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衡带着家主的授权,返回东瀛的第二天,一封来自开封的圣旨,便送抵了扬州。
这一次,圣旨带来的不是封赏,也不是敲打。
而是一道阳谋,一道让王家无法拒绝的阳谋。
赵匡胤下旨,为“通商惠工,富国裕民”,特在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扬州四地,设立“提举市舶司”。
市舶司全权掌管海外贸易,征收商税,检查出入船只货物。所有海商,必须在市舶司登记注册,领取“船引”,方可出海。
提举市舶司的官员,由皇帝从京中亲派。
圣旨的最后,还特意“恩旨”——扬州市舶司提举,由王家族人担任,但副提举及以下所有关键职位,全部由朝廷委派的官员出任。
这道圣旨,就像刀一样精准地插向了
王家最核心的命脉——海外贸易。
一直以来,王家凭借着对东瀛的绝对控制和强大的远洋船队,几乎垄断了东亚的海上贸易。来自东瀛的银、铜,来自海外的香料、珠宝,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王家发展科技的资源。
而现在,赵匡胤要在上面,加上一把属于皇帝的锁。
他拿走了关税权,拿走了管理权,等于直接扼住了王家的钱袋子。
更狠的是,他让王家族人当那个正提举,就是要把王家架在火上烤。收税收重了,天下海商骂的是王家;收税收轻了,皇帝又会问责。
议事厅内,“陛下这一招,真是又准又狠。”王皓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眉头紧锁,“他知道我们不能抗旨,也无法抗旨。这是阳谋,逼着我们往里钻。”
一位族老忧心忡忡地说道:“市舶司一旦设立,我们船队进出港,货物种类数量,都会被朝廷摸得一清二楚。尤其是从东瀛运回来的那些精炼铜铁,一旦被发现……”
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人都看向王澈。
这位年轻的家主,自接到圣旨后,就一直沉默不语。
“皓叔,”他忽然开口,“你说,陛下现在最怕我们什么?”
王皓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他怕我们,像前朝的节度使一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没错。”王澈点了点头,“他怕的是我们的武,是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战船。”
“所以,我们就让他看一样别的东西。”王澈的眼中,闪过一丝旁人难以理解的光芒,“看一样,让他觉得我们有用,而不是有威胁的东西。”
……
一个月后,扬州市舶司正式挂牌成立。
朝廷派来的副提举,名叫韩维,是一个四十多岁,面容清瘦,眼神锐利的中年文士。他曾任大理寺少卿,以断案如神、明察秋毫着称。派他来,显然是赵匡胤精心挑选的结果。
王澈为韩维一行人,举办了接风宴。
宴会上,王澈姿态谦恭,言必称“朝廷”、“陛下”,对韩维更是尊敬有加,一口一个“韩大人”,仿佛他才是那个需要仰仗副手的正提举。
韩维心中冷笑,只当这是王家的示弱之举。
酒过三巡,王澈忽然笑着说道:“韩大人远来是客,一路辛苦。下官备了一份薄礼,不成敬意。只是这礼物有些特别,还请大人移步,随我一观。”
韩维心中好奇,便跟着王澈,穿过重重守卫,来到了王家坞堡最核心的区域——科学院。
当那扇沉重的铁门被推开,一股混合着煤炭、蒸汽和灼热金属的气息扑面而来时,即便是见多识广的韩维,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他瞳孔猛地一缩。
巨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赤裸着上身、挥汗如雨的工匠……这里的一切,都与他所熟悉的那个烟雨江南,格格不入。
这里不像是一个世家豪族的后院,更像是一个……传说中墨家钜子打造的机关城。
王澈带着他,来到一台足有三层楼高的钢铁怪物面前。
“韩大人,这便是我王家为您准备的薄礼。”王澈指着那台还在不断吞吐着白色蒸汽的巨兽,笑着说道。
韩维看着这台由无数管道和齿轮组成的怪物,下意识地握住了腰间的剑柄,沉声问道:“王家主,这是何物?”
“此物名为‘蒸汽机’,乃是我王家科学院,根据古籍残篇,耗费二十年心血,格物致知,方才研制出的水火大力机。”
王澈拍了拍机器冰冷的外壳。
“韩大人请看。”
他对着旁边的一个工匠,点了点头。
那工匠立刻拉下了一个巨大的阀门。
“轰——隆——”
一声巨响,整台蒸汽机仿佛活了过来。粗大的活塞开始以一种恐怖的力量和频率,上下运动。通过复杂的联动装置,将动力传递到远处。
韩维顺着动力传导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一个深达十丈的巨大水池里,一根与蒸汽机相连的粗大铁管,猛地一震。
下一刻,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出现了。
一股水桶粗细的巨大水龙,从那铁管的另一端,被凶猛地喷射而出,如同蛟龙出海,直冲云霄,在阳光下划出一道绚丽的彩虹,然后“哗啦”一声,精准地注入到百步之外,一座高塔顶端的水槽之中!
千斤之水,于谈笑之间,被送上十丈高塔!
这已经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范畴!
韩维身后的几名朝廷官员,已经吓得瘫软在地,口中喃喃自语,以为看到了神迹。
韩维虽然没有失态,但他的内心,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不是那些愚夫,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东西背后所代表的,那足以改天换地的恐怖力量!
“此物……此物……”他的声音,因为过度的震惊而变得沙哑干涩。
王澈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纯良。
“韩大人,此物名为‘蒸汽水泵’。乃是下官为了响应陛下‘兴修水利,福泽万民’的号召,特意研制。”
“扬州地势低洼,时有水患。以往排涝,需动用数千上万民夫,耗时月余。如今有了此物,一台机器,只需十个工匠,一日之功,便可排尽万亩良田之水。”
“下官想着,若能将此物献于陛下,推广于天下。无论是南方的水患,还是北方的旱灾,都可迎刃而解。届时,我大宋必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也算是下官为陛下,尽的一点微薄心意。”
他看着目瞪口呆的韩维,笑容变得更加“真诚”,他当然不会将王家最新一代的蒸汽机拿出来,现在他的做法就像美国将淘汰的武器,卖给其他国家,来攫取更多的利益。
“韩大人,您说,这份薄礼,陛下会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