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末的哈尔滨,银装素裹,呵气成冰。
陈卫东裹紧了军大衣,踩着厚厚的积雪,走进了素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校园里,苏式风格的建筑庄重肃穆,光秃的枝桠上挂满了晶莹的雾凇,随处可见抱着书本、行色匆匆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严谨而刻苦的学术氛围……
在一位姓王的导员带领下,他来到了机械工程系的办公楼,办理入学手续。
手续并不复杂,但王导员看他的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惋惜?
“陈卫东同学,你的情况比较特殊,”王导员推了推眼镜,语气公事公办,“虽然杨司令那边打了招呼,学校也破格录取了你这个‘委培生’,允许你灵活安排学习。”
“但院里的领导,尤其是主管科研的孙副校长,对这种情况……嗯,有些不同的看法……”
“他吩咐我了!你办完手续后,带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陈卫东心中了然,这是要“面试”了!
他点点头,神色平静:“好的,王老师,我这就去。”
跟着王导员来到副校长办公室门外,敲门前,王导员压低声音快速提醒了一句:
“孙副校长是搞技术出身,最讨厌华而不实、走关系的人,你……好好说。”
“谢谢王老师。”陈卫东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门。
“请进。”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声传来。
推门进去,办公室很大,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图纸。
办公桌后,坐着一位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黑框眼镜,面容严肃的男子,正是主管科研的孙副校长!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落在陈卫东身上,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开口,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
“陈卫东?坐吧。”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你的档案和成绩我看过了,很不错,吉省状元,393分,还是英语特长生。按理说,是个好苗子。”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锐利,“但我不明白,既然考了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不愿意安心在学校上课?非要搞什么‘灵活学习’?”
“你是觉得大学课堂教的东西太浅,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了?还是觉得,靠着杨司令的关系,混个哈工大的文凭就足够了?”
孙副校长的语气毫不客气,几乎是指着鼻子说他“走后门”、“好高骛远”、“想蹭学历”。
陪同的王导员站在一旁,脸色有些尴尬。
陈卫东没有立刻辩驳,他知道,在这种技术权威面前,任何苍白的解释都是无力的。
他迎着孙副校长审视的目光,腰杆挺得笔直,眼神清澈而坚定,缓缓开口,语出惊人:
“孙校长,您误会了!我并非觉得大学的知识浅薄,也绝非只想混个文凭。”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觉得时间宝贵,而国家急需真正能派上用场的技术和人才,我才提出那样的请求……”
“因为在我看来,目前课堂里系统传授的,固然是重要的基础,但可能并非当前国家最迫切需要突破的、能立刻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孙副校长显然没料到他会这样回答,愣了一下,随即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嘴角扯出一丝略带嘲讽的笑意:
“哦?年龄不大,口气不小!那你倒是说说看,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国家‘最迫切需要’的?”
“什么样的学问!是你陈卫东想学的,而我们哈工大给不了的?!”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王导员紧张得手心冒汗。
陈卫东知道,机会来了。
他必须抛出足够震撼、足够有说服力的观点!
“孙校长,在汇报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前,请允许我先报告一个情况。”
他语气沉稳,开始铺垫,“我在秀山屯插队期间,担任民兵排长,因为工作关系,与军区有一些合作……”
“期间,我有机会接触并尝试维护过一些……状态不佳,甚至半报废的,来自日本和德国的精密仪器、小型机床和一些实验设备……”
这话一出,孙副校长的眼神瞬间变了!
之前的轻视和嘲讽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技术专家的锐利和专注。
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你接触过?具体是哪些类型的设备?精度如何?”
“包括一台西德产的早期坐标镗床的部分核心部件,一台日本产的小型示波器,还有一些用于精密测量的传感器。”
陈卫东半真半假地描述着,细节却尽量贴近真实,“在尝试理解和修复它们的过程中,我深感震撼,也深感焦虑……”
“震撼于它们在精密加工、自动控制和稳定性上的高超水准;焦虑于我们国内,即便是很多军工单位,在基础制造和自动化层面,与这些国家民用产品的差距,可能都大得超乎想象!”
他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困境巧妙结合:“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沉重的问题!”
“当别人已经在用数控机床批量生产高精度零件时,我们很多工厂还在依靠老师傅的手艺和普通的车铣刨磨?”
“当别人的家用电器已经开始嵌入简单的程序控制时,我们的很多设备还停留在继电器和按钮阶段?”
“这种代差,如果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尽快追赶甚至超越,我们谈何国防现代化?谈何工业现代化?”
孙副校长脸上的表情已经彻底严肃起来,他不再将陈卫东视为一个普通的、有点关系的刺头学生,而是开始认真倾听他的每一个字。
“所以,你的结论是?!”他沉声问道。
陈卫东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核心概念:
“我的想法,总结起来可能有些大胆。”
“我认为,我们哈工大,作为国内工科的顶尖学府,应该具备前瞻性,应该率先在全国,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方向,或者叫‘机电一体化’战略研究室!”
“机电一体化?”孙副校长微微皱眉,重复着这个对他来说也有些陌生的词汇。
“对!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陈卫东语气坚定,开始了他环环相扣的论述:
“孙校长,这绝非我凭空臆想!”
“我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日本、西德等工业强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场他们称之为‘mechatronics’ 的技术变革。”
“其核心,就是打破机械、电子、控制这些传统学科的壁垒,让它们不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融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孙校长的心终于不再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