”
那声音低沉如鼓,带着熟悉的金石气。
曹操回身,只见一身青袍、长髯拂胸的汉将立在街口。
他鬓发微霜,面色凝肃,正是——关羽。
一瞬间,时间仿佛又回到下邳城头,那场风雪夜的诀别。
曹操先是怔了怔,随即笑了:“云长?”
关羽抱拳行礼,声音沉稳:“末将关羽,见过魏公。”
曹操上前两步,伸手亲自搀起:“‘魏公’二字,你怎生说得出口?昔日并肩破吕布,如今竟要行礼称臣,岂不折煞我曹某!”
关羽眼中闪过一丝动容,随即平声道:“当年多蒙大哥照拂,关某心怀感念。今日闻魏公来洛,怎敢不来拜见。”
曹操笑意更深,挥手道:“来,莫站街头,让人看笑话。随我到驿馆喝一盏茶。”
驿馆不远,曹操命左右屏退,只留关羽同坐。
铜壶里的水正滚,白气蒸腾。
曹操为他斟茶,笑道:“久闻你镇洛阳,护宫勤谨,陛下对你颇有信任。”
关羽接过茶盏,微微躬身:“陛下圣明,关某不过尽职而已。”顿了顿,又道:“大哥风采犹胜往昔,西征一举,举朝皆叹。”
曹操放下茶盏,目光中多了几分暖意:“风采谈不上。老了,打不动仗了。”
关羽注视着他,心中一动。
眼前这位男人,鬓发虽白,却依旧锋芒内敛;语气平缓,却压得人喘不过气。
窗外,街市的叫卖声与驿馆的琴声交织成一片。
时光在这静默中慢慢流转。
半晌,曹操开口:“洛阳的事,我都听说了。陛下虽柔弱,却起了心。你身在宫中,可知他有何打算?”
关羽略一思索,答:“陛下近年勤于政务,常召诸儒讲治道,重修旧典。然朝中党争不绝,左右进言者多怀私心。
陛下有志,却被牵制。”
曹操叹息:“他心思太重,却手太轻。天下若靠仁德,不足以御乱;若靠威势,又失人心。”
关羽正要说话,曹操忽又笑:“你别皱眉。我虽受魏封,终不敢忘本。若陛下真能振汉室,我死无憾。”
关羽抬眼望他,眼神深沉:“大哥此言,关某信。”顿了顿,又低声道:“只是……世人未必信。”
曹操沉默片刻,忽而轻笑:“世人信与不信,于我何妨?只要我自己心安。”
黄昏时分,宫门外传来钟声,召集诸臣入殿议事。
曹操起身整冠,笑道:“今日得见你,比奏对还快意。昔日一别,竟过十年,时光催人老。”
关羽肃然起身,拱手道:“大哥保重。若来日再见,愿仍以兄弟相称。”
曹操一怔,眼中闪过温光。他抬手,郑重拍了拍关羽的肩:“好,一言为定。”
关羽抱拳转身而去,背影沉稳如山。
夕阳下,他的长髯映成一抹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