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初平六年的寒冬,似乎将整个北中国都冻得僵硬。风雪肆虐,河流封冻,万物蛰伏。然而,在这片银装素裹的死寂之下,权力的暗流却在冰层之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涌、碰撞。南皮城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在风雪中屏息凝神,所有的感官都敏锐地指向北方——那片广袤而即将陷入混乱的土地。

镇东将军府的议事已持续了整整一日,炭盆添了又添,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茶味与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张圣、徐元、蒋琬、李狗儿,以及被紧急召回的赵云,皆面色凝重。

“消息已反复核实,”李狗儿的声音在寂静的暖阁中显得格外清晰,“袁绍确于半月前病倒,初时只是头晕目眩,近日已发展到卧床不起,时常昏厥。邺城虽严密封锁消息,但袁绍未能出席腊日祭祀,已引得流言四起。审配、郭图皆闭门谢客,动向不明。袁谭已从青州秘密返回邺城,袁熙、袁尚亦在府中,寸步不离。”

徐元捻着胡须,眉头紧锁:“袁本初若去,河北必乱。然其麾下,沮授、田丰已亡,许攸离心,如今能主持大局者,唯有审配、郭图之流,此二人皆党同伐异之辈,绝非托孤之选。袁氏三子,长幼无序,各拥势力,一场内斗,已在所难免。”

赵云沉声道:“主公,末将北线驻军已悉数就位,斥候放出百里,严密监控冀州边境任何异动。然末将担忧,若袁绍身故,其内部无论谁人得势,为稳固权位,是否会铤而走险,南犯我境,以转移矛盾?”

“子龙所虑,不无道理。”张圣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冷静,“袁绍诸子及麾下谋士,皆非雄主之才。内斗一起,为求速胜,引外援或嫁祸于人,皆是常用伎俩。我渤海与之接壤,兵强马壮,正是最好的‘假想敌’。”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如炬,扫过河北的山川城池。“然,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袁绍若死,其麾下州郡,未必尽数听从邺城乱命。并州高干,幽州袁熙(虽在邺城,但其势力在幽州),乃至青州部分郡县,皆可分化瓦解。此乃天赐良机,若能把握,则河北之地,可定!”

“主公之意是……”蒋琬试探问道。

“静观其变,暗中布局,后发制人!”张圣斩钉截铁,“第一,靖安司所有力量,向北倾斜!我要知道邺城每一日的详细动态,袁绍病况,诸子动向,审配、郭图每一句密谈!同时,设法接触那些对袁氏统治不满,或是在未来内斗中可能失势的河北文武官员,传递善意,预留后路。”

“属下明白!已启动最高级别‘北风’计划,所有潜伏力量尽数激活!”李狗儿肃然应命。

“第二,子龙。”张圣看向赵云,“北线全军,进入临战状态,但外示松懈。多派游骑,做出巡边姿态,但绝不可越过边界一步。要给人一种我渤海虽警惕,却无意主动生事的错觉。同时,秘密集结三万精锐于河间、渤海北部,由你亲自统领,随时待命,一旦河北有变,我要你这把尖刀,能第一时间插入要害!”

“末将领命!”赵云眼中精光一闪,战意盎然。

“第三,文表,公琰。”张圣转向文官集团,“内政与新政推行,需再加快步伐!尤其是与河北接壤的郡县,要加大赈济、招揽流民的力度,展现出我渤海的富足与仁政。对来自河北的商旅、士子,要格外优待。此乃攻心之策,要让河北军民皆知,归附渤海,远胜于在袁氏内斗中煎熬!”

“元(琬)领命!”

“第四,东南方向。”张圣目光南移,“命黄忠,淮北战线,转为战略防御。收缩兵力,巩固要点,避免与曹军进行大规模冲突。可适当让出一些无关紧要的边缘地带,示敌以弱,让曹操以为我主力北顾,诱其来攻。若曹操真敢大举进犯,则依托坚城、火器,予其重创!但要把握好度,绝不能将东南打成泥潭,牵扯我过多精力。”

“主公,若曹操按兵不动……”徐元提出另一种可能。

“那便维持现状,持续以小股部队骚扰,使其不得安宁即可。”张圣淡然道,“眼下,北地之事,重于一切!”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将渤海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悄然调整了方向,将主要的战略注意力,投向了那片风雪弥漫、即将燃起内斗烽烟的河北大地。

就在张圣紧锣密鼓布局之时,邺城,大将军府内,已是愁云惨淡,暗潮汹涌。

袁绍卧于榻上,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气息微弱,昔日雄踞河北的英主气概早已荡然无存。榻前,袁谭、袁熙、袁尚三子跪地,皆是面色悲戚,然而低垂的眼眸中,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与算计。

外间,谋士审配与郭图,虽同处一室,却泾渭分明,各自拥趸数人,低声争论不休,所言无非是嗣位人选与身后权力分配。支持长子的审配与支持幼子的郭图,几乎已势同水火。

“父亲……父亲……”袁尚年轻,终究沉不住气,见袁绍眼皮微动,连忙低声呼唤。

袁绍缓缓睁开浑浊的双眼,目光扫过床前三个儿子,又看向外间隐约的人影,嘴角扯出一丝苦涩而了然的弧度。他挣扎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

“水……拿水来……”他微弱地吩咐。

袁尚连忙端过水杯,服侍袁绍饮下。

喝了水,袁绍似乎恢复了一丝精神,他看向长子袁谭,声音沙哑:“显思(袁谭字)……青州……如何?”

袁谭连忙叩首:“回父亲,青州一切安好,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守好基业。”

袁绍不置可否,目光又转向袁熙:“显奕(袁熙字),幽州……边地苦寒,难为你了。”

袁熙亦是叩首:“为父亲分忧,儿臣不敢言苦。”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幼子袁尚脸上,停留的时间最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你们都……出去吧……让为父……静一静……”

三子不敢违逆,只得叩首退出。

来到外间,袁谭与袁尚目光一触即分,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冷意。郭图立刻迎上袁尚,低语起来。审配则走到袁谭身边,面色阴沉。

而这一切,都被隐藏在暗处的,隶属于不同势力的眼睛,清晰地记录下来,化作加密的字符,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向四面八方。其中,最为详尽的几份,正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南皮。

南皮城中,张圣接到了李狗儿呈上的最新密报,其上详细描述了邺城大将军府内那压抑而诡谲的一幕。

“袁本初……已是回光返照了。”张圣放下绢帛,轻轻吐出一口气。他走到窗边,推开一道缝隙,刺骨的寒风瞬间涌入,却让他更加清醒。

“传令下去,各州郡长官,无令不得擅离辖地。各级将领,严守岗位。南皮城,自即日起,实行宵禁。”

“诺!”

风雪依旧,夜色渐浓。南皮城头,“张”字大旗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之上,已凝结了一层薄霜。城上值守的士卒,呵着白气,目光警惕地望向北方那片深沉得令人心悸的黑暗。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北方的虎狼之穴,已然躁动不安。而渤海这头日渐雄壮的巨龙,已然昂首,冰冷的目光穿透风雪,牢牢锁定了那片即将上演权力更迭与血腥混乱的土地。

一场关乎北方最终归属的巨变,即将在那冰封的河北大地上,拉开血腥的序幕。而张圣,已然做好了全力一搏的准备。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异世界的大明天下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天道好长生飞刀圣剑2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致诚异世召唤之帝王征兵系统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墨苏传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