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哈市的前一天,陈卫东特意去了趟图安县,给县委李书记和已经升任常委副县长的老王都送了些山珍野味。
两人见到他都格外高兴。
李书记关切地问起教育问题:“卫东啊,你们白河公社今年高考可是放了颗卫星!明年压力可就大了,有没有什么长远打算?”
陈卫东顺势提出了“村办小学,公社中学,县办高中”的强制教育推行方案,并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李书记听了连连点头,但又皱起眉头:“想法是好,可这资金……县里也困难啊。这样,你们白河公社先搞个示范样板出来,如果效果好,县里再想办法推广!”
陈卫东心里早有盘算,笑道:“李书记,我们秀山屯大队的小学,利用节后这段时间已经快盖好了……”
“小学都是标准的六间教室,三间办公室,还有厨房、教师宿舍和操场。公社中学,就直接用之前夜校的现成校舍和宿舍。”
王副县长在一旁哈哈大笑,指着陈卫东说:“好你个陈卫东!我算看出来了,你当初盖夜校的时候,就憋着今天这招呢吧?”
“走一步看三步,真有你的!白河公社有了你,真是天大的福气!”
三人又聊了会儿副业工厂的事儿,尤其是制衣厂,县里指望它解决不少女工就业。
陈卫东表示机器已经有眉目,但布料等原材料需要县里协调指标,王副县长拍着胸脯保证尽快落实。
晚上,陈卫东回到了李春梅在县城的那个温馨小院。
陪着她、小石头和妞妞一起吃饭。
饭桌上,小石头突然放下筷子,认真地对陈卫东说:“哥,前段时间,我让春梅姨带我去办了户口,我以后就是咱们秀山屯的户口了!”
“嗯?”陈卫东一愣,“我怎么不知道?”
“是我不让她告诉你的!”小石头,不,现在应该叫陈佩佩了,扬着小脸,带着一丝小得意,“我以后姓陈,叫陈佩佩!哥,你觉得好听吗?”
陈卫东心里一暖,用力点头:“好听!佩佩,以后你就是咱老陈家的人了!”
“那当然!”陈佩佩更加得意,“哥,还有呢!下个月开学,我就要去县初中读初三了!”
“嗯,挺好,读初三……啥?!初三?!”陈卫东刚夹起一筷子菜,差点掉桌子上,眼睛瞪得溜圆,“你直接跳过初一初二?你……”
“哎呀!都跟你说我可是神童!别小瞧我,我觉得我直接看高中课本都没问题!”陈佩佩嘟着嘴。
陈卫东彻底懵了,看向李春梅。
李春梅只是温柔地笑着,给他夹了块肉,一副“我早就知道”的表情。
“哥,我吃饱了!妞妞,走,咱们回屋,姐给你讲故事去!”
“好呦!佩佩姐,我想听白雪公主……”
两个小姑娘手拉手跑进了里屋。
李春梅笑着嘱咐她们早点睡,然后起身收拾碗筷。
陈卫东还愣在那里,总觉得这事儿哪里透着点不寻常!
夜深人静,一番缠绵悱恻之后(此处省略五百字暧昧描写),陈卫东搂着李春梅,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聊天。
“卫东,地窖里都快堆满了,咱们还继续收那些老物件吗?”李春梅枕着他的胳膊,轻声问。
“收!不过以后眼光要更挑些,只收精品,一般的就不要了!”
陈卫东抚摸着她的秀发,开始给她灌输更多的古董知识,“比如瓷器,要着重看胎质是否细腻洁白,釉面是否莹润如玉,画工是否精细传神……”
“像元青花、明成化斗彩、清三代官窑,那都是宝贝中的宝贝!古画要看笔墨气韵、作者款识、收藏钤印。还有青铜器,要看锈色、铭文、器型……”
李春梅听得格外认真,不时还插话问几句:“是不是像上次收的那个笔洗,釉水发青,底足修理过,就不算顶好的?”
“那幅山水画,印章模糊了,是不是价值就打了折扣?”
通过她的提问,陈卫东惊喜地发现,李春梅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对这些古董有了相当不错的经验和见解,不再是当初那个一无所知的农村寡妇了。
两人聊到深夜,窗外的月色静静流淌。
“啊?春梅姐,都两次了!你还要……”陈卫东感受到身边人不安分的小手,苦笑道。
李春梅在他耳边吹着热气,声音带着一丝撒娇和幽怨:“谁让你许久不来……人家想你嘛……”
夜色,愈发温柔缠绵!