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引月华:文波的广寒梦》
鹧鸪天·广寒寄故
桂魄沾衣夜未阑,云阶露冷倚栏杆。
玉簪轻颤传归信,青鸟斜飞带菊欢。
思往事,忆长安,故园秋景梦中看。
今朝得引光路去,不负当年一诺寒。
夜色如墨,广寒宫的琉璃瓦上凝结着细密的露珠。文波刚从西侧桂林归来,青布长衫的下摆还沾着几片带着清苦香气的花瓣。行至云阶时,鬓边那支前妻遗留的“缀月簪”忽然泛起细碎的银辉,宛如将揉碎的月光绣在了碧色玉纹里。簪身传来的温热让他下意识攥紧袖中绢帕——那帕子上绣着半阕未完成的《鹧鸪天》,是昨夜与嫦娥对酌时,乘兴写就的残句。
“文波公子留步。”身后传来细碎的环佩声,文波回首,见玉兔捧着盛满桂露的琉璃碗快步走来,毛茸茸的耳尖挂着夜雾凝成的水珠,“仙子特意嘱咐,这碗凝霜露需趁热饮下,最能驱散广寒宫的寒气。”它将琉璃碗递到文波面前时,碗沿腾起的白雾里竟浮现出细碎的光影,仿佛将人间的烟火气都浓缩在了这方寸之间。
文波接过琉璃碗,指尖触到碗壁的凉意,忽然想起三日前在云阶上拾到的那片枫叶——广寒宫本不该有秋色,那枫叶却红得灼眼,叶脉间还隐约可见一行娟秀小字:“故园菊开否?”此刻碗中桂露轻漾,竟映出前妻在庭院采菊的身影,他喉头一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险些将碗盏打翻。
“公子这是怎么了?”玉兔歪着头看他,前爪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角,“莫不是这桂露太凉,伤着脾胃了?”
“无妨。”文波抬手拭了拭眼角,发觉鬓边簪子的温度又升高了几分,“只是忽然想起……人间此时该是重阳了。”他低头凝视碗中倒影,前妻的身影渐渐淡去,转而映出长安街头的酒旗,旗上“醉仙楼”三个字格外清晰——那是他与前妻年少时常去的酒肆,那时岳父总爱点一壶桂花酿,就着糖蒸酥酪听《长生殿》,而她总在席间偷偷拽他的衣袖,要分半块酥酪。
“重阳?”玉兔竖起耳朵,毛茸茸的尾巴在云阶上扫出细碎的声响,“就是那个要插茱萸、饮菊酒的日子么?前日听仙子说起,我还偷偷藏了颗茱萸籽,想着种在桂树下呢。”它从怀中掏出个小巧的锦囊,里面果然躺着一粒红棕色的籽实,锦囊上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兔”字,针脚稚拙得可爱。
文波被它逗得眼底泛起笑意,指尖轻触锦囊:“茱萸性喜温暖,广寒宫的冻土怕是难以成活。若你真想种,待我寻到归乡之路,便带你去人间庭院栽一株,再教你辨识菊花的品种。”话音未落,袖中的缀月簪突然发出一阵清越的鸣响,簪顶的珍珠泛起温润的红光,将四周的夜雾染成浅绯。
“这簪子……”玉兔凑近细看,鼻尖几乎触到簪身,胡须轻轻颤动,“方才在桂树林就见它在发光,莫非暗藏玄机?”
文波指尖抚过簪上的缠枝纹,前妻临终前的话语忽然在耳畔响起:“此簪乃月宫白玉所制,若日后你寻到广寒,见簪生辉时,便是归家之期。”他心口一热,正要开口,却听见远处传来嫦娥的琴声。那琴音不似往日的清悠,反倒带着几分急促,像是在急切地呼唤。
“仙子许是有要事。”玉兔踮脚望向广寒宫方向,长耳轻晃,“我来时见她在瑶台边踱步,手中捏着片青色羽翎,神色颇为凝重。”
文波将琉璃碗交还玉兔,握紧缀月簪快步走向瑶台。夜风拂动他的长衫,桂香裹着水汽扑面而来,凉意沁入鼻尖。踏上云阶时,他注意到阶上散落着几片青色羽毛,那羽毛泛着微光,竟与他幼时在岳父书房见过的“青鸟羽”一般无二——岳父曾说,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能跨越天地,传递仙凡消息。
“文波,你来得正好。”嫦娥立在瑶台中央,素白衣袖间捏着片青鸟羽,眉尖微蹙,“方才青鸟衔来此羽,上有字迹,你且细看。”她递过羽翎时,文波清楚地看见羽面上用银粉写着一行小字:“长安故宅,菊开满庭,君若归时,可凭簪引。”
“故宅……”文波的指尖轻颤着抚过羽翎,那字迹娟秀,竟与前妻的笔迹有七分相似,“这是……阿瑶的笔迹?可阿瑶早已……”话到唇边,却被喉间的哽咽堵住,连唤出那个名字都觉得心口抽痛。
嫦娥轻轻按住他的肩,目光落在他鬓边的缀月簪上,声音柔缓:“此簪是阿瑶当年向我求取的,用广寒宫的月魄玉制成,内里封存着她的一缕神识。方才青鸟来报,长安故宅中,阿瑶亲手栽种的归月菊已开满庭院,那菊花的香气能与簪中的月魄相引,为你指引归途。”
文波猛然抬头,见缀月簪顶端的珍珠突然射出一道银线,直指瑶台外的云海。那银线穿透夜雾,在云海中勾勒出一条光路,路的尽头隐约可见人间灯火,宛如撒在墨绸上的碎金。他心口一紧,昨夜与嫦娥对酌时写的那半阕《鹧鸪天》忽然涌上心头,不自觉地轻声吟出:“广寒宫里桂花开,露湿云阶梦未回。”
“既然梦未醒,便该顺着光路回去。”嫦娥从袖中取出个锦盒递给他,“这里面是桂华丸,路上若遇阴寒之气,服下一粒便可化解。还有这盏照月灯,能为你照亮前路,莫要偏离方向。”
文波接过锦盒,打开见里面躺着三粒莹白的药丸,丸身泛着淡淡桂香。旁边的照月灯以琉璃制成,灯芯是一截月桂枝,轻轻一捻便亮起暖黄的光晕。他抬头望向嫦娥,眼眶微红:“仙子待我恩重,文波不知何以为报。若此次能重返故园,必当日夜铭记。”
“你我相识一场,何必言谢。”嫦娥浅笑,抬手拂去他肩头的落花,“你需谨记,归月菊的花期只有三日,三日之后,光路便会消散。若想再睹故园秋色,务必抓紧时辰。”
“三日……”文波握紧锦盒,指腹摩挲着盒面的云纹,忽闻身后传来玉兔的呼唤。它捧着那碗未饮尽的凝霜露跑来,身后跟着几只捣药的蟾蜍,“公子,我把凝霜露带来了,路上可解渴!蟾蜍们还要送您月华膏,说这膏能护住神魂,不让您在天地间迷失方向。”
一只金蟾跃上文波肩头,将小巧的玉瓶放入他掌心。瓶身刻着“月华”二字,启封时清冽的香气扑面而来,驱散了心口的寒凉。文波望着眼前的玉兔与蟾蜍,又看向嫦娥,忽然躬身长揖:“多谢仙子,多谢诸位。文波此去若能平安归家,定当再返广寒,与仙子对酌,听玉兔捣药,看蟾蜍制膏。”
嫦娥含笑颔首,广袖轻挥,瑶台外的云海翻涌不息,那道银线勾勒的光路愈发清晰。文波转身踏上光路时,听见嫦娥在身后吟道:“月魄凝簪引归路,桂香牵梦入长安。”他回首望去,见嫦娥与玉兔立在瑶台边挥手作别,桂花瓣随风飘来,落在他发间,宛如广寒宫赠别的祝福。
行走在光路上,文波点亮照月灯,暖黄的光晕将他温柔笼罩。他轻抚鬓边的缀月簪,簪身的温度渐渐变得温润,仿佛前妻的手在轻抚他的发顶。袖中的青鸟羽轻轻颤动,羽面上的字迹在灯光下愈发清晰。他忽然想起昨夜未竟的《鹧鸪天》,此刻词句自然涌出,轻声吟哦:
“广寒宫里桂花开,露湿云阶梦未回。
青鸟衔来故园信,玉簪引我踏光归。
菊满庭,酒盈杯,此生长念莫相违。
若还能话当年事,再向瑶台折一枝。”
吟罢,光路尽头的人间灯火愈发明亮,他甚至能嗅到空气中飘来的菊花香气——那香气与广寒宫的桂香不同,带着人间的烟火气,混着故宅庭院里熟悉的草木芬芳,温暖得让他眼眶发烫。他加快脚步,手中的照月灯轻轻摇曳,光影在云海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宛如他此刻雀跃又急切的心绪,正朝着家的方向,一步步靠近。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