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叙舟的战靴陷在陕北梯田的黄土里时,护江战情仪的警报声正刺得人耳膜发疼。屏幕上代表黄土高原段的能量条像条垂死的鳝鱼,在
点的位置剧烈抽搐 —— 比从黄河入海口出发时又跌了 200 点。
“又是这里掉链子。” 苏星潼的银簪斜插在梯田埂上,簪头的碎钻把阳光折射成无数细小的光斑,在土墙上拼出断断续续的能量轨迹,“从昨天开始,上游的山川能量就像漏了的水桶,每次潮汐协同需要峰值时,这里的输出就会骤降 30%。”
他们脚下的万亩梯田正泛着诡异的青灰色。本该蓄满雨水的田垄多数干涸开裂,少数存水的地块却浮着层油膜似的煞力,几只试图喝水的山雀沾到水就直挺挺摔进泥里,羽毛迅速变得焦黑。
“王工说的没错,” 张叙舟蹲下身摸了把干裂的土,指尖立刻传来针扎似的刺痛,“赵山河在 1998 年防汛工程的配套水渠里,埋了‘断脉符’。” 他摊开手心,黄土在掌纹里聚成个扭曲的符号 —— 和黄河入海口桩基里的蚀江符同出一辙,只是纹路更细密,像专门针对梯田脉络设计的。
护江 App 的推送突然弹满屏幕。# 陕北梯田紧急蓄水 #的话题阅读量已经破 5 亿,直播画面里,陕北老农们正扛着锄头往田垄里填麦草,有人用枣木扁担敲着土埂念叨:“这地邪乎得很,存不住水,也留不住苗……” 善念值的实时数据卡在 8.05 亿,绿色的增长条像被冻住似的纹丝不动。
“得让梯田重新蓄水。” 苏星潼突然拽住张叙舟的手腕,银簪投射的能量轨迹突然变得清晰 —— 那些光斑在最高处的梯田汇聚成个漏斗形,“泉脉术的‘锁龙诀’能用上,只是需要……”
“需要什么?” 张叙舟追问时,战情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屏幕上的能量分布图里,黄土高原段的山川能量条正以每秒 1% 的速度消退,连带渤海沿岸的潮汐能量也开始波动,刚稳定在
点的护江力,数字后面又跳出个刺眼的 “-100”。
“需要‘活脉’。” 个沙哑的声音从梯田上方传来。李大爷背着个豁口的陶罐站在埂上,罐里盛着的黄河水正冒着白汽,“老祖宗修梯田不光是为了存水,是要让水顺着脉络走,就像给地脉搭血管。” 他把水倒进干裂的田垄,水流过的地方,青灰色竟褪去几分,露出底下的黄土本色。
张叙舟的指尖突然发烫。这触感太熟悉了 —— 二十年前在工地数钢筋时,掌心被铁锈染黄的黏腻感,当时工头骂他 “学生娃不懂变通” 的声音,此刻竟和李大爷敲土埂的节奏重合了。他突然明白:能量输出不稳,不是因为蓄水量不够,是梯田的脉络被断脉符堵死,水成了死水。
“每蓄水 1000 立方米,能量稳定性提升 1%。” 战情仪的预测模型突然亮起,王工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从对讲机里传来,“但我们试过了,普通的水灌进去会被煞力污染,必须用……”
“用混了善念值的水。” 张叙舟接过李大爷的陶罐,突然对着护江 App 的直播镜头举起,“老乡们,帮个忙 —— 每块梯田的蓄水都需要大家的念想加持。”
他把战情仪的能量接口插进最近的田垄,同时点开 App 的 “云蓄水” 功能。屏幕上立刻跳出无数个小光点,那是全国各地网友正在捐赠的善念值,每个光点落入虚拟梯田,现实里的田垄就泛起圈淡金色的涟漪。
“快看!”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腾空而起,在梯田上空划出道金色弧线。随着第一万立方米水注入最高处的田垄,水流顺着古梯田的脉络往下淌,所过之处,青灰色的煞力像冰雪般消融,干裂的土地里冒出细密的绿芽 —— 那是本该清明前后才抽的谷苗。
战情仪的护江力数值开始跳动:→→!山川维度的能量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回升,与渤海潮汐能量的协同曲线逐渐重合,像两条终于合拍的心跳。
就在这时,最底下的梯田突然炸开团黑泥。断脉符被水流冲开,化作无数细小的煞力虫,直扑正在直播的老农。张叙舟猛地捏碎张协同符,黄蓝色的光墙挡住煞力虫的瞬间,他突然发现那些虫子落地后,竟在泥里拼出三星堆纵目面具的轮廓。
“这不是巧合。”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剧烈发烫,簪头投射出的能量轨迹与梯田脉络完全重合,在最高处的田垄形成个巨大的眼部纹路 —— 和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眼纹分毫不差,“古蜀人和黄河流域的先民,早就懂得用梯田调地脉能量!”
她的话音刚落,最高处的梯田突然泛起金光。蓄满水的田垄倒映着天空,竟组成个完整的星图,其中最亮的那颗星,正对着渤海湾的方向。张叙舟的战情仪自动弹出渤海潮汐表,发现每当梯田星图最亮时,渤海的潮汐能量就会出现峰值 —— 两者的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原来分时协同的关键在这里!” 张叙舟突然想起李冰石刻上的 “河海争,需以时”,此刻才懂 “时” 不是单纯的时间,是天地能量的共振节点,“黄土高原的梯田是‘蓄能池’,渤海潮汐是‘触发器’,得让两者的能量波在同一时刻到达入海口!”
护江 App 的善念值此刻像烧开的水般沸腾起来。8.05 亿→8.1 亿→8.15 亿!随着十万老农加入 “固埂蓄水”,每块梯田的水位都达到了古法记载的 “盈而不溢”,战情仪上的能量稳定性指标跳至 98%,护江力稳稳站上
点。
最神奇的是那些煞力虫消失的地方。黑泥褪去后,露出底下青石板铺的古渠,渠壁上刻着的符文一半是黄河流域的 “水书”,一半是三星堆的 “鸟纹符”,交汇之处竟组成了泉脉术的 “汇流诀” 完整版。
“赵山河不仅知道断脉,还想毁掉这处协同节点。” 李大爷用枣木扁担撬开块石板,底下露出个锈蚀的金属盒,里面装着 1998 年的施工图纸,“你看,他故意把新修的水渠拐了个弯,正好避开古渠的脉络。”
张叙舟的指尖抚过图纸上 “赵山河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的印章,突然想起黄河入海口放大器里的内存卡。那些 “全球煞力点激活时序图” 上,黄土高原段被标为 “能量源干扰项”,旁边用红笔写着:“需在秋分前彻底摧毁梯田脉络”。
“他怕的就是这个。” 苏星潼的银簪此刻正对着古渠符文发光,簪头投射出的星图与梯田星图叠加,在半空形成个旋转的双螺旋,“古蜀文明和黄河文明早就掌握了跨地域能量协同,这才是破解他‘能量多米诺’计划的关键。”
战情仪突然收到王工的紧急通讯:“东营港监测到新的能量波动!你们这边的协同信号已经传过去了,混沌流的吞噬速度减缓了 40%!” 背景音里传来渔民的欢呼,隐约能听见 “双螺旋光柱又变粗了” 的喊叫。
张叙舟望向最高处的梯田。阳光下,万亩蓄水梯田像面巨大的镜子,将天光与地脉能量聚成道金色的光柱,直冲云霄。他突然明白,所谓 “分时协同” 从来不是强行同步,而是像梯田蓄水那样 —— 先顺地势,再应天时,最后借人心。
护江 App 的 “实战协同指数” 此刻跳出新数据:黄河上游与渤海沿岸的能量同步率达到 92%,比之前提升了 47 个百分点。下面的评论区里,有个三星堆考古队员发了张照片:刚清理出的青铜神树底座,刻着与梯田星图完全一致的纹路。
“下一站该去查青铜器了。” 张叙舟把战情仪别回腰间,护江力
点的光芒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赵山河既然这么怕古文明的协同智慧,说明他的计划里,藏着我们不知道的历史渊源。”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指向东方,簪头的碎钻拼出个模糊的船影 —— 那是护江队开往三星堆的船,船帆上印着新的任务标识:“解码青铜神树的能量传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